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2011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随笔——获奖篇

2011-9-27 16:31| 发布者: g562211| 查看: 1726| 评论: 0|原作者: 林路|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2011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经进入了第十一个年头,又一个十年的起步,用“回到原点”来形容,真的是再恰当不过。然而我们应该想到的是,平遥这样一个在中国版图上的弹丸之地,为什么能够在摄影的领域中坚持十年, ...

2011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经进入了第十一个年头,又一个十年的起步,用“回到原点”来形容,真的是再恰当不过。然而我们应该想到的是,平遥这样一个在中国版图上的弹丸之地,为什么能够在摄影的领域中坚持十年,又开始一个十年的轮回,是什么原因支撑着这样一个中国摄影的奇迹?尽管许多人对平遥的摄影大展褒贬不一,但是你无法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这样的坚持带来的活力和影响力。尽管有人说,平遥一年比一年人气显得不足了,但是看热闹的不来了,反过来更证明了平遥在走向成熟,走向更为专业的层面。也有人说,平遥的展场好像也少了,比如今年的针织厂成了商家的经营之地,但是如果你仔细对照历年平遥大展,你会发现展览的含金量在不断提高,更值得专业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即便是一些细节,比如那一年研讨会上有人突然发问的厕所问题,在平遥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也足以证明平遥在进步,平遥摄影大展有理由走向更大的成功。



比如今年的平遥最高的奖项,评审委员会大奖授予了年轻的摄影师卢彦鹏,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平遥的年轻和活力。卢彦鹏的展览《空·气》,是一组喷绘在镜子上的作品,惠普公司独特的工艺技术,为原本空灵虚无的作品添加了神奇的魔力。然而更重要的是,这组作品经过苦心孤诣的安排,被放在了平遥县衙的后花园,影像的魔力和自然的诡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难以言说的妙趣。但是你是否想到,这样的构思来自各方面的努力,平遥摄影大展给与的支持,也是功不可没。当卢彦鹏将这一设想提交组委会时,就得到了全力的支持。艺术总监张国田允诺可以让卢彦鹏自由挑选最合适的空间,并且亲自陪着卢彦鹏在平遥各处考察,也时时为卢彦鹏的构想而兴奋。从落实现场到最终布展,张国田始终给了卢彦鹏最大的支持和配合,从而得以让《空·气》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这一切的偶然中,说出了平遥摄影大展成功的终极秘密,那就是组委会始终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接纳艺术创造的各种可能,从而得以让平遥这块品牌,延续成中国摄影的辉煌。


当卢彦鹏走上领奖台,人们惊叹10万奖金大奖的获得者竟是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年轻摄影师的时候,一切也就在不言之中。当然,你不会想到卢彦鹏在后花园的布展空间一个人静坐几个小时沉思冥想的结果,会是那幅悬挂在桥上的天鹅和水面倒映的奇趣,或者就是30块镜子拼贴成的天安门,并且从缝隙中冒出的小草所构成的魔幻……重要的是创造力的空间在平遥有了一个合适的土壤,生命力的拓展和延伸自然就有了无尽的可能。


这一届平遥大展,开设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奖项——致敬奖。第一个致敬奖授予当代中国最优秀的摄影家之一的朱宪民先生,应该是实至名归,也为平遥大展奠定了权威的地位。

这一届的致敬奖由张国田策划,舒阳学术主持。
朱宪民作品的价值,不仅仅是留住了一个曾经沧桑的时代,更重要的是,摄影家与时俱进、永远不老的心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致敬”!
河南摄影家高鸿勋的作品《观望》,获得了优秀画册奖,下面就是他的这组作品,不乏诡异的情趣。











上海光路社的抽象摄影作品,并不被人看好。让而他们特例独行的实践,还是赢得了评委的赞赏,他们的作品也占据了优秀摄影师的一席之地。


回到年轻人摄影的话题,包括这次特地将高校的摄影展全部集中到了土仓,证明了组委会对这一代年轻人的重视。
上图为上海师大学生的作品,两人获得了新锐摄影师奖项。

周明上台,代学生领取了这两个奖项的奖杯和证书。
下面的一组画面,就是来自高校展区。然而精品真的不多,模仿的痕迹和做作的感觉还是让人不免忧心。好在平遥提供了这样的舞台,寄希望于不远的将来。


也许你不会想到,此次获得手机摄影大奖的,竟然是下图这位穿红衣的80岁老人。看着他健步如飞上台领奖的身姿,自叹不如。
下面也是一组不同类别的获奖作品现场——




关于平遥的其他话题,容当下一次再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6:59 , Processed in 0.08572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