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以后,身体依旧成为最为重要的载体,表现出人类存在的变幻莫测。她继续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于身体的物理特征,然而其对象却延伸到了自己以及她的丈夫,让人联想到了无法阻止的时光流逝。甚至当画面中身体消失的时候,比如拍摄风景和静物,所呈现的也是具有生机的肉体感。也就是说,这些画面试图通过肉体的呈现,更多地逼近看不见的灵魂所在。 和早期作品带来的印象不同的是,要想理解曼恩作品的关键点,就是影像所呈现的扭曲变形不是来自湿板拍摄和显影的操作过程——尽管从表面上看的确如此,模糊,褪色,划痕,剥落,都是基于“诚实”的人工操作,是湿板技术的偶然性所带来的,是一种早已被人认为废弃的、笨拙的19世纪的工艺。然而曼恩却以此在20世纪90年代替代最为流行的胶片。这样一种漫长的操作过程加上大画幅相机的笨拙,既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又存在着各种意外。 曼恩从1972年开始就钟情于这样的工艺,只不过到了后期,湿板工艺的偶然性结果逐渐被放大了,她的镜头从年幼的孩子也转向了自身和她的丈夫——这样的结果也许并非偶然,有着顺理成章的发展逻辑。因为这样的缺陷却被曼恩称之为“完美的缺陷”。而且正是这样的缺陷,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催化下,在不同的流动的液面构成过程中,连同意想不到的划痕和剥落,反而产生了难以置信的活力。用曼恩自己的话来说:一扇意想不到的门打开了! 所以说,曼恩这样一种栖息于身体的艺术作品,实际上是和难以触摸的时间力量紧密关联的,自然涉及死亡,以及强大的情感空间,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不仅涉及了艺术史的转变历程,同时和身体的哲学观念紧密相连。这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身体不仅仅只是心灵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基础,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具体化的话题。也许这样的观念可以用法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的话来概括:“我不是在空间和时间里,我也没有设想空间和时间;我归属于它们,我的身体和它们融为一体也包括它们。这样一种包含的范围也正是衡量我的自身存在。”曼恩借助了摄影的纪实力量,延伸了对身体和灵魂的构想。即便是在数码影像的时代,这样一种真实和幻觉的折射依旧可以融入胶片之中。 曼恩的视觉世界呈现的是人类的身体,她又是通过传统的工艺和技术加以传递,她邀请我们去想象这样一种隐藏在表象底层的无形的力量。我们所看到的是物理的摄影形态,我们注意到的是材料和工艺本身。但是同时,影像留给我们的感觉,却是一种熟悉和陌生的完美融合,让我们得以进入更为深层的真实空间,找回原本就应该存在的灵魂所在。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6:22 , Processed in 0.08477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