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关于“禅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2011-10-17 11:06| 发布者: g562211| 查看: 2567|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专稿

摘要: 一、禅宗的演变 佛教发源于印度,禅学也来源于佛教。印度大乘佛法的兴起,大乘佛祖达摩是印度二十八祖,东来传法。于梁武帝普通八年,达摩从印度渡海来至中国广州,于同年11月至洛阳,住嵩山少林寺有面壁九年之说。至 ...

一、禅宗的演变

佛教发源于印度,禅学也来源于佛教。印度大乘佛法的兴起,大乘佛祖达摩是印度二十八祖,东来传法。于梁武帝普通八年,达摩从印度渡海来至中国广州,于同年11月至洛阳,住嵩山少林寺有面壁九年之说。至南唐到初唐,是禅宗发展萌芽时期,中唐到南宋末,是禅宗发展的中期,到现代是禅宗趋于衰落时期。

二、禅学与中国文化的因缘

中国文化,儒道二家之学两大主流,久已根深蒂固。佛法在后汉、两晋、南北朝间,陆续输入,初期翻译教典经文,多引老庄或儒书,禅宗为教别传,不立语言文字,后一变再变成为中国特有的宗风。至两晋以来,谈玄风气很盛。南朝至唐宋间,僧俗学习禅宗者,遍于全国。佛法在中国有禅宗之学,也是东方文明大放异彩之事。

三、禅对佛教的功绩

在历史上,佛教遭遇4次劫难,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及后周世宗四位君主,排斥佛教,靠禅宗师僧保存规范,对佛教作出贡献。禅者靠一瓶一钵,遁足迹山林,避难。

四、禅宗的宗旨

 “佛法十宗,各有教典可据,依教奉行,可证果地。唯禅门一宗,既不据教典,无轨则可循,摒弃文字,壁立万仞如一个铁馒头,叫人无下嘴处。”此段含义:佛教法典有十大宗,每一宗都有教典可作依据,依教规行事,可以证明结果的地方。唯独禅宗一门,既没有根据教典行事,又没有遵循轨迹行事,摒弃教典文字,好象立一个高达万仞的铁馒头,叫人无可下嘴的地方。哪么禅宗有没有教典呢?禅宗的教典是用禅师的语录行事,没有系统的教典传世。只有禅师的语录留传。例如:“打即不打,不打即打。”是禅门的宗旨。再如:“有一盲人,问人曰:白色者何状?答曰:如白雪之白。盲人又曰:白雪又是何状?又曰:又曰:

如白马之白。盲人复曰:白马何状?曰:如白鹅之白。盲人再曰:白鹅何状?答者无奈,取盲人之手比画之曰:白鹅者,其头颈细长而能伸曲,有两翼,其鸣也呷呷然。。盲人乃曰:汝何不早说?如此,我已知乎所谓白者,颈细而长,有两翼,其鸣呷呷。客之禅宗者,亦犹是耳!”从上面所引证的一段话,可看到禅宗语录的含义。有好象现代的诡辩说。有谓禅宗者,以“无念为宗”。以无念为吾佛心法宗旨。抛却人的一切私心杂念,一心求佛,修成正果。所以我们学习禅学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只要理解其要旨,领会其精神实质,是可以赏握的。

    五、禅学也不是孤立的,与其它佛理皆相通也。如禅宗与教理,禅宗与禅定,禅宗与净土,禅宗与密宗,禅宗与丹道,禅宗与理学,禅宗与老庄等。我们影友不必涉及这么多学问,约略了解就可以了。

    作者:童端友,10、15(本篇参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南怀瑾先生写的《禅海蠡测》一书,并致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43 , Processed in 0.07669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