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评释藤写的《摄影可以做加法吗?》一文

2011-8-3 11:14| 发布者: | 查看: 1497|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在《中国摄影在线》网上看到释藤写的《摄影可以用加法吗?》一文,现作些补充论述,和影友们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1 、经常听到摄影人说:摄影需要做减法!把多余的物体去掉,让画面简洁化,呈现主体事物的思想和内容,和画画形成截然相反的效果。但是我却经常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摄影可以做加法吗?
评:用设问句提出问题:摄影可以做加法吗?当然可以,这是人所共知,人所共识的道理。
2 、也许有人听了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我在这里说的加法,并不是让摄影者把画面的事物复杂化,把呈现的角度扩张,把什么都抓取到自己的镜头下,而是指在原有的主体上,能够增加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见解。
评:论述,什么情况下增加在原有的主体上的见解的依据。是有利于主题的深化和图象的美感为要务。不利者应当排除。
3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其实无论哪一张作品,当你在按下快门的时候,就决定了作品本身的内容,这个瞬间是迅速的,也是稍综即逝的,如果你不去及时的把握,定格,那么出来的成像也就不会满意了。
评:按下快门后,当然就定格了影像,但是否满意,要显出影像才会知道。
4 、视觉语言的呈现方式是丰富的,做为一个真正的摄影爱好者来说,需要的不是器材的高档,设备的齐全,而是镜头后面的那双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这这扇窗户,你能够读到什么思想,感受到哪些值得留存的影像,这才是最重要的!
评:这就涉及到影人的观察是否敏锐,观察能力的强弱,与影人的修养、文化程度、人生的阅历有关。美国摄影家在《摄影观察艺术》一书中说:“你对景物的观察艺术与计算机的功能作一个假设。椅子、石头、窗户——这些都是组成一幅景观的基本能力。可以比作一组数字。如果你只以一种方式来观察它们,那就只做了加法,只利用了计算器中的一种功能。但是你利用不同的方式来观察它们,那么你好比用一只高级计算器的众多功能。你做了加、减、乘、除,还进行了三角函数的运用。面对相同的景物,如果你不断改变观察方法,就能做出许多的文章。”
5 、好的影像作品,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内涵,单独从表面去现事物,是空泛的,也是苍白的。视觉语言需要挖掘,更需要从个角度地凸显其真正的内容,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影像作品,无不是从深刻的思想上折射出来的。
评:这一节最好用实例说明,更使影友明白。单从说理角度去解读,就显得有些抽象。
如文中说“ 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内涵,”、“视觉语言需要挖掘”,用实例一说,不就是明白了。
6 、摄影是做减法还是做加法,应该怎么做,其实需要在你按下快门之前就得先想好,你拍摄的主题是什么,力争想要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怎样构图等等一系列的想法,那么这些想法其实就是我在这里说的“摄影的加法”,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先构思你拍摄的主题内容,把自己想要表诉的东西,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独特的画面,定格每一幅作品之前能够先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然后再按下快门。
评:分述,摄影是做减法还是做加法,它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是:面对你面 前所要拍摄的对象,迅速决定图象的主题和构图的繁简,不一定是“摄影的加法”,也可能是“摄影的减法”。
7 、说到摄影的加法,其实对于纪实摄影更值得思索和感悟,拍摄主题之前先做好加法,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有个构思,想要表达的主体事物,作品呈现给观者的视觉效果,留存下来的意义,都在心里先做做“加法”,然后拍的时候心里有个底了,再去动手拍摄,相信这样出来的效果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评:这一节的说法有偏。摄影的加法或减法,不是摄影人事先主观决定的,要根据摄影现场来决定的,确定图片的主题和构图的繁简。拍摄前要有思考,做到心里有底的说法是对的。
8 、摄影的减法其实只是针对于某些方面来说的,站在我个人的立场,我觉得摄影并不全部都是需要做减法的,想法上可以做加法,在表现的方式上同样也可以做加法,比如在拍摄的时候能够把信息量更大程度地吸收进去,让一张作品呈现不同视觉的空间,观者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画面之外延伸的东西,这也是成功的拍摄方式啊!再比如,现今的许多数码摄影创意作品,不就是在做加法吗?强大的后期在原有的基础上一笔一划地增添自己个人的思维模式,把有些一张看似简单平淡的影像上,后期增加个人的思想,这难道不是在做加法吗?
评:这一节的说法也同样有些牵强附会。没有人规定摄影法则中一定要做减法或加法,,我在上文中说过,加法和减法的使用,是根据现场摄影和图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来决定的。不是人为的加以干涉。可以用减法的,一定要用加法去完成;可以用加法的,一定要用减法去完成。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这就叫创新吗?不是的。“创新”也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任意改变,否则变成画蛇添足。
9 、对于现实的场景,一张作品通常表现的不够突出,有些则需要不同角度,多个视角和画面的拍摄事物本身的内容,如果能够一次性地把我们需要的信息量都拍进去,岂不是更好?
评:这一节的讲法是对的,愿望是好的。但要做到文中所说的要求,我看很难啊!我看摄影大师也很难做到这种程度的要求。
10 、所以说“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并不是绝对的,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看,去认识,去思考,如果换个角度,换个身份,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了。
评: “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并不是绝对的,这个讲法我是同意的。但这个讲法是一些摄影家个人的观点,不是摄影界规定的一定要遵守的法则。不能勉为其难了。
11 、因此,我个人是想法是:摄影既然可以做减法,为什么就不能够做加法呢?相信反其道而行之,出来的影像作品也具有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和内涵吧,只要你用心去思考了,去发现,去创新了,那么加法做好之后,影像呈现出来的主题,也许比原来你做减法的时候更能够带给我们欣喜呢!
评:这个论题是强加给他人。谁也没有权力规定摄影人一定要用减法去拍摄,或一定要用加法去拍摄 。事实也证明,优秀的摄影作品有用减法的,也有用加法的,不是同样获得好成绩。
12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重要的是看你如何去表达,去抉择,摄影这个瞬间的艺术,更需要我们用一颗敏锐的心去发现,把属于自己个人的想法运用到视觉语言里去,更加完善地呈现事物独特的个体思维空间,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做加法,拒绝平庸、普通、用自己的镜头去折射更丰富的视觉影像,那么结果应该会有让你自己大吃一惊的一面。
评:这一节的内容,我基本上同意。但其中有一句不大同意。“ 做加法,拒绝平庸、普通、用自己的镜头去折射更丰富的视觉影像,那么结果应该会有让你自己大吃一惊的一面。”你把加法的使用功能扩大化了,把减法的功能削弱了,是不合理的说法。应当把两者同等看待。
13 、摄影的减法只是一般规律的总结,也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只是相对的说法,不是绝对的做法,因此我想摄影做做加法一定也是可行的!
评:这一节的叙述是多余的说法。你只强调加法的功能,事实证明,摄影家所拍摄的作品很多是用加法的。你看 23 届国展中得奖作品中,不是很多是用加法的。如纪实类金奖
《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江苏,田鸣摄。纪实类,金奖《众志成城,托举生命》解放军,刘应华摄。纪实类金奖《梯队飞行》,中直,费茂华摄。纪实类金奖《归途》,陕西,陶明摄。纪实类银奖《爱心接力》广东,陈奕启摄。再举艺术类作品:金奖《清洁家园》,广东,廖俊鸿摄。金奖《牧马迎晖》,河北,刘瑞新摄。
   反之,用减法摄影的,同样的获奖不少。 23 届艺术类金奖《两生花》浙江,沈金浩摄。艺术类银奖《初为人母的美丽》浙江,薛华克摄。
   你在文中说,看问题要有两面性,在实际的论述中又忘了这一条。
14 、如果你也是真正喜欢摄影的朋友,那么静下心来想一想,摄影的减法你会做了么,而摄影的加法呢,你是否又曾仔细地思考过,又是否去尝试过呢?如果没有,那么可以去试试!
评:结束语。不管摄影的加法和减法,作为摄影人都要学会使用。用那一种方法更好,还是上面一句话:摄影人要根据现场实景和要所表示的主题来决定。
评后感想: 1 、释藤在这一篇文章中强调摄影的加法的作用,有一定的新意。但有一定假设成分在内。摄影界所拍摄的作品中,不管用加法和减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此文在论证中缺乏事例,减弱了论文的说服力。今后在此类论文中是否加强事例的引用,以增强说服力和论文的形象性。也增加了论文的可读性。
3 、此论文中还缺乏论述的逻辑性,一方面说,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在论述中又强调加法的作用。
4 、摄影中所说的加法和减法,只是构图学中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构图学中简繁说法。构图学中的加法,就是构图学中的用繁;构图学中减法,就是构图学中用简。
5 、本评中,确无盯住你不放的任何思想在内,只是学术上的探讨,请忽误解。仅供你参考。本论题我在九年前,在山西《人民摄影报》上已发表论文,还得到稿费 50 元,所以比较了解,以此和你研讨。
影友:童端友       8 3

[FS:PAGE]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11 , Processed in 0.08733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