贝蓝品主观唯美作品《原野》原图有
10
幅,释藤赏读时仅用
7
幅,删去
3
幅,现把
7
幅作品用文字描述一下,均为黑白片。
1
幅:由一位模特扮演姑娘站在一条大河的河滩上,侧看大河的上游。穿长裙,上身披肩,背景是河水奔流,旁有一根旗幡插着。
2
幅:正面小图,姑娘正面站在河流旁,头向上微仰,身后是大山和牧群。
3
幅:特写姑娘上半身,侧拍,双手向外捧着一个物件。
4
幅:正面小图,是一座大山的峡谷,无人物出现。
5
幅:姑娘躺在大山的斜坡上,头向下。
6
幅:姑娘斜坐在一棵被锯了的大树根旁,背景是大山。
7
幅:侧面小图,姑娘向右侧向站着,看着远方。
释藤赏读文章的原题:《
神秘的原野
--浅析
“贝蓝品
”的摄影作品》
1
、“知道贝蓝品是因为网络上一个素不相识的文友,他读过我不少的文字,知道我素爱欣赏那些唯美的事物,比如画画,音乐,摄影等等。所以他推荐了一个摄影博客给我,点开他发给我的地址,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画面感极强,生动而唯美的空间,那一幅幅色彩鲜明,意境灵动的人像摄影,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
评:开始的文章也不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谁推荐什么东西,有如此极强的画面,色彩鲜明,意境灵动的人像摄影作品。
2
、“在文字里,我素爱描写那些细腻缱绻的情节,江南小城的风土人情给了我许多温婉的感触,对于其他的事物,通常喜欢用独自的视角去用心诠释。眼前这个摄影师的作品,瞬间让我觉得内心有了无限的诗意,渗透着,轻盈地飘然而飞,抵达我的灵魂,仿佛于文字有了一场最娴静,雅致的对话。”
评:又自吹一通。眼前的作品,就让姑娘有了无限的诗意,抵达我的灵魂。太夸张了。有不少世界名作,著名的作者读后,写的读后感,也没有像你这样的夸张。故弄玄虚,黄婆卖瓜,自卖自夸。
3
、“摄影对于我来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那些镜头里表现出来的美和动感,经常能够感动着我。此刻,这个叫贝蓝品的博客,他的作品以其清新,优雅,浪漫,唯美的质感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我除了佩服他细腻的手法表现出来女子的那份灵性和美丽以外,更多的是惊讶与他对画面之外诠释的许多内容,让人欣赏了这些作品之后,留下许多值得思索的余地。”
评:原来是
4
、今晚又看到他的作品《原野》,这组作品和以往的风格大不相同,色彩和构图上都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强调的是在神秘的大自然里,人类的渺小和纯粹。点开一张张作品,我不禁被摄影师独特的表现手法所震撼,从来被没有这样的画面所迷惑过,更何况是人像。
评:这七幅作品明明是黑白片,色彩和构图都独树一帜,你具体地说一说,那幅作品是你所要夸张的。一位模特姑娘的动作,或站或坐,背景是大山和河流和羊群,却被你夸张到这样的地步,你真的会欣赏摄影作品吗?我怀疑你根本不会欣赏作品,只不过玩弄一下文字游戏,骗骗少女少男罢了。
5
、“下面贴几张他的《原野》摄影作品,谈谈我自己个人的一点看法!
评:“不平凡的气息表现在何处?《原野》的主题是什么?请你说一说。
6
、“在我的感觉里原野应该是广袤的,无垠的,它凛冽神秘的气息素来让人类充满了向往和探究,在一望无际的自然里,我们感受到的是自己的渺小,如尘土一般,惟有融入到它的怀抱里,纯粹地不做他想,任其随意释放,那才是惬意而真实的。在贝蓝品的这组人像摄影里,此刻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而是读到了许多画面之外的含义,这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是一种新颖而有创造力的作品,独自而个味。
评:这一段有两个问题要明确:一是这组作品的主题,释藤说:“在我的感觉里原野应该是广袤的,无垠的,它凛冽神秘的气息素来让人类充满了向往和探究,在一望无际的自然里,我们感受到的是自己的渺小,如尘土一般,惟有融入到它的怀抱里,纯粹地不做他想,任其随意释放,那才是惬意而真实的。”这太抽象化了,离开贝的摄影图去谈,《原野》的主题,主题从何而来?这不是缘木求鱼吗?明明摄影图中有大山、河流和牧群,还有模特姑娘参与表演,一字不题;即使有这些存在,也要明确这些事物的存在,表现什么意思。大山和河流的存在,人在干什么
?模特姑娘站在河边,躺在斜坡上,就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了!表情呆板,她就领会这些哲理,真是胡扯谈!说明你对《原野》的主题也是不明确的。你写的赏读文章经不起读者的推敲。只凭自己的小聪明,在文字上做一些游戏,是站不住脚的。只有提高思想认识,有扎实的文化功底,才能写出好文章来。二是你说,“许多画面之外的含义”,也没有交代,你说了又不写,只肯定“这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是一种新颖而有创造力的作品,独自而个味。”抽象地说一句,事实上你也不懂内涵所在。
7
、“于艺术而言,我一直觉得无论什么作品都需要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文学也好,摄影也罢,如果能够把自己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让欣赏的人能够融入进去,感受到作者创造的思想和内涵,这才是成功的作品,而贝蓝品的这组《原野》我觉得他已经做到了。”
评:先说艺术的一般道理,再肯定贝蓝品这组《原野》做到了。先入为主。做到了什么,在这一段中未说,且听下段分解:
8
、“在这些画面感极强的作品里,作者通过自己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在苍茫的原野里,人类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如果能够在沉寂的万物面前,释放自己的灵魂和思想,抛弃俗世中的一切,相信浮躁的内心一定能够安静下来,被无垠而神奇的自然洗涤干净。”
评:首先肯定贝的作品画面感受极强,极强处表现在摄影图的什么地方未说,只是抽象地说,“作者通过自己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在苍茫的原野里,”天晓得,一位模特姑娘的表演,只是站、躺、坐的一些动作,又缺少表情的传达,就被释藤神化到这样的程度,还进一步说,“如果能够在沉寂的万物面前,释放自己的灵魂和思想,抛弃俗世中的一切,相信浮躁的内心一定能够安静下来,被无垠而神奇的自然洗涤干净。”你自己到现在还没有被神化,还食人间烟火,情未断,愁未消,演绎人间悲情故事。我看你是文字作假大王,虚情假义,既骗自己,又骗广大群众。
9
、“好的作品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人像作品更是如此,和周边的环境,融合进去,在创作的同时,掺合作者的思想,把内心的思维用镜头表现出来,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境界,这将是许多摄影师的追求。而贝蓝品的这组作品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人物和环境融合的恰倒好处,他的镜头里表现出来的东西不完全只是人物的形象,更多的是对于自然保持的那份距离和内心的那份敬仰。”
评:老手法,先讲艺术的一般道理,再肯定贝的作品做到了。“而贝蓝品这组作品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人物和环境融合的恰倒好处,他的镜头里表现出来的东西不完全只是人物的形象,更多的是对于自然保持的那份距离和内心的那份敬仰。”这里要明确“人物和环境融合的恰倒好处”,表现在“《原野》这组作品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人物和环境融合的恰倒好处,”可惜又是太抽象了,明明有图在文中,为什么不去引证呢?避而不说。想白了,原来释藤就是这样写赏读文章的,原图是不用的,只是写文章的晃子,只好天马行空,不着边际,随意写来,以表现她的“才华”,所以稻草人先生赞美说,“甜甜的,细细的,”多好的歌颂啊!
10
、“作者在他自己的这组《原野》下有几句创作说明,倒是入心的很:“面前这片沉寂的土地,广袤而苍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极目之处,却是无尽的时间与空间。只想让灵魂在这片原野小憩一会儿:当心凝形释、万化冥合、褪去喧嚣中的种种伪饰,素面朝天,我才是我!”是的,这片原野是神秘的,它的气息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当我们抵达它的时候,其实正是洗却繁华,褪去喧嚣的时刻,内心的许多东西被自然的力量所吸引,这不单单是几张摄影作品了,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人文的东西。”
评:在释藤的赏读文章中贝蓝品的《原野》说明没有看到,在这里出现,也是一个补充。《原野》照片的拍摄地是新疆天山地区,新疆是个好地方,物产丰富,姑娘漂亮,环境优美,人好景美,是摄影的好地方。人好景美,看到祖国的好山河,人也要像山河美,不愧此生。但有些人,偏偏不做老实事,写文章不写真实事,老写哀怨忧伤的事,使读者看了灰心丧气,消失斗志。什么“梦也,升天也,成佛也,剑客也,”专讲唯心主义的话,像不像现代姑娘的表现!
11
、“其实艺术创造需要人文的渗透,更需要用心去诠释它的特质,摄影的角度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就完全不同,这组《原野》所流露出来的应该是值得思考的,它至少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和人类的气息,有着不可分割的切入点,人类,生命,自然,本来就是息息相关的,离开了自然人类不可能很好地生存下去,而自然没有了人类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生气。所以作者在创作的同时,我想应该是觉得把自然和人类糅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亲和力,让人在欣赏他的作品之时,更能够感受到灵魂里扣击的呐喊和张力。”
评:又先讲艺术的一般道理,再来肯定《原野》做到了什么?“我想应该是觉得把自然和人类糅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亲和力,让人在欣赏他的作品之时,更能够感受到灵魂里扣击的呐喊和张力。”关键不是他说的话,而是作品表达了什么,不能离开作品而说大道理。问题就出在这里。释藤的文章往往不扣具体作品,而洋洋洒洒另说别类事物,另立题目。在《原野》七幅图中,没有联系到一幅图。
12
、“在浮华和喧嚣的物质生活里,也许很多人除了感受视觉的冲击之外,更无暇顾及其他的东西,灵魂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渐渐颓靡了,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美感用苍白的语言或者画面堆积而成,纯粹的物质化,金钱化,可是贝蓝品的摄影作品却没有给我这样的感觉,相反地他的人像作品却是格调清雅的,脱俗而温情,他以一个摄影家独有的目光诠释着自己眼中的美丽,用清冽,温馨的风格表现环境和人类的和谐统一,这是多么欢喜的事情。”
13
、“也许我写下的这些感受是浅薄的,因为对于摄影我确实是一窍不通,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罢了,喜欢摄影,爱好艺术,仅此而已,但是对于他的这组《原野》摄影作品带给我的震撼和冲击力,却是真实的,它真切地打动了我。”
评:这段中释藤先谦虚一下,但转而肯定贝的作品“对于他的这组《原野》摄影作品带给我的震撼和冲击力,却是真实的,它真切地打动了我。”这里说真意和假意,你自己最清楚,别人怎能知道!,但从你所写的一系列的赏读贝的作品看,有可能是假意。文如其人,你的为人,从文章的表现说,我是很不满意的。特别是对贝的作品如此吹捧,达到不可最高的程度,全中国摄影家都在他的脚底下,不是太狂妄了吗?
14
、“感谢他的摄影作品,亦希望今后能够看到,更多让灵魂得到洗礼和闪光的作品。”
评:最后一关,总要感谢一番。以后你不是如愿以偿吗!
96
组贝的作品够你写一段时间,你不是卖力地写了
27
组赏读贝的作品,算是尽力,不愧为贝的门生,也对得起贝作为你的恩师一番苦心了!
最后说一段话:我写完你对贝蓝品作品的赏读文章,有序号的十七篇,无序号六篇,一篇中有共评几组作品的有
3篇,
27篇写完了。可能你很恨我,写怎么多文章批评你。我在这里直白地告诉你:你我从未相见、相识,前世无怨,今世无仇,为什么盯住你不放呢!开始接触你,是我看到你赏读颜志雄的文章,我认为写得有理,我评读时赞扬你写得好。后来读到你写贝蓝品的赏读文章后,感到很不对头,词语越来越不像话,吹捧得飞上了天,内容也很不像话。我着手写你为贝的作品的批评文章,越写越气,理由很简单,我认为这是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不是一般艺术上的讨论。我还认为贝的作品不单纯是唯美问题,他的作品内容是有害的问题。你是贝的作品大力宣传鼓动者,我不得不加以批评。同时也批评你的文风问题。不管有人欣赏你,或有人支持你,你认为对你不公,尽管你反批评,只要你讲得有道理,我可当众写文章自我批评。
作者;童端友
7、
10(星期日)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36 , Processed in 0.07118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