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索尼在北京召开2011秋季新品发布会。这次发布会共推出4款新机:准专业级单电A77,高端入门级单电A65,高端微单NEX-7,高端入门级微单NEX-5N。其中A77是时隔4年之后,索尼重新回到准专业级市场的第一款产品。早在去年9月的Photokina上亮相之后,这款相机就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曝光率,多次出现在全球各大展会上。
在A77正式发布之后,几乎所有人都为其纸面上的配置参数兴奋不已。2430万有效像素Exmor APS HD CMOS传感器,高达12fps的高速连拍,240万点OLED电子取景器,无一不在刷新着单反/单电相机的纪录。
去年A33/A55发布之后,市场反响并不够热烈,加上被曝出视频存在过热缺陷,半透镜光损影响画质,电子取景器不够出色等问题,不少用户对单电相机都持有怀疑态度。因此当A77发布之后,伴随着叫好声出现的也有不少反对意见。到底出色的纸面数据与实际使用体验之间有多大差距,正是我在这次发布会新品试用环节中试图找出的答案。
A77无疑是今年索尼的主打产品,在试用环节也准备了不少样机供大家随意体验。因此我也有比较充裕的空间和时间来更多体验这款新的焦点机型。相比之下,NEX-7在全场只出现了一台,并且早早就被收回了。
作为准专业机型,除了优秀的画质之外,在操控和稳定性方面都必须达到较高水准。同时对半透镜单电相机而言,取景器的优劣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至少到目前为止,电子取景器还远远无法取代光学取景器在用户心中的地位。操控、对焦、取景器等拍摄体验,就是我这次使用的几个主要关注点。
机身布局
出色的操控性首先就体现在合理的机身布局上。足够的实体控制键和功能设置都是关键。总体而言A77的设计中规中矩,在同级产品中——例如佳能7D和尼康D7000——即使没有脱颖而出,至少也没有明显的缺陷。
在相机顶部,左肩位置是一个模式转轮,用于切换P\A\S\M等曝光模式。除了传统的几项模式之外,比较值得注意的有实现12fps高速连拍的“连续拍摄优先AE”模式,及实现自动拍摄全景照片的扫描全景和3D扫描全景模式。
机身右键的布局与佳能相机有些类似,在肩屏上方是一排4个按键,从左至右分别用于设置拍摄模式、白平衡、曝光补偿和感光度。在肩屏左侧连接机顶的斜面上是取景器/背屏切换键,当取景器与背屏设为手动切换时,就通过这个键操作。肩屏右侧靠近机身边缘的位置是屏幕背景灯。握柄前端是快门和相机开关。在快门下方和机背上方各有1个控制拨轮(类似尼康相机的设计),手持相机时拇指和食指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在M模式中,2个拨轮分别用于调整光圈和快门,在其他设置中,拨轮还用于切换选项。整个右肩区可以说是结合了佳能和尼康相机的特点,功能上基本可以完成拍摄中的一般设置,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机背的布局,除了右上角已经介绍过的拨轮外,第一排从左至右分别是菜单键、视频拍摄键、AEL自动曝光锁和AF/MF切换键。菜单键与视频键没有什么特别之处。AEL锁定键在按下后会锁定曝光组合,松开后会重新测光。
AF/MF键用于切换AF与MF。在镜头设置为AF时,按1次AF/MF键,相机切换为MF模式,此时半按快门也不会进行自动对焦,再次按下该键则恢复AF功能。这个功能与佳能相机用AF-ON键将对焦与快门分开的设置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我习惯于这种分开操作,所以这个功能对我而言相当实用。此外AF/MF键还可以自定义其他功能,选项非常多,几乎支持所有设置项。极大地扩充了这个按键的作用。
关于使用AF-ON将对焦与快门分开操作的优点,请参考本站文章拍摄锐利照片的进阶技巧。
在AEL下方一列,从上至下分别是控制拨杆(7D和5D II用户一定不陌生),Fn功能键,DISP显示键,智能远摄转换,回放和删除键。在看到这个拨杆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它能否用来快速选择对焦点,答案是肯定的,这一点稍后会详述。拨杆与Fn键是整个机背上最常用到的按键。其中Fn用于呼叫出设置菜单,而拨杆就用来进行各种选择操作。
在拍摄时,按下Fn键会呼叫出设置菜单。在这个菜单中可以设置从测光、白平衡、HDR、照片风格、特效到闪光灯(补偿)、对焦区域、面部识别和笑脸快门等一系列功能,同时上方和下方会显示出各项当前设置。可以说整个屏幕被利用的相当充分。与相机右肩的实体键设置相比,出现在这里的大多是一些相对不常更改的选项,这样就基本将所有拍摄中的设置项全部展示出来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AF/MF键之外,还有相当多的按键支持自定义功能。不过除了将智能远摄转换改成对焦放大外,其他功能我个人觉得还是保持默认较好。整体而言,除非需要在快速拍摄中不停地更改测光和对焦模式,否则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大部分操控需求。在现场体验中,我作为一个从未使用过索尼单反/单电相机的用户,上手A77的操控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在机身正面,镜头卡口的右下角,还有一个小小的转轮,用来切换对焦模式,分别是MF、连续、自动、单次。在尼康D3系和索尼A700/A900上都有类似的操作键,但我从未使用过。
对焦系统
如果说采用半透镜技术的单电相机有什么绝对超越传统单反的地方,那就是全时相位检测对焦系统了。由于工作原理的限制,单反在实时取景和视频拍摄时都无法使用相位检测对焦。不过要考量对焦系统,最重要的首先还是对焦速度及准确性,其次是操作的方便与否。
A77采用19点对焦区域,共分为左、中、右3个区,其中11个十字对焦点,这个配置与佳能7D相当。下面这段视频中我使用连续AF,固定中心对焦点,不断在远/近景之间进行切换,以检查A77的对焦速度。
应该说A77对焦速度的表现是令我满意的,响应非常及时,而且对缺少反差的纯色墙面对焦时也毫不犹豫。当然现场光线良好是有利因素之一。受限于现场条件,无法对对焦准确度做更多测试。
操控性方面,A77也是令我满意的。在机身前方可以设置对焦模式,Fn菜单中可以设置对焦区域。在我的使用习惯中,前者几乎很少改动,而后者则相对设置较多次(但并不频繁)。A77的对焦区域提供4种设置:
- 整体:不固定对焦点,相当于自动对焦点。
- 区:手动选择对焦区(左/中/右),分区内不指定对焦点。
- 中心点:固定使用中心对焦点。
- 区域:手动指定对焦点。
前面已提及A77使用机背拨杆选择对焦点,在“区”和“区域”中,前者可在3个分区中选择,后者可在19个对焦点之间切换选择。下面这段视频演示了选择对焦点的操作过程。
在我的体验中,A77在选择对焦点时不如5D II及时。但这主要是由于5D II焦点较少(只有9个),因此8方向拨杆可以做到一一对应(包括中间键),而A77的19个对焦点则只能逐个切换。这也是对焦点多了之后的必然现象。
此外,A77的对焦操作中还隐藏了一项跟踪对焦设置。在选择对焦点时,只要按压拨杆键,就会进入跟踪对焦模式。
A77的跟踪对焦模式会自动锁定位于中心对焦点的物体,然后进行跟踪对焦。无论是物体移动或相机移动,对焦点都会锁定。在使用时,先将要跟踪对焦的物体置于中心对焦点处,然后压下拨杆键即可。不需要切换对焦模式,操作非常简单。
此外还需要提到的是被称为“Eye-Start AF”的功能。开启此功能后,当你靠近取景器时(或身体靠近感应器),相机就会进行自动对焦。对追求快速拍摄的用户来说可能有一定作用。对我而言,关闭。
取景器
电子取景器无疑是A77最大的看点之一。240万点XGA OLED TruFinder电子取景器是索尼强大的电子技术的展示。虽然没有体验过A33/A55,但使用奥林巴斯VF-2的经历令我对电子取景器一直持怀疑态度。响应时间、色彩还原和清晰度都是不容乐观的因素。但A77的取景器确实令我改变了印象。在移动相机、对焦、拍摄和设置参数时,这块革命性的取景器都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滞后。得益于240万点分辨率,其显示效果非常细腻自然。虽然不能说与光学取景器达到同一水平,但至少可以说不会影响拍摄体验。
除此之外,在体验中还是有一些不足。A77的取景器和背屏可以通过红外感应器进行自动切换,但切换过程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停顿。使用手动切换虽然可以避免停顿,但难免会忘记。而且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有通过取景器拍摄之后立即看LCD屏幕的习惯的话,恐怕会觉得手动切换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东西。
此外,当从斜向观察取景器时,画面边缘会出现严重的失真的变形,基本无法使用。也就是说这块电子取景器要求用户尽量从正面观察,才能发挥应用的作用。
快门与半透镜
半透镜下的传感器组件清晰可见
作为第二代半透镜相机,这次A77的宣传并没有在半透镜本身多下工夫。诚然这一块透镜并没有太多值得反复说道的地方,如果非要提起,恐怕还是那个30%光损的先天缺陷吧。在A33/A55发布之后,索尼也曾对光损问题作出过回应。但只是说通过计算方法进行了补偿,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变相提高感光度了事。这一点也成为不少人不看好半透镜技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大概就是电子取景器吧)。
掀起半透镜的样子
虽然是固定式半透镜,不过它还是可以掀起的,为的是清洁传感器组件的需要。除了半透镜,其实A77的快门更值得我们关注。采用电子前帘快门,减少了LCD取景相机的快门工作步骤,将快门时滞减少至50ms。虽然这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但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改进。
画质
归根结底,画质还是用户最为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当A77史无前例地将APS-C格式传感器做到2400万像素之后,不少用户几乎是脱口而出其画质必然糟糕。但一切必须用事实说话。受条件所限,我没有对画质进行过多测试。只在现场随手试拍了几张照片,与大家分享。所有照片均使用DT 16-50mm f/2.8 SSM镜头拍摄
1/13s,f/3.5,ISO 80,手持
1/5s,f/3.5,ISO 80,手持
1/10s,f/3.5,ISO 80,手持
1/40s,f/4,ISO 800,手持,标准降噪
ISO 800 100%截图
1/200s,f/8,ISO 16000,手持,标准降噪
ISO 16000 100%截图
虽然几张低速快门手持拍摄的照片出现了抖动,但整体而言暂时并得不出低画质的结论。严谨的画质测试还需等待详细评测。由于时间仓促,感光度仅试拍了ISO 800和最高的ISO 16000,可以说这样的表现已经超过我的预期。使用高感光度拍摄时相机自动进行了降噪处理(可关闭)。
高速连拍
高速连拍是半透镜技术天生的优势。A77的连拍速度超过10fps,在连续速度优先AE模式下可以达到12fps(全尺寸JPEG)。该模式与普通连拍的不同之处在于会将光圈固定在f/3.5(或镜头最大光圈)。下面这段视频展示了A77高速连拍的快门工作过程。
智能远摄转换
在A77上出现了一个称作“智能远摄转换”的功能。从其描述来看,是通过软件方式提供了1.4x和2x的增距功能。在机身上有一个独立按键进行操作,按下1次后,相当于焦距增加1.4x,再次按下增加为2x,如此循环。
普通取景
1.4x
2x
显然镜头的实际焦距并没有增加,令人怀疑这项功能实际就是类似数码变焦的方式扩大了画面。或者有另一种可能是减少了传感器成像面积。无论哪一种,恐怕都不可避免地对拍摄造成影响。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远摄转换后只能使用中心对焦点对焦。
其他体验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在A77体验过程中记录的其他一些细节。
A77拥有电子水平仪,在进行风光或静物摄影时有一定的作用。
A77的扫描全景功能与NEX上的没有区别,使用这项功能可以轻松地获得一张全景照片。
此外,A77也同样拥有NEX上的照片效果等特殊功能,在拍摄一些趣味或创意照片时比较有用。至于这些功能与A77自身准专业级的定位是否相符,就留待各位用户自行评判了。
整体而言,A77给我的感受可以说是超出预期。在不俗的纸面参数之下,确实提供了令人愉快的使用体验。作为以佳能为主,尼康为辅的用户,对A77的上手毫无困难,舒适顺畅的操控性完全符合其准专业机型的定位。在它身上能发现很多佳能和尼康设计的影子。没有传统负担,能够博取众长也许就是索尼的优势之一。
与中规中矩的外观设计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A77刷新多项纪录的内在配置。虽然对画质还没有进行严谨的测试,但它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实力。至少可以证明一些对2400万像素的观点实在是太过悲观。
在发布会上,索尼高管说过一句这4款新品将构成索尼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春季的主力产品线,这是否意味着明年春季还会有新品问世呢?我们都没有忘记,除了A700之外,A900也亟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