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库斯镜头中的立陶宛

2011-10-24 16:21|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1328| 评论: 0|原作者: 林路|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立陶宛共和国的历史很复杂。在二战期间,苏联军队进入了这个国家。结果是,立陶宛成为了苏维埃的联邦。从1944年到1952年,大约有10万立陶宛游击队员以游击战的方式对抗苏维埃政权。据估计大约有3万游击队员和他们的支 ...

立陶宛共和国的历史很复杂。在二战期间,苏联军队进入了这个国家。结果是,立陶宛成为了苏维埃的联邦。从1944年到1952年,大约有10万立陶宛游击队员以游击战的方式对抗苏维埃政权。据估计大约有3万游击队员和他们的支持者被杀,还有的被监禁或者驱逐到西伯利亚古格拉集中营。到了80年代后期,右翼民族主义的沙朱迪斯运动在国内兴起。最终因选举获胜,沙朱迪斯在1990311日宣布独立。这就是安塔纳斯·苏库斯(Antanas Sutkus1939  )作品的背景。


苏库斯很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然后母亲躲藏在苏联占领地。他是由祖父母带大的,一直对自己追问双亲的爱和他们的生活。他学习了两种文字,立陶宛文和俄文,书本养育他长大在立陶宛的乡村。

苏库斯15岁时开始拍摄照片。第一个主题就是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包括家人和朋友。到了大学以后,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风格。当时的1957年到1958年之间,在没有任何其他摄影家作品的影响下,他试图突破技术和构成的局限,发展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他的作品可以归入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范畴,技巧娴熟而得以在一些立陶宛的杂志上露面——试图摆脱当时斯大林主义的宣传模式。

他解释说:“在那个时代,我是唯一拍摄这样一种非正式的、反传统照片的人。尤其是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政治坚冰的融化,我才得以不受太多的限制。我并不强调特别的任何人任何事,我只是想表达出我和被摄者的关联。总有一个人是我照片的中心。”



当我们面对他所拍摄的立陶宛人系列的时候,很明显地感受到独特的力量:每一个被摄者都具有人类的尊严。其中最著名的一张拍摄于1962年,画面中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行走在立陶宛白色的风景中。他似乎在孤独中行走,只有一个投影还暗示着他人的存在。这是苏库斯所拍摄的萨特和波伏娃访问立陶宛的其间。

说起照相机,苏库斯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他只是使用胶片相机,因为他认为数码相机会降低拍摄时的责任心。他认为照片中最重要的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选择最合适的时间按下快门。他的所有画面都是黑白的,通过聚焦点展现摄影家的观念。



有些照片的拍摄角度很奇特,似乎有点超现实主义的倾向。就比如拍摄于1959年的“大学街头的马拉松”,倾斜的角度和影像的视角确实非常独特。画面中一位年轻的女性似乎悬挂在阳台上观看马拉松比赛。街上很安静,参参加跑步者似乎都已经离开了画面。

苏库斯这样解释说:“我的所有的照片,或拍摄于都市,或拍摄于乡间,都是一些偶然的瞬间。然而画面中内在的关联却是非常重要的。那些看上去好像只是一瞬间的偶遇,却揭示出意想不到的东西。我忠实于自己的直觉,那样一种自发的力量可以穿透一个人的灵魂。我的信条就是热爱人们。”



1969年莫斯科举办了一个名为《九位立陶宛摄影家》的展览,作品得到了俄罗斯摄影界的充分肯定。批评家认为这些立陶宛摄影家具有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和他们的土地、他们的民族、他们的人生哲理以及他们的责任心密切相关。这一展览确立了苏库斯的现实地位,从而影响开始遍及海外。

同时,立陶宛摄影家联合会成立。这是他们的第一个摄影组织。苏库斯作为创办人之一,担任了主要的组织工作和主席一职。如今,这一组织已经建立了立陶宛最丰富的摄影档案。



此外,在立陶宛的背景中还可以看到苏库斯向我们展现了另一个视点。他承担着对环境的摄影报道的重任,但是并不追求戏剧化的效果。相反,他将爱和希望注入到被摄者之中,和他们产生了私密的关联。正是这样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赞美之情的力量,使摄影家有能力通过细小的生活碎片,折射出历史的宏大叙事。

更多背景资料,大家可以参看前些年台湾摄影家阮义忠先生编撰的立陶宛摄影家的专辑。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3 06:48 , Processed in 0.01798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