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图片:如今是一个全民摄影的时代,摄影爱好者的队伍规模与日俱增,各类摄影大展及摄影比赛更是多如牛毛。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积极参与影展、影赛不仅是彰显自我摄影才能的机会,也是一种交流创作心得,提高摄影技能的有效方式。但是,全国性的摄影大展也好,区域性的摄影比赛也罢,获取好成绩的作品毕竟是少数。怎样打比赛?如何挑选自己的摄影作品参展?如何赢得评委的眼球?如何获奖?怎样对待获奖与否? 作为中国第14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特约观察员,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次评选?9月6日14:30-15:30,中国摄影家协会网请来了与会嘉宾《华商报》著名图片编辑、摄影评论家巩志明做客腾讯图片《微访谈》,和大家一起探讨"摄影大展看什么?"。欢迎网友和广大摄影爱好者提问。
巩志明 : 各位博友大家好,我是巩志明。我们开始交流吧。 张双双 :作为中国第14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特约观察员,请问您们是如何看待这次评选? 巩志明 :这是全球三大摄影赛事之一,参赛作品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7万余幅,仅次于荷赛,所以我们严重期待,现在结果还没有出来,我仅仅是看到了过程的一部分,已经觉得非常有收获,期望比赛结果,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创新的思路和新的文化视角。
高如熠-游摄天下 :图片编辑与摄影评论家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巩志明 : 图片编辑是我的职业,摄影评论是我的兴趣所在。它们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对摄影的理解加深我对摄影的爱。
3000米 :摄影的要素很多,比赛中影评家最注重的是哪点? 巩志明 :有没有创新,是不是能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和新的文化参照。摄影是现代人认识和表达对这个世界感受很好的工具。我们每个人在表达对世界观看的同时,也在分享着别人独特的观看。我们眼里的世界,因摄影而丰富,也因摄影而独特。 姜纬 : 我觉得影评家最看重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看重的、唯一重要的,就是作品的品质。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您们认为凡是获奖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吗?如果不是,怎么看获奖者因奖项而取得的既得利益?作为影友应该怎样摆正获奖与否的这种心态? 巩志明 :获奖作品仅仅是一次比赛的胜出者,也可以理解为一次游戏规则的适应者,说它们是好作品,可以成立,但是有一个时间的先决条件就是比赛所特定的先决条件。影友参加比赛想获得名次原本无可厚非,但是比赛获胜者永远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注定要成为打酱油的这时候心态成为我们面对比赛以及面对明天的关键。人是活心态的,因为世界的变化,我们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内心,及时的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以积极淡定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比赛。摄影因此而走向成熟,自己也因为摄影而更加自信。一次摄影的胜出,其实就是天上掉下的一个馅饼,如果就此天天向老天爷张着嘴,再掉进去的东西,你自己都知道是啥。不要把运气当本事,那你就会变成,守那棵树的那个人,兔子能否来我也不知道。
徐静 :中国摄影人大部分比较鄙视沙龙,但又有很多人参与或者拍摄沙龙,你们怎么看? 巩志明 : 与恶俗共枕。我们所有人最喜爱和最厌恶的往往是同一个事物,如同我们恨爱加交的爱人--摄影。沙龙摄影原本没有错,它也是一只重要的摄影流派,但是将沙龙摄影模式化僵尸化,那就恶俗了。谁也受不了。
徐静 :国内外作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巩志明 :外国人是活自己,中国人是活大家。外国人求异,中国人求同。中国的教育把中国人的脑子搞坏了。搞出来的艺术,多半不敢恭维,中国摄影深受其害。艺术最高的境界,是耻于人同,耻于己同。
临风沐雨 :照片可以作为"行为艺术"的载体,这样的照片能否所作摄影作品。 巩志明 : 行为艺术与摄影原本是两回事,行为艺术要的是过程,摄影要的是结果。有人把它硬搞到一起,属于创新,也属于试错。对于一些新的东西,我们首先应该表示尊重,然后尽可能,从自己的文化,过渡到他人的文化,去认同,去理解。去欣赏。不应该盲目评判。
常爱民 :如何拍出色彩饱满的作品?这些漂亮的作品是不是后期制作的? 巩志明 : 摄影生产的环节,用色彩去构思和创作,是摄影的第一境界。先天不足,后期制作,是摄影的等而下之,天然的东西永远胜过人工的东西。
常爱民 :如何拍出色彩饱满的作品?这些漂亮的作品是不是后期制作的? 巩志明 : 如同美女,是天生的好还是整形的好。大家应该都知道。
徐静 :每届评选人文类作品所占比例大约在8成,不知道优秀作品是否也能占到8成,中外有何不同,怎么看这种现象 巩志明 : 这次也是这样,社会生活类大致占到作品总量的80%,评奖结果中,是不是也能保持这个比例,现在还不得而知,如果保持了这个比例,是一个正常的结果 ,如果这个比例在下降我会很高兴。如果这个比例在升高,我倒是觉得有些悲哀。
苏丹_酸 :数码图像都是打印输出的,这样的作品是否能和传统银盐一样数十年如一?收藏价值如何? 巩志明 : 我不这样看,数码影像的收藏市场,前景如何,我不敢盲目预测,对于明天做出一种未卜无知的状态,不是盲目乐观,就是自其欺欺人。
何怀 :一个好的摄影师不仅仅要拥有好的摄影技术的器材,如果这位大师的人品、性格不行,他的作品也会被大家所认可吗? 巩志明 : 摄影作品和人品其实是两回事,假如希特勒喜欢搞摄影,他的作品一定是全球是差的吗?大家是在评摄影作品,不是在评谁是道德模范。摄影作品能和人品统一,那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艺术本身就是滋养心灵的,真善美三者统一,一直是我们人类美好的愿望,也是摄影的最高境界。
Mr张 :我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在经过几年的摸索中,从开始接触,到痴迷。但后来却拿起相机不知道拍什么了,即便看到很好的场景也很难按动快门,这是什么原因呢,又如何克服? 巩志明 : 这是一种进步。面对一切盲目乱拍仅仅是摄影机器,不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摄影人。艺术就是节制,艺术就是选择,艺术就是有所不为之后的为。
低音炮 :国内影(赛)展现在仍然以真善美、高大全(所谓主旋律)为评选基调,不知14届的获奖作品是否也是这样? 巩志明 : 一切都会越来越美好,世界在我们的手中,也在我们的脚下,更在于每次摄影比赛的点滴创新和进步之中。于其埋怨,不如自己起来行动。每个人都是摄影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改变,摄影的责任的义务。我在这次评比的现场,看到了许多进步和变化,我能切实感觉到摄影比赛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也期待着,这次比赛的结果,能让更多的影友,分享和体会,这种进步和创新。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为观察员您感觉哪个评委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巩志明 :11位评委都非常敬业,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彼此分享对摄影的理解,也碰撞对摄影的个人化坚持。我和陈长芬评委有交流,我感觉陈老在摄影中求新求异的执着,如同一个天真的孩童,我深受感染和启发。一切艺术都需要热情和童心。而这恰恰是许多摄影人忽视和淡漠的。
双双 :请问您们是怎么理解摄影作品的价值? 巩志明 : 摄影作品的价值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精益求精的技术,二 独特的个人观看和表达, 三 全新的文化传播和情感输出。我喜欢,那种初看很平常,细看有味道,随着岁月的逝去,你会劳劳记在心里的摄影作品。但这种作品一般不适应于比赛。比赛适应的作品都是那种三秒钟搞定的视觉宠儿。
yangniuren :观察员都观察什么啊?透露点评选的秘密吧! 巩志明 : 观察三个方面:一观察参赛作品;二 观察评委的评选过程;三 观察作品加评选过程导致的评选结果以及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的趋向。
yangniuren :当观察员不错,至少能看到那么多作品,这些作品给你什么印象和感觉? 巩志明 :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我像一个饥饿多年的流浪汉,扮演着一个饕餮之徒,疯狂的汲取着营养补充着能量。我能从众多的作品中,看到世界日新越异的变化,感受到世界摄影的潜滋暗涨,静水深流。
只看该作者 一一 :理论是薄弱环节,能看到组织者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有了一定突破和进步。请问老师,如何在提高影赛质量的同时,提高影赛及影人的理论素养和水平,对于影赛组织者和参赛者,请分别给予建议和具有可行性的方法,谢谢 姜纬 : 理论是灰色的,理论是滞后的,比赛的时候别去想什么理论,拍摄的时候也不要去想什么理论,理论是在弄茶余饭后捎带着看一眼的东西。
yangniuren :巩老师,那类作品容易获奖啊?社会题材还是风光,还是艺术创意类? 巩志明 :好作品容易获奖,不是好作品选择哪一类是没有用的。就这次比赛而言,如果选择社会生活可能难度系数较大,因为参赛基数大,竞争就强,可能胜出的机会就少。相对而言,创意类是投稿数量最少的,可能胜出的机会就多。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比赛,都是选好选新选美。好新美,是内功,也是应该不断修炼的功课。
miumiu :当时接到作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评选期间得特约观察员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接受做评选观察员这个邀请? 巩志明 : 作观察员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因为能看到来自全球,这么多的摄影作品,我认为是对自己,一次很好的学习和充电。为什么这个馅饼会掉到我嘴里,可能是我嘴张得大。
苏丹_酸 : 作为国内知名的策展人,您是借"观察"之名来挖掘新人新作吗?有收获吗? 巩志明 :在评比的过程中,评委是不能翻阅作品背面的,我作为观察员,也应该遵守这个评比纪律,我看到一些好的作品,也翻拍到了下来,但是我不知道出于何处,出于何人之手。期望以后,有机会合作。
小米渣 :巩老师好,从您的个人角度如何看待本次国际影展的作品水平? 巩志明 : 我感觉很震惊也很有收获,虽然我不知道比赛结果将会怎么样,但是我真的看到了许多有新意的作品,我也很喜欢他们。
yangniuren :通过观察,你觉得国际影展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好像金奖也没有奖金吧? 巩志明 :有没有奖金我不知道,我也不关心。我是来学习的。也是来获取最新信息的。我看到了,我想看的东西。也觉得学有所获。感谢14届国际摄影评比,感谢丽水。这几天很快乐。我过着快乐的宁静的,摄影人的生活。
小米渣 :作为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观察员,关注全程评选。能否谈一下您对中国评委和外国评委对于作品的独到眼光? 巩志明 :他们的差异非常大,每一个人都是从自己对摄影理解的角度取舍和坚持,所以评比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一个碰撞平衡之后的和谐。其实结果不重要,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世界各地的摄影人在充分的交流和分享的过程。
莉齐 :请问老师,在国际影展中,并没有分职业组和业余组,请问您觉得参赛者会有不公平的感觉吗?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巩志明 : 我不认为有不公平的感觉,摄影作为一种艺术的存在,分为职业和业余,仅仅是一种分类方法,真正的艺术,是不应该有职业和业余之分的。我理解的摄影只有好摄影和不好的摄影,没有职业和业余之分。
甜小檬 :请问什么样的作品能在国际摄影艺术展中获胜呢?对于一个期望在影展中获奖的业余爱好者,有什么参赛指导吗? 巩志明 : 记得中国摄影报上发过一篇摄影比赛参赛宝典,那篇文章可以给很多热衷摄影比赛的人一个很好的指导。在这方面我是生手。
miumiu :中国国际摄影展览这次的主题是"幸福瞬间",是不是我投与这个主题相关的作品更容易获奖?如果是这样,会不会发生同样水平的作品,因为投错了类别而导致被评委发现的几率的降低? 巩志明 : 不会。摄影参赛作品只分了社会生活、创意和自然三类,三类作品都在同一平台内竞争,所有的好作品都有可能胜出,即便相同创意相同的作品,也是优胜劣汰。
一一 :理论是薄弱环节,能看到组织者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有了一定突破和进步。请问老师,如何在提高影赛质量的同时,提高影赛及影人的理论素养和水平,对于影赛组织者和参赛者,请分别给予建议和具有可行性的方法,谢谢 巩志明 : 这次观察制度的设立我们可以理解为,这种努力的实际行动之一,摄影人的理论素养,要来自于读书,思考,以及对其它艺术的思考和借鉴。诗的功夫在诗外。
高如熠-游摄天下 :评论员与评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巩志明 : 没有评论员,是特约观察员。评委是评照片的,观察员是来观察比赛的。
高如熠-游摄天下 :评论员是否在评选过程中有监督的作用? 巩志明 : 当然有。 高如熠-游摄天下 :通过您的观察,您认为这次影展跟往届比,有什么最大的改变。 巩志明 : 14届以前我没有参与过,我没有参照物可以对比,我只能对我看到的事物进行评述。
窦买办 :如今是一个全民摄影的时代,摄影爱好者的队伍规模与日俱增,各类摄影大展及摄影比赛更是多如牛毛。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它对摄影带来了什么? 巩志明 : 全民喜欢摄影如同全民喜欢旅游,这是好事,这说明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们越来越在意,精神生活。摄影的全民化,无疑应该促进了摄影的发展,因为摄影的基数加大了。但是是不是能提高摄影的高程,还需要,摄影人艰辛的努力。也有待于时日的积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不能太急功近利。
巩志明 :时间很宝贵,比赛依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不能把太多的时间留着诸位博友,我的职责要求我必须回到评选现场,以后我们有时间多交流。谢谢大家,再见。 (来源:腾讯微博,感谢徐静女士的录入)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17 , Processed in 0.22835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