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西北行吟——从白玉经幡到德格印经院

2011-10-9 15:52| 发布者: g562211| 查看: 1100| 评论: 0|原作者: 林路|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从甘孜到白玉,二百多公里,居然开了七个小时的车。走走停停,倒有不错的景观。从白玉到德格,一路上没有太大的风景,其间到昌都转了一圈,也算是到了西藏?以往的三次进藏记忆渐渐模糊了,这次算是补充一些养料?当 ...
从甘孜到白玉,二百多公里,居然开了七个小时的车。走走停停,倒有不错的景观。从白玉到德格,一路上没有太大的风景,其间到昌都转了一圈,也算是到了西藏?以往的三次进藏记忆渐渐模糊了,这次算是补充一些养料?当然,德格印经院是不能不看的,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遗存,究竟能够保留多久?
这是路上看到的石刻经文和牛角——后者时代久远,却精气神十足。

路上很喜欢上面的风景,没有人,却人气十足——共产党的意志无处不在!

傍晚时分,突然见到这一片经幡,能不让人激动?
尤其是逆光下的亮丽,生命的激情一下子被煽动起来了。



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可以看出藏民的自信,远比前面党的宣传标语来得更有人性。

这是在昌都海拔4245米的山口边上拍摄到的两头牦牛,黑白之间,天高地远,让人不由自主也挺了挺胸。

德格印经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口的这只猫,像不像加菲猫?

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书版规格有许多种,最大的长110多厘米,宽70厘米,厚约5厘米;最小的长约33厘米,宽仅约6厘米。到18世纪80年代末,全院有书版21.75万块,每块刻两面。大、中、小版平均若每面各以600个音节计算,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规模宏大。


据印经院规定:《大藏经》一律用朱墨(朱砂研细、搀胶,成红墨)印刷,以示尊敬,其余用黑墨。印刷时,一人来回奔走取送书版,另两人相对而坐,书版署于两人之间,一人用擦板蘸墨涂版,一人放纸,用磙筒一滚、揭下,一页书当即印成。根据熟练程度和印书份数多寡,每天每组印700至1000多页不等。可惜那天我们去晚了些,没能赶上印刷的过程。

拍了些静物,聊以自慰。


后院有一些艺人在印制木版画,宗教图案,可以出售。然而这样的一些文化遗存,究竟可以保留多久,我很疑虑。

好在来到室外,阳光明媚,一位僧人正拿着数码相机拍摄什么——真的是与时俱进了!

至于街对面这位老妈和上面的“十字架”,也算是留下一段悬念的故事……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6:32 , Processed in 0.20918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