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读评孙慨写的《新锐摄影说》一文(连载之五)

2011-9-22 10:42| 发布者: g562211| 查看: 1663|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专稿

摘要: 孙慨写的《新锐摄影说》一文发表在2011-8-10《中国摄影报》上,转载于《中摄协网》百家论坛,全文分为12节。读评如下: 第1节:对于摄影,如果我们将其定性为艺术,那么它就是一代又一代摄影家,秉持着影像因时、因 ...

孙慨写的《新锐摄影说》一文发表在2011-8-10《中国摄影报》上,转载于《中摄协网》百家论坛,全文分为12节。读评如下:

 

1节:对于摄影,如果我们将其定性为艺术,那么它就是一代又一代摄影家,秉持着影像因时、因需发展的理念,前后承继,不断丰富并提升其内涵与价值,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意识形态。如果我们将其定性为媒介,那么它就是通过对视觉的截取与转换,并借此与社会大众建立彼此认同的视觉交流关系,且在二者的交互感应中,功能得到不断修补、完善的视觉信息载体。

 

读评:对摄影的两种认识定义:一种定性为摄影艺术:摄影家,秉持着影像因时、因需发展的理念,前后承继,不断丰富并提升其内涵与价值,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意识形态。另一种定性摄影为媒介:那么它就是通过对视觉的截取与转换,并借此与社会大众建立彼此认同的视觉交流关系,且在二者的交互感应中,功能得到不断修补、完善的视觉信息载体。

 

2节:无论艺术还是媒介,它们的每一次变化,每一步递进,都需要勇敢而智慧的领头者。不管在技法的创新还是新题材的挖掘上,他们主动突破摄影经典遗留的传统,也自觉拓展摄影介入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新领地,也偶有只是追寻内心的渴求而尽其所能者,却亦在客观上改变了摄影的既有面目,延伸了摄影的艺术空间和社会价值。

 

读评:继续说理论述:上面所术的两种定性,每一次进步都要有勇气和智慧的领导者去引领。在摄影技法上的创新和新题材的挖掘上,他们主动突破摄影经典遗留的传统,也自觉拓展摄影介入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新领地,也偶有只是追寻内心的渴求而尽其所能者,却亦在客观上改变了摄影的既有面目,延伸了摄影的艺术空间和社会价值。

 

3节: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摄影史上的重要人物,但起初,他们是新锐,其最初的作品,可名之为新锐摄影。

 

读评:所以摄影史上这些领头者成为有名的重要人物。他们就是新锐,他们的作品成为新锐摄影。触到本文所要论述的主题。

 

4节:所谓新锐,既新且锐,然,新为锐之修饰,锐为新之实体,锐主而新客。但是新,其本身又未尝不是锐的一种表现形式。

 

读评:对新锐的解读。“所谓新锐,既新且锐,然,新为锐之修饰,锐为新之实体,锐主而新客。但是新,其本身又未尝不是锐的一种表现形式。”“新”与“锐”的辩证关系。

 

5节:新锐产生的客观环境,无外有二:一是源于摄影自身困境中的突围,如摄影术诞生初期大众习用而有识见者不甘与之为伍,故而有画意摄影的诞生;如画意摄影之盛行,终至令人生厌而有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等人创立的分离派领导的摄影转向。二是摄影所在之社会、文化环境的催发,如经济大萧条后,对民众生存境遇和社会现实问题的高度关注,促成了FSA摄影小组的建立并掀起了社会纪实摄影的浪潮,如二战爆发后摄影宣传功能、武器价值的发掘与广泛运用。

 

读评:论述“新锐”产生的客观环境有二:一是源于摄影自身困境中的突围,如摄影术诞生初期大众习用而有识见者不甘与之为伍,故而有画意摄影的诞生;举画意摄影一例。二是摄影所在之社会、文化环境的催发,如经济大萧条后,对民众生存境遇和社会现实问题的高度关注,促成了FSA摄影小组的建立并掀起了社会纪实摄影的浪潮。举一例,如二战爆发后摄影宣传功能、武器价值的发掘与广泛运用。此节有说理,又有举例,简洁明白。

 

6节:新者,可以是指摄影手段、技法、风格上的创新,也可以指摄影在艺术功能、社会价值体现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破。

 

读评:继续分析论述。所谓“新者”,是指“摄影手段、技法、风格上的创新,也可以指摄影在艺术功能、社会价值体现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破。”

 

7节:锐者,尖且硬,有直觉上的金属锋利感和视觉触摸上的心理刺痛感。在摄影上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摄影的内部,如对业界普遍遵循的成熟法则、经典理念的反叛或革新;二是针对摄影的外部世界,亦即摄影表达的意志、呈现的主题、阐述的观点,之于大众和社会的触动与影响,有一种别于以往、难以接受却又直抵根本的尖锐感,批判性是它显著的特征。

 

读评:对“锐者”的解读:先在字义上解说,锐者,尖且硬,有直觉上的金属锋利感和视觉触摸上的心理刺痛感。再联系摄影上从两个方面解读:一是针对摄影的内部,如对业界普遍遵循的成熟法则、经典理念的反叛或革新;二是针对摄影的外部世界,亦即摄影表达的意志、呈现的主题、阐述的观点,之于大众和社会的触动与影响,有一种别于以往、难以接受却又直抵根本的尖锐感,批判性是它显著的特征。

 

8节:新与锐组一词,在摄影上可喻指那些拥有缓慢的爆发力、旺盛的生命力、持久的号召力,又具批判色彩,并开掘了摄影潜质的另类新摄影的初始状态。

 

读评:再又众“新”与“锐”组词上解说:“在摄影上可喻指那些拥有缓慢的爆发力、旺盛的生命力、持久的号召力,又具批判色彩,并开掘了摄影潜质的另类新摄影的初始状态。”分析很仔细。

   

9节;因此,新锐往往是不被看好、不易获得承认的;受排挤和诋毁而不是拥戴,乃是它价值凸显之前必经的历程。玛格丽特·卡梅伦采用虚焦等手法拍摄的人物肖像,在为其获得早期写实主义肖像的开创者之前,曾被称为狂放的试验。运动摄影的鼻祖埃德沃德·麦布里奇在最初尝试奔马的拍摄时,少有信任者,其解释曾被斥责为一派胡言。罗伯特·弗兰克明显违反决定性瞬间的不确定构图,曾以不堪入目为由遭致群起攻之,彼时,初出茅庐的弗兰克几近陷入灭顶之灾。

 

读评:叙述“新锐”起初不被人看好,不易被人承认,受排挤和诋毁,要经历一个过程。再举例证说明。用三个外国摄影师的遭遇说明上面的事理。不就明白了吗!这叫写文章要有理有据,不是乱弹琴。我们摄影人要好好学习如何写好摄影论文,不要抽象的肯定:说什么“很好”、“很捧”等;也不要抽象的否定,说什么“放屁”、“胡扯”等话。

 

10节:大师自古多寂寞,然不孤立。新锐而具大师、大家潜质者,均有自觉组织、笼络、容纳或主动结识、接近摄影同道知音的自然举动。他们依此组建团体,凝聚共识,避个体之稚嫩与柔弱,扬整体力量之强劲与持久。如斯蒂格里茨在创立摄影分离派时开“291展厅、主编《摄影作品》,在提携当时寂寂无名的保罗·斯特兰德等新人的同时,完成自己引领摄影转向的使命;如爱德华·斯泰肯借助就任纽约现代艺术馆摄影部主任一职,培植、汇聚一大批才华出众却未具声名的新秀;如F64团体中爱德华·韦斯顿、安塞尔·亚当斯、伊莫金·坎宁安等志同道合者的并力拓殖;如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等惺惺相惜者组建玛格南而各施身手、名动天下,等等。

 

读评:对摄影大师应具有的品格的评价:“大师自古多寂寞,然不孤立。新锐而具大师、大家潜质者,均有自觉组织、笼络、容纳或主动结识、接近摄影同道知音的自然举动。他们依此组建团体,凝聚共识,避个体之稚嫩与柔弱,扬整体力量之强劲与持久。”作者接连举了外国著名的摄影家的例子:“如斯蒂格里茨在创立摄影分离派时开“291展厅、主编《摄影作品》,在提携当时寂寂无名的保罗·斯特兰德等新人的同时,完成自己引领摄影转向的使命;如爱德华·斯泰肯借助就任纽约现代艺术馆摄影部主任一职,培植、汇聚一大批才华出众却未具声名的新秀;如F64团体中爱德华·韦斯顿、安塞尔·亚当斯、伊莫金·坎宁安等志同道合者的并力拓殖;如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等惺惺相惜者组建玛格南而各施身手、名动天下,等等。”可惜少了中国摄影家的例子,很遗憾!中国摄影界不是推选了十位“摄影大师”吗?还有500位功勋摄影家啦!

 

11节:虽然不是所有的新锐都能修成正果,史上的那些大师,也不是每一个都有一段曾经作为新锐的历史,然新锐者,绝非逞一时之勇者,而是厚积薄发的开端。故而,作品于他,新,不可持久,锐,却一以贯之,如阿勃丝之于肢体残障人士这一题材与摄影观的经年坚持,艾伦·马克多年间对底层生活者一如既往的热切关注。杰利·尤斯曼的大师之路或许更具新锐成长的典型性,他坚持以女体、手、岩石、树木等图像符号营造梦境般的冥想世界,他被人施予影像的魔术师宇宙的占星家头衔,作品却长期被认为不具有任何意义,然而最终,他获得了几乎是史上第一位用学术研究的态度来从事摄影而功成名就的摄影家。对于新锐而言,无论摄影创作技法还是影像意志的表达,在他们的心中,乃是有一始终秉持的理念在坚持、守护着自己点点滴滴的摄影实践,初始朦胧,渐次明朗,终至成熟。

 

读评:再分析论述不是所有的新锐都能修成正果的原因:“史上的那些大师,也不是每一个都有一段曾经作为新锐的历史,然新锐者,绝非逞一时之勇者,而是厚积薄发的开端。” “故而,作品于他,新,不可持久,锐,却一以贯之。”用三位外国摄影师作例子说明上述的道理。文章回到“新锐”的论题上:“对于新锐而言,无论摄影创作技法还是影像意志的表达,在他们的心中,乃是有一始终秉持的理念在坚持、守护着自己点点滴滴的摄影实践,初始朦胧,渐次明朗,终至成熟。”

 

12节:故,新锐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不会永远成另类,也不会永久被埋没。也可以说,那些遭致彻底否定或永无出头之日者,不能喻之为新锐。真正的新锐,类似潜龙,蛰伏着,默默蓄聚力量,不图花环,不事张扬,却可能在饱受质疑与嘲讽中,勤奋耕耘、勇于反省、徐步前行。他会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被发现,并得到赏识、提携和认可——迎来他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那一刻。当飞龙在天的那一天、那一境界来临,人们已经忘记了他曾经的新锐处境。

 

读评:结束语:“故,新锐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不会永远成另类,也不会永久被埋没。”“新锐”类似“潜龙”,蛰伏着,默默蓄聚力量,不图花环,不事张扬,却可能在饱受质疑与嘲讽中,勤奋耕耘、勇于反省、徐步前行。正如藏策先生所举的四川成都摄影家罗明义,已经50多岁了,默默无闻地拍摄了二十多年,直到去年的连州国际摄影节才被世人所知。他上世纪90年代初拍的东西,今天拿出来,仍令人耳目一新……他算新锐吗?当然。而且是新锐的新锐!

 

读评者:童端友,92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36 , Processed in 0.07673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