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读藏策先生的《理论批评的“终极关怀”》一文的感想

2011-9-5 15:44| 发布者: g562211| 查看: 1805|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专稿

摘要: 藏策先生在2011-9-4日《中摄协网》发表《理论批评的“终极关怀”》一文,读后得到不少新的启发,现把我读后的感想写出来,和影友们共同分享。 一、中国文艺界出现了艺术泡沫。藏先生说:“我在前些年就写过一篇文章, ...

藏策先生在2011-9-4日《中摄协网》发表《理论批评的“终极关怀”》一文,读后得到不少新的启发,现把我读后的感想写出来,和影友们共同分享。

一、中国文艺界出现了艺术泡沫。藏先生说:“我在前些年就写过一篇文章,说“开卷有益”在今天已经失效了,“开卷无益”甚至“开卷有害”的书越来越多。为什么呢?因为当真正的学术、知识和文艺缺席时,媒体和出版机构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不能减缓文化生产的节奏,于是大量俗套化了的文艺作品、各类以“知识”之名行欺世之实的“伪知识”通俗读物……以及形形色色流行文化的泡沫……便纷纷上市了。当这些东西通过“宣传炒作”等“市场营销”的手段而得到“市场”的盲目追捧时,一个文化生产的恶性循环也便形成了……这些出版物其实从法律的层面上讲,绝大多数都没有违反相关的出版法规,都是合法的出版物。”联系中国摄影实际:中国各级层次的摄影大奖赛不是泛滥成灾吗?有国展、国际展、省级展、地县级展、各种专业展,据初步统计每年有500多次招展,每次展出后,召开发奖大会,耗资不少,发奖金,聃评委,参投者冲洗照片化费不少,评后照片展出,热热闹闹,只选不评收场。连个总结也没有。此种坏风气,自上做起。也就是中摄协开头,各级下效。向上汇报,多少人得奖,多少人参赛,盛况空前,史无前例。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可惜的中国摄影在质量上、水平上有了那些进步,谁也说不清楚!还有一个大绝招,就是全国各级摄影协会大评比,定出指标和人数,如摄影大师十名,功勋摄影家500名,大家高兴,人人有份。中国摄影家满天飞,单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到目前为止已达14000多名,还在膨胀扩大,又是一个世界之最,有多光荣啊!现有各级大小摄影家可能达到五、六万之众。可惜的是中国摄影理论滞后到目前还未根本改观,连一本像样的摄影理论书也没有,只好引用洋人的理论来应证。美国摄影大师桑塔格,法国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中国出版的大多是摄影作品集和摄影技法书。更多的奇怪事发生,大奖赛得奖的作者,也谈不出作品为什么得奖的道理来,摄影理论水平之低可见一般。

二、藏策说:“文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说:“但作为文艺家却不应该满足于做一个俗人,至少真正有追求的文艺家应该有对更高人生境界的追求。文艺界多少年来就一直提倡“心灵写作”、“灵魂写作”,为什么始终不见效果?我以为原因很复杂,其中既有体制的原因、社会的原因,也有文艺家自身的原因。” 为什么早就在大力提倡的“心灵写作”,在现实中却往往收效甚微呢?我以为,只是倡导或是批评,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理论上的深入研究。我提出了“写作的六字真言”,即“我为什么写作?”这个对于摄影界也是一样的,改成“我为什么摄影?”就可以了。这一系列的谈话,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样呢?有三层意思。一是文艺人类灵魂工作师,是职业性质。二是提倡“心灵写作”,“灵魂写作”,始终不见效果的原因?三是我为什么要摄影?这三个问题告诉我们:作为一位作者写出作品要有做人的良心,不能昧着良心,不分黑白地乱写作。胡总书记最近看了辽宁话剧团演出《郭明义》一剧后,接见全团人员讲话中指出,文艺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前中国摄影理论还没有完善地建立起来,要大力深入研究,建立起中国自己的摄影理论体系。我们为什么要摄影,这个问题是要求是每一位摄影人要在思想上明确起来。

三、藏策说:“我提出所谓“写作的六字真言”,是我们“为什么要摄影”,就是要唤醒蛰伏乃至沉睡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原动力,找回走上艺术之路的“本心”。唯有如此,才能够重新体验到艺术创造给心灵带来的真正的快慰和满足。当这种真正源自艺术创造所获得的快慰和满足,一旦超过了那些源自名利和物欲的满足时,“让文艺复归心灵”才会真正成为作家、艺术家们发自自己内心的需要和渴求,而非外力的驱使。现在有些摄影爱好者提倡“快乐摄影”吗!只要有“快乐”,目的就算达到。这只不过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而已。但从大处去看,摄影人从事摄影工作,目的是干摄影艺术不是为了拍几张照片,而是为国家、为人民宣传优秀传统,发扬人们优良道德品质,是教育的工具。这是摄影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四、藏策引用孔子的话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读书、写作、摄影,其实也都是一个道理,首先都应该是为己的,也就是说首先应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灵的。只有能够先满足了自己心灵的需求,才谈得上去与他人的心灵共同分享,才有可能成为人类心灵共同的精神财富。写作与研究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寻求心灵能指的过程,一个悟道的过程,一个心灵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无以言表的快乐——这是一种闻道的喜悦。那么作家、艺术家的心灵呢?如果心灵中充满了的仅仅是欲望,那你所能得到的“能指”就只能是永无止境的纸醉金迷。暴得大名或暴获大利对于一个内心修为不够的人来说,未必就是好事。那些演艺界的明星为什么总有人吸毒甚至自杀?为什么摄影界的人士,为了得奖,有少数人专进行造假、剽窃,这就是心灵不正的缘故。觉得今天的许多作家,其实不是不“贴近现实”,而是根本就看不懂现实,因为今天的现实,实在太复杂了,远远超出了人们以往的经验。作家们看不懂现实了,又要去写现实,就只能根据以往的思维定势,以往的经验和想象去写,而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就很不“现实”。也只有靠造假来维持写作了!你故事编得再圆也没有现实中发生的真事精彩,你写得再逼真也不如电视、网络等媒介的图像逼真,你写得再“愤”都超不过网友们跟帖的水平……。今天的现实早已不同于以往的现实,不只是社会的形态不同于以往,就连现实的存在方式都已经高度的符号化、虚拟化和文本化了。文学早已不再是“反映”现实那样简单,今天的现实不再是作家们静态写生似的描摹物,而是一个众声喧哗的话语集合体。面对如此的现实,今天的作家们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

五、“反映论”式的批评应更贴近现实 。理论与批评界的根本症结,其实是今天的文艺理论已经远远落后今天的现实,根本就无法解释今天的文艺现象;而文艺批评由于在理论方面的严重滞后,甚至都没有能力去真正的鉴别出作品的高下。联系到摄影理论,同样是如此。中国的摄影理论严重滞后于摄影作品的发展,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评论摄影作品的工作少之又少,大奖赛获奖作品连评委都很少评论,获奖作品的作者也谈不出什么所以然,这是中国摄影家的弱项,所以被有些人称为“摄影家是一群没有文化教育修养的人”!此话虽有夸大之嫌,但也要记取教训。理论与批评界的根本症结,其实是今天的文艺理论已经远远落后今天的现实,根本就无法解释今天的文艺现象;而文艺批评由于在理论方面的严重滞后,甚至都没有能力去真正的鉴别出作品的高下。引用作家陆天明的话:“批评之所以失语和缺位,是因为背后没有了可适用的足够强大的新理论和精神来支撑,心中也就无话可说……”这话说得一语中的!中国的传统批评,没有庞大的理论体系,多为随笔、点评式的感悟和发挥,也没有多少生僻的概念和“专业用语”,看似比西方文论简单,但真正掌握起来却更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更新我们理论和批评的范式,使之能够适用于今天的文艺发展?能否将中国传统批评的精髓,与西方理论中的洞视卓见有机的整合起来,并形成一种全新的可以超越传统与西方的新理论,建构起一个适合汉语语境的理论与批评的平台呢?怎样才能在理论批评的实践中,既得到中国传统批评“意”,又不失西方理论的“言”呢?文艺批评的一个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对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作出正确的评判。我在前些年提出了“超隐喻理论”,就是借助西方学术平台,在汉语本土理论方面的一个创新。我这些年在图像理论方面的研究,就是在罗兰•巴特已有的图像符号学研究的基础上,去超越罗兰•巴特。文艺批评不仅要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还应该进一步地告诉人们,这个作品为什么好,好在了哪里?最后,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批评家,不仅要告诉人们哪些作品好,哪些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还应该以一种“仁者”的胸怀,去唤醒艺术家的良知和潜能,打通他们的“任督二脉”,让他们自己去悟出艺术与人生更高的境界。是为理论批评的“终极关怀”。
读了藏策先生《理论批评的“终极关怀”》一文后,有了上面所说的五点感想,得益非浅。

读者:童端友,9、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29 , Processed in 0.07180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