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再谈中国摄影现状的几个问题

2011-7-30 11:17| 发布者: | 查看: 5961|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喜庆的日子,从建党几十个党员起,发展到今天拥有八千万之众的党员,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的由共产党执政的大党。创业维艰,百业兴旺。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经济繁荣昌盛,政治上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文化上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取得了世界嘱目的成就。  

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在各个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其中摄影也是这方面的一部分,六十年来也取得了不少进步。摄影艺术从清末引进到中国将有百年多的历史。自从法国纳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到现在也只有 170 多年的历史,摄影术从传统的化学显影到现代的数码显影,是科学技术上的飞跃。新中国建立以后,摄影艺术得到篷勃发展。五十年代自成立中国摄影学会开始,后改为中国摄影家协会,领导中国摄影走向有组织有领导之路,中国摄影走向繁荣昌盛。解放六十多年以来,全国在中国摄影家协会领导下又建立了省、市、地、县各级摄影家协会。又以各种专业名称建立了全国性的摄影协会,参与人数激增。单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已达万人以上。可谓庞大。再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相机普及到家庭,摄影事业进一步发达兴旺。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兴起,摄影网站的建立,更加促进摄影事业的发展,全国性的有名的摄影网站有《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摄影在线网》、《色影无忌网》加入各种摄影杂志网和各省、市、地、县摄影协会的网站,还有以不同名称的摄影网站,芬芬芸芸,眼花辽乱。还加上各大新闻网站也建立了摄影部,如《新浪网》、《人民网》、《新华网》等。用图片报导新闻,加强了新闻的可读性。  

纸质媒体,如《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体摄影》等,报导摄影艺术的新发展、新成就,也促进了摄影事业的发展。  

回过头来看看中国摄影艺术还存在什么问题,回顾一下在发展进程中还值得大家注意的摄影艺术问题,对摄影艺术来发展说是必要的讨论问题。  

一、 大型的中国摄影赛事问题  

1、   全国摄影艺术展的问题(简称国展), 1957 年举办第一届,举办至今,已达 23 届。  

这届国展( 2010 年),设评委 22 人,投稿数达 18 万多幅(组),投稿人达 16000 多人,分四大类评选(纪实、艺术、商业、青年),总结大会在江西省宜春市举行。这次国展有新的创举,一是,第一次实行获奖作品先行公示措施,广大群众举报,严禁舞蔽,取得了效果。二是,由部分评委出面对评选作品实行部分评论,受到影友的欢迎。三是,这届影展投稿人数和投稿数创历史新高。  

    不足之处:缺失全面总结。对四类评选作品也缺失总评,对这届投稿作品的缺点也只由  

刘树勇同志综合地说一说了事,没有深层地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中肯的解决办法。再看各省  

市选送的作品,经评选后,事后也缺失总结,如《浙江摄影网》派摄影记者到得奖人处访问,  

请得奖人谈创作体会,写一篇访问记了事。至于谈的内容深浅,各有不同。还算做了一些事。  

    再回顾 1 22 届国展总体说没有重视总结工作,只选不评成为评委的惯例,每一届国  

展究竟取得了那些成绩,也就无从比较。这种无视国展的总结工作,是一种扼杀摄影艺术发展的绊脚石,今后必须加以纠正。  

2 、《中国金像奖展览》,是中国摄影的最高奖项,是具有权威性的奖项。举办至今已历八届。已暴出剽窃的丑闻,大大损害了金像奖威望。中国金像奖也缺失评论和总结。对《中国摄影史》的撰写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缺失对摄影作品的评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丽水国际摄影艺术展》,现举办了十三届了,现征稿十四届。综观这十三届国际展,虽每一届国际摄影家人数有所增加,但我观察摄影作品并不见有很大提高,影响力并不很大,国内摄影家的稿件的质量也不是很高。这十三届国际展评选结束后,也缺失总结,连一些得奖作品也无评论优劣。评选结束后,展览作品一下,也就了事。  

根据《丽水日报》发表的《丽水摄影文化发展对策》一文中的表述,丽水有一支庞大的摄影队伍,有几千幅摄影作品得奖,上万作品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丽水摄影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地域文化。文中也谈到丽水摄影风格单一,缺乏理论研究。要加强理论研究,使丽水创作与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两轮齐驱比翼双飞。丽水的成绩和缺陷也正是全国摄影的缩影。  

丽水摄影要走的路还很长,我建议,一是要探究丽水摄影,从内容到形式,到底有什么特色?有那些独到之处,有那些创新立异的地方?二是要懂得一门艺术的创新,要有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要有多方面知识的文化修养,要好好地坐下来多读书、多学习、多讨论、多总结、多拍摄,才能把摄影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境地。你们的宣传部陈部长送丽水 40 位优秀学员到北京摄影学院学习,这是高瞻远瞩的举措。现在学习结束回来了,我希望其中有的学员能在摄影理论上下些功夫,能出一、二名摄影理论家。陈部长还希望丽水能出一、二位摄影大师更好。  

4 、《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现已举办了十三届了,从投稿的作品看,有震憾力的作品不多,有一届我看完后,印象最深的作品是牧民的《转场》,得奖加入选的作品共计 16 幅之多,可见摄影人拍摄题材的缺乏。也同样的是缺失总结和评论。评委只做选片,不写评论。  

5 、山西省平遥市《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5 6 7 ,三条情况,本人关注不多,无发言权)  

6 、广东《连州摄影艺术展》,  

 7 、有些省市地方也举办《国际摄影艺术展》,  

二、地方性的摄影大奖赛  

1 、政府出资举办的摄影大奖赛,大多基于地方,招商引资的需要而举办,作品题材不限,热闹热闹,大多是风光、民欲等,设一些奖项和奖金,人气旺一些。事后也是只选不评。  

2 、专业性单位举办的摄影大奖赛,如林业、鱼业、照相业等,作品题材不限,热闹热闹,大多是风光、民欲等,设一些奖项和奖金,人气旺一些。事后也是只选不评。从各大网站广告中得知,全国每年大约有 500 次大奖赛以上。  

3 、还有各大网站举办的各种名目的创作团为数也不少。实际上是变相的旅行社。就有  

商业操作成分。  

综合以上各种赛事,不论是国展、国际、地方的摄影赛事,都是请评委来选片,评委不加评论了事。所请评委大多是头上带冠,身上带衔的人参加。是不是摄影评论家不管。所以中国摄影评论家不是吃香的人物。也见到极少数的摄影评论家参加各级赛事,充当评委工作。也是造成中国摄影理论的滞后,而另方面中国摄影家也缺乏对摄影作品的评论能力。更使人感到奇怪的事,摄影家自己得奖作品,摄影记者访问时也谈不出什么有什么感悟意见来。有的甚至于乱谈琴一通。我以丽水为例,《丽水日报》说,丽水十大之最,中摄协会员百名以上人数,省级会员有三百之多,市级会员更多,发表作品之多,得奖作品之多,可以称冠。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名是中国摄影理论家,我深深地感受到伤痛。说明中国摄影重作品,轻理论的倾向是多么严重。我举大家所熟知事例,没有钱学森,就没有中国两弹一星。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的理论,造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对摄影来说,没有摄影理论来支撑,摄影艺术就上不去。不管你评什么“十大摄影大师”也好,“功勋摄影家”也好,你拿不出摄影理论来,要写中国摄影理论就要去引用美国摄影大师桑塔格和法国摄影大师亚当斯、或布列松的话作理论论据。  

三、 中国摄影理论研究问题  

1、   中国摄影理论研究,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召开的《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召开了  

九次,近几次:第七次放辽宁通辽召开,公布了 34 篇摄影论文,各方面论题都有;第八次放广东东菀召开,公开论文有 45 篇,有关纪实摄影论文;第九次在广东东菀召开,有关中国摄影史的讨论,未公布论文,散见的有二篇,一篇是藏策的,另一篇是盛希贵的。未见到《中国摄影史》的正式出版。对上面所述的三次会议发表的论文,未见有评论家发表意见,也没有看到有不同争论。本人看后对 李江树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原厚土》有一点意见,发表在《中国摄影在线》网上,详细地剖析此篇文章的错误和缺陷。  

中国摄影界对摄影理论研讨缺乏热诚,有些死气沉沉。号称中国摄影家对理论研究也缺乏兴趣,有些误解,认为发表摄影作品是硬道理,得奖比理论更重要。不重视摄影理论的学习。各级摄影协会也不重视理论研讨和学习,从《人民摄影报》派记者到浙江和江苏两省调研得知:记者在调查报告中说:两省各级摄影协会,组织会员热衷于各种摄影大奖赛的创作,不重视学习摄影理论。会员得奖了,协会有了光荣感。理论是软任务,要不要学习无所谓。调查报告中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使我想起《中国摄影报》特约评论员写的一篇论文,题目是:《批评之声的分量》,文中说:“创作与理论要齐头并进,要相辅相成,要互相促进,几乎是人所共知,人所共识。可是,从第一届艺术节到第四届艺术节,历时十年,理论联系实际迄今未走上前排。不把摄影理论评论当作摄影发展的成就之一而有意无意地看作‘云中龙’、‘掌上花‘,这不能不说中中国摄影界的一个疏漏。由于对理论缺乏高度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我国摄影创作长期处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 ”。现在又过了十年,中国摄影理论还不是如此吗?  

在中国出版的摄影理论书籍中看不到中国摄影家出版的理论书籍就是明证。仅有一本是《沙飞谈影》。看到的大多是摄影作品集。  

2 、专题研讨:如 2011 6 19 在梅地亚会议中心召开首届全国农民大展理论研讨会,有关 12 人参加研讨。张桐胜主持,王郑生讲话。研讨农民摄影问题。  

3 、国际摄影理论研讨,丽水摄影协会去年召开过一次。  

4 、个人摄影理论研讨,散见于各大网站,尤以《中摄协网》居多,多以小文章见长。  

5 、中国摄影家协会下属机构,摄影理论研究委员会,属下委员发表摄影理论文章不多。  

6 、北京电视学院附属摄影学院招收的学生,专业学习摄影。增添摄影新生力量。  

7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每年招生,增加摄影队伍的新生力量,这个举措是好的,值得  

肯定。但写好教材要引起重视。第六届以前的教材已被淘汰,实在是教材中的错误很多,现在的教材如何?本人没有看过,也没有发言权。  

四、中国摄影理论研究的方向  

1 、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摄影理论的指导方针。研究摄影与政治、摄影与意  

识形态、摄影与生活、摄影与美学、摄影与文学、摄影与市场、摄影与网络等关系。  

2 ,中国摄影理论研究如何走中国特色的摄影之路。包括摄影风格、摄影流派、摄影方法和技法等。  

以上两条研究方向问题,今后逐步探索,另写文章论述。  

作者:童端友        7 30  


[FS:PAGE]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30 , Processed in 0.12590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