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花间集——牵牛花(连载十七)

2011-7-26 15:16| 发布者: | 查看: 4899|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牵牛花属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草本缠绕植物。别名:喇叭花、牵牛、草金铃、黑丑、白丑、黑牵牛、白牵牛等。花期:6至9月。花色:白、淡蓝、淡红、粉色、花色条纹等。

引用花诗:宋,文同《牵牛花》:“柔条长百尺,秀萼包千时。不异作高架,为君相引接。”

宋,林逋《牵牛花》:“圆似流泉碧翦纱,墙头藤蔓自交加。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秋深结此花。”

宋,姜夔《咏牵牛》:“青花绿叶上疏篱,别有长条作尾垂。老觉残妆差有味,满身秋露立多时。”

宋,苏辙《牵牛》:“牵牛非佳花,走蔓入荒榛。开花荒榛上,不见细蔓身。谁剪薄素纱,浸文青蓝盆。水浅浸不尽,下余一寸银。嗟尔脆弱草,岂能凌霜晨。物性有禀受,安问秋与春。”

宋,秦观《牵牛花》:“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栏干。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

宋,杨万里《牵牛花三首选一》:“素罗笠顶碧罗檐,脱卸蓝裳着茜衫。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簪。”

宋,危稹《牵牛花》:“青青柔蔓绕修篁,刷翠成花着处芳。应是折从河鼓手,天孙斜插鬓云香。”

元,乃贤《长十八,塞上曲》:“双鬓小女玉娟娟,自卷毡帘出帐前。忽见一枝长十八,折来簪在帽檐边。”

明,《牵牛》:“‘本草’载药名,草部见牵牛。熏风篱落间,蔓生甚绸缪。谁琢紫玉簪,叶密花乃稠。日高即擎敛,岂是朝菌俦。阴气得独盛,下剂斯见收。便须作花庵,谁与迂叟谋。”

清,石蔼士《牵牛花》:“寻芳独立短篱边,翠蕊盈盈挹露鲜。最爱山村秋晓后,花光遥映蔚蓝天。”

现代,儿歌:“牵藤藤,是篱笆,藤藤上边挂喇叭。红喇叭,白喇叭,太阳出来美如画。”

散文引用:颂牵牛花:

牵牛花
早晨,淡淡的薄雾在小路旁流动,阳光像瀑布洒落在篱间。草丛中一朵朵牵牛花正在开放,把秋色装点得更加绚丽,犹如一幅多彩的水粉画。扑朔迷离的蓝,流动潋滟的紫,绚丽灿烂的红和光洁无瑕的白,织成一幅牵牛百图锦。
    牵牛花的枝蔓青嫩温柔而坚韧顽强,花儿恬淡高雅而隽永秀丽,就像那朴素可爱的村姑,在田野里小路旁欢快地起舞。微风吹过,圆圆的蓝,圆圆的紫像一群少女舞动旋转的罗裙。当秋风扫过或在百花凋谢的雨后,那些牵牛花还在顽强地开放着,把芬芳淡雅的梦,送向遥远的天边。去感染蓝天飘动的流云。它用延绵的手臂,把她的美丽和芬芳,点缀每一个角落,去驱散夏色的炎热。不管你是否在意她,她都无怨无悔的盛开,向人们传送着夏天的祝福;总是不知疲惫地努力攀登延伸,把它青嫩的枝头举向蔚蓝的天空。有着让人叹服的精神力量和不懈追求努力向上的深切精神!
    “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栏干。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秦观笔下的牵牛是一位仙女下凡。杨万里笔下的牵牛变成了一位扶着竹篱远眺的村姑:“素罗笠顶碧罗檐,晚卸蓝裳著茜衫。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篸”。林逋把牵牛写成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妇“圆似流钱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秋深结此花。”
    郁达夫先生却把牵牛分出了高低:在《故都的秋》里他说“我以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深以为然,虽然枝叶繁茂,可是,牵牛到底不是热闹喜庆的花,唯有深蓝或白色才略显寂廖之意。”我却最喜欢紫黑色的牵牛,那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最欣赏叶圣陶先生的牵牛花,小品文《牵牛花》,写的就很有闲情逸致。他说,牵牛花的顽强生命力,应该是赏花人的一种共识,高雅之士如此,村野之夫也如此。
    夏色因为有了牵牛的开放,才显得更加清静,更加动人,更富有生命力!

作者:童端友       7、25

[FS:PAGE]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54 , Processed in 0.07070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