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艺术奖”摄影大赛及国际理论研讨会征稿

2011-9-29 16:25| 发布者: g562211| 查看: 3760| 评论: 0|原作者: 林路|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郎静山先生(1892—1995)出生于江苏淮阴,12岁时开始学摄影,后来又到上海学习绘画,并在一家报馆任记者,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1927年他在上海组织中华摄影学社,大力推广摄影艺术的进步。1939年,他以中国 ...
郎静山先生(18921995)出生于江苏淮阴,12岁时开始学摄影,后来又到上海学习绘画,并在一家报馆任记者,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1927年他在上海组织中华摄影学社,大力推广摄影艺术的进步。1939年,他以中国山水画理论为基础,结合摄影艺术的特点,创造了集锦摄影(Composite Picture)的独特技法,并由此获得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美国摄影学会高级会士等多项高级荣誉称号。以后他在台湾担任台湾摄影学会理事长、亚洲影艺协会会长等职务,对促进大陆与台湾的摄影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其他以104岁的高龄,创作了无数精彩的摄影作品,成为中国摄影界经历最长的一位摄影家。



此次征稿分为两部分:2011年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艺术奖”摄影大赛参赛时间及要求,从:www.shanghaiql.org下载相关表格。





征文的背景是:20089月,在上海市华侨摄影协会举办的第二届摄影比赛同时,还在上海举办了“摄影创作新进路——郎静山国际摄影论坛”,邀请国内外艺术界的专家、教授、学者以及摄影人提供相关论文,研讨郎静山先生在摄影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其中四十余篇来稿中有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的摄影理论家和摄影爱好者,入选的20篇论文代表了当时中国郎静山研究和中国摄影发展空间探讨的最高水准,并且和摄影比赛的获奖作品一起,汇编成精美的画册论文集。





然而由于中国现代史的特殊原因,他的摄影活动分别为海峡两侧各占去一半,这就使得两边以及海外的研究者以及摄影工作者无法获得一幅较为全面的郎静山像,也无法对于郎静山先生的摄影实践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中国大陆对于郎静山先生的认识还基本上停留在以他的“集锦摄影”为基础的画意摄影的层面上,而他的新闻摄影,商业摄影,肖像摄影以及摄影思想等,都还没有更为深入的考察。因此,我们在第一次论文征集的基础上,再次向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摄影爱好者征集有关郎静山研究的论文,争取为研究与了解郎静山先生的摄影实践、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提供一个更上层楼的台阶。





论文可以从郎静山先生的摄影思想入手,包括他的丰富的摄影实践,如集锦摄影、新闻纪实摄影、商业广告摄影、人体和肖像摄影、风景乃至抽象摄影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从而将这样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为当今的中国摄影提供可为资鉴的宏大空间。





论文要求从史实出发,延伸当代,以郎静山先生的思想和实践为基点,辐射摄影的方方面面。字数要求在500010000字之间,按照论文的标准格式(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注解以及参考文献等),用电子文档发至:linlu88@tom.com,林路收。请注明联系地址、电话和手机等具体信息。截稿日期:20111110日。

 

郎静山诞辰120周年论文征集委员会:唐振安顾铮林路

 

此次刊出的郎静山先生作品,多为以前未曾公开发表,供论文写作参考。在此感谢郎毓文所提供的这些图像资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6:31 , Processed in 0.07201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