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读评释藤《摄影的观看方式 》一文

2011-8-26 11:24| 发布者: g562211| 查看: 2189|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摘要: 释藤的原文:《摄影的观看方式 》和评读者的评读文章 1、何谓观看,我想除了视觉上能够直接观察到的,还应该在心灵上能够感触到,引起思索的方式,它是人类一种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 评读:摄影本身就是观看艺术的结 ...

释藤的原文:《摄影的观看方式 》和评读者的评读文章

1、何谓观看,我想除了视觉上能够直接观察到的,还应该在心灵上能够感触到,引起思索的方式,它是人类一种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

评读:摄影本身就是观看艺术的结晶。这里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生理上的,用眼睛去看眼前的世界,视觉的反映。另一个由视觉反映到人的大脑,引起了人的心灵上感觉。由两者综合起来,得到了所观看的结果。

2、在这个充塞着视觉影像的时代,图片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观看着这个世界。尤其对于摄影作品来说,怎样观看,如何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观看,观看的时候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几点显的尤为重要。

评读:图片是当前视觉传播的主要方式,也包括文字传播。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观看这个世界,这里所指的“方式”是什么?未说明白。是指“图片”呢,还是指“文字”?如指“图片”,你看是用什么方式去观看呢?怎样算是属于自己的方式去观看呢?观看时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呢?此段未说明白!本人认为:浅看图片,要了解图片大致内容和类型,再看构成图片的几个主要因素,如构图、色彩、影调等;细看图片,判断图片的优劣,牵涉到图片欣赏者思想水平,文化程度、立场观点和人生经历等因素。

3、今天参加省文联举行的“摄影理论”研修班,下午听了宿志刚先生讲的课“摄影的观看方式”更是颇有感触。每一个人用自己的镜头框取着不一样的事物,通常都站在主观的立场上去摄取影像,所以折射出来的画面都具备很独自的风格,但是如何把眼睛看到的和心理感受到的语言,用另一种方式呈现给受众应该是值得思索的问题。

评读:宿志刚先生的课,我没有听过,但我看过宿先生的有关摄影的文章。每一位摄影者当然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把眼睛所看到的和心灵上所感受到影像语言,用影像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中去,这是无庸知疑的事实。但是“难”就是在于“用另一种方式呈现给受众应该是值得思索的问题。”这一点释藤未加说明白。本人认为:关键在于摄影创新。

4、在摄影日益大众化的条件下,照片成为了观看世界的方式,视觉元素的渗透愈加深厚,人们对于影像追求的方式各不相同,导致观者对于图片的内容和思想都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

评读:在数码摄影日益大众化的条件下,照片成为了观看世界的重要条件。“人们对于影像的追求的方式各不相同,”这一句中的“追求的方式各不相同”,“追求的方式”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追求方式,要说明白。由于追求方式的不同,导致观者对于图片的内容和思想都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此间的因果关系是什么?未说明白!“观者”怎么能导致图片的内容和思想有了质的的提高和飞跃呢?此段内容未说清楚,含糊。本人认为:由于观者对欣赏图片水平的提高,促使摄影家要提高摄影作品的质量。所谓观者的追求的方式的不同,可能是观者的爱好的不同,有的人喜欢风光片;有的人喜欢人物美女片等。

5、视觉观看不单是镜头的直接框取,更应该是摄影者本身对于作品的体会和感受:我为什么要观看,我看到的和想到的是否能够被别人认同,在观看的时候怎样去突破固有的方式,成为一个新的视点。只有当你从这些角度出发去创作,照片才能够慢慢成为作品。

评读:这一节应从两方面去解读。以一般读者去解读,观看的目的是了解图片的内容,获得新知识;如按摄影者去解读,一面了解图片的内容,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图片创作的方式,从中得到启发,提高自己摄影作品的创作水平。如23届国展得奖和入选作品公布后,从中研讨作品的得失,提高自己摄影创作的水平。

6、对于优秀的摄影作品,个人的文化元素,理论修为都能够折射在影像语言上,在摄取普通事物时得带着个人的情感去拍摄,用心灵和它进行沟通和对话,站在内心深处去倾诉你想表达的思想,这样的作品才能够具备个人独特的风格。

评读:对于优秀的摄影作品,当然是摄影家个人文化元素、理论修养的综合的结合体。如薛华克先生所拍的《初为人母的美丽》,他作为人子,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心灵的相通,构成了他的作品的灵魂,也成就了他的人物摄影的独有的风格。

7、卡帕曾这样说过: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许多人的理解为物理的距离,但是却忽略了心理的距离。在拍摄主体事物的时候,我们往往没有更深入地走进去,这个应该就是观看的立场和定位,立场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拍摄者是因为什么去拍,拍的时候是俯视,平视、仰视还是偷窥?他当时的想法和情感取向便决定了作品呈现的距离。在观看很多影像作品时,尤其是那些纪实影像,有些你觉得能够一下子走进去,很实在地感受到作品诉求的文本、有的却觉得离的很远,你无法靠近,无法看到作品的思想内涵。而这样的距离恰恰应该是摄影者本身所无意识留下的,透过作品让观者看到了他个人的立场和态度,这一点有时候会让作品显的很孤绝。

卡帕说的“距离”,当然不是拍摄的距离的长短,而是摄影者和被拍摄者心灵的距离。

心之所在,物之所在也。也是作为优秀摄影家的要决所在,做到这一点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的摄影大家就比较少,冒牌的就比较多。

8、曾记得雷尼.布里这样说过:摄影如果只是一种观察他人的方式,而于拍摄对象保持疏离的态度,那么是一件危险的事。拍摄不是一种窥视,而是一种面对面的生活!他的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摄影者观看世界应该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用镜头去观看自己身边最熟悉,最真切的场景,把自己融入进去,用心去观看世界,观看社会、观看人的内心,让作品里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普通事物的独特理解。

评读:雷尼·布里说的话是对的,要真实地对现实生活的尊重,对人的尊重。但很遗憾地看到有些摄影家不尊重他人的成果,剽窃他人的作品为已有;有的人不劳而获,任意摆拍,弄虚作假,编造故事,欺骗他人。种种劣行,令人发指。

9、宿志刚先生说:拍东西的时候得把拍摄的主体当成自己熟悉的人,当成有感情的对象,除了用个人的感情去摄取,还应该把文化的元素渗透进去,让作品呈现一种张力和厚度,这样的影像才能够在观看的时候产生不一样的共鸣。

评读:宿志刚先生所说的,“拍东西的时候得把拍摄的主体当成自己熟悉的人,当成有感情的对象,”这里所说的“人”,应是泛指。不论是“人或是物”,都是用感情去对待。还要用“文化的元素渗透进去,让作品呈现一种张力和厚度”。这节内容有些重复叙述。

10、因此摄影的观看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更应该从艺术层面,受众范围、文化底蕴上去探索,让影像能够留存一些独特的记忆,把你所观看到的、体会到的用更直接的方式给予观者更多的元素和思想。

评读:这节内容应是对摄影人而说的,如何去观看、去探索得益更多。使自己所拍摄的作品在读者的心里留存一些独特的记忆。

11用文化去审视作品,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找突破的方式,打破传统,让其成为一种摄影视觉文化,这才是摄影观看的根本。

评读:最后总结语。释藤说,“用文化去审视作品,”这里所说的“文化”的含义是什么?释藤又说,“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找突破的方式,打破传统,让其成为一种摄影视觉文化,这才是摄影观看的根本。”怎么样“突破”?怎能打破“传统”?怎么样才能成为“摄 是影视觉文化?这一段总结太笼统,应根据本篇题目和所叙述的内容加以总结为好。

评读后的感想:1、本文是释藤小姐听了宿志刚先生的讲话后的感读稿,中心内容是:《摄影观看的方式》,应从“摄影观看方式”着手,对上面所述内容进行总结为好。2、全文缺少事例,不够具体形象。3、对文中所谈到某些摄影概念未加释义,造成对内容理解的难度。

赏读者;童端友,826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27 , Processed in 0.07174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