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评说《醉眼清心》一文

2011-10-28 15:54|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1626|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专稿

摘要: 《醉眼清心》一文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薛华克所写,本人细读后,作了一些评说,目的是向薛老请教,所以一节节读,一句句理解,以小学生的态度摘笔记求教。所以附上原文,防止疏漏。 1、 为恒父写点关于他近年创作的文字 ...
《醉眼清心》一文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薛华克所写,本人细读后,作了一些评说,目的是向薛老请教,所以一节节读,一句句理解,以小学生的态度摘笔记求教。所以附上原文,防止疏漏。
1、  为恒父写点关于他近年创作的文字,于我来说义不容辞,但我却迟迟未动笔至今。
个中原由有几,也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让你谈一谈对初相识某人之印象,并不是难事。因为所知甚少,仅此而已。但要我对一个二十年相识,并常有来往的老朋友说一番精辟的话,我反觉得难了。虽然今天我要说的主题是他的作品,但文如其人,艺如其人。不识此君之心,焉能明其作品之精神所在?
评说:解析未动笔写恒父文章的原因。最后要动笔写了,但如何写呢,不识此君之心,焉能明其作品之精神所在?要写恒父的摄影作品,先要了解恒父的为人。识君先要识心。恒父与薛老师是酒友,常聚一起喝酒,当然是知交。
2、  恒父是好酒之人,大凡好酒之人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爱评各路名酒,每每新获一异珍便欲享尽其精妙,并与其他珍品多番比较,以酒会友时,言谈亦不离主旨;二是身体中每日对酒精的需求,必定要满足一定的量,无有相伴时独酌亦是一日之中最快乐的时分;三是时时要邀请好友相聚餐桌之上,此时酒是千杯方恨少,必喝成醉眼迷朦方算尽兴,恒父属第三种人。我们多年交往总是他邀我喝酒,我想除了几次在我寓所,当然我做东之外,竞无在外我请他喝酒的记忆。这一是我只是忙,二是我也不胜酒力,实在不敢约豪酒之人啊。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山庄,初时是为几位初涉影路的学生辈影友举办的小展造势祝庆,结果却演变成了狂饮之夜。当时并无禁酒令一说,我强撑着将车开回家了,而恒父至今仍说不记得我何时回,他自己又是为何回家的了。为什么偏说喝酒的事呢,因为他的作品是跟酒之境界有关系的,一会儿再说吧。
    评说:恒父喜酒之人,以酒会友。恒父的作品与酒发生关系。介绍交往情况。古代诗仙李白,也是酒之狂徒,在酒醉之中,反而创作出举世之作。恒父呢?代表作是什么?
3、  恒父摄影之路与国内大部分影友之路相同是业余入手,长期在迷茫中探索,少有名师点拨。不过他从来心气高傲,心中自无名师。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为了恒到未来,为了能够长久的尽情豪饮,在谋生的路上他仍笑着,但不轻松。这个时期作品少些,但他创建《中华收藏》网却挺立着。后来邱建华几乎没人知道了,但“恒父”却一路知名度,人气在网上飙升的太多了。这是因为这几年他新创作的风光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评说:恒父摄影之路是从业余入手,但他创建《中华收藏》,知名度飙升的太多了。
这是因为这几年他新创作的风光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的风光摄影有何特点而引起广泛的关注。风光摄影家有名气的不少。四川的王建军,丽水的初小青,美籍华人李元,都是较有名气者。
4、  有时我在讲课时,会放映一些他的作品。其间或会有人与我讨论他的作品。但问题最多的恰恰是一些不得要领的技术上的问题,如这照片是拍出来的吗?后期是怎么做的?’在很多年之前,我还未去美院教书之时,业界不少人就称我为“学院派”,原因是我向来强调作品制作上的专业水准。1995年,我的作品就曾应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主席的要求,留在那儿作为会士考试的标准了。恒父这类作品的初时制作,我也是参与了,因为制作的差迟可能会导致作者内心述求与观者实际感受之间的偏颇。
评说:讲述作者在讲课时,学生质疑:‘这照片是拍出来的吗?后期是怎么做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恒父初期的作品,薛老师参与了制作,更有发言权。你觉得恒父的初期作品是怎样的水准?文中没有明说。
5、  所有严肃的艺术工作者,永远在追求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和谐、统一。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内容或说内涵是否能找到合适的表现形式,是我们永远要探索要反复实践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为什么我总是对学生提问中的形式问题不深入回答呢?原因之一,在太多的学习摄影的人中间,从一开始就没弄明白摄影是什么,摄影能干什么这个问题。当然,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教育才开始了十年光景,教学理念和师资的成长都还很不成熟。并且至今尚有太多的误区存在,在高校中许多时候不是在教人拍照和拍好照,而是教人在做出一张张用摄影元素在电脑上完成的所谓摄影作品。在电脑时代,不用电脑的人比较少。这样的人要么是有些傻,要么是有个性。当然,从艺术品的功能上来说,创作过程是一码事,而后期的艺术效果又是另一码事了。因此,在国外,大致上有一个共识,将利用外来影像元素而在电脑上完成的作品称为“电脑艺术作品”,而这类创作者则相应被称为“电脑艺术家”。这种界定其实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而是对于新生的创作手法和由此派生出来的新艺术类型的较清醒的认识。在业余的摄影教育中,教授ps、“转移大法”和“移花接木”术也是热门课程之一。是不是我们以后也可以将这类教育明明白白地归到电脑图形技术中去呢?
评说:这一节讲述摄影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介绍国外摄影作品电脑制作,称为电脑艺术作品。未涉及恒父的作品。
6、  我知道,有不少人将恒父作品归纳到观念风光作品中去。近年来,诸如“当代艺术”“观念摄影”之类的名词和作品解读权,似乎成了某些所谓的艺术理论家手中的专利了。以至于百姓们看不懂,也不敢谈,而另一部分人却附庸风雅地去试图不着边际地大谈,并创作了一些并无观念的所为观念作品,更有一些初涉世的学生,在形式逼迫下,去挖空心思的做一些自己都不知所云的“少年不是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所谓“当代”和“观念”的摄影作品。
评说:讲述有的人把恒父的作品归到观念风光摄影中去,或有些人创作并无观念的观念摄影作品,或有些学生创作所谓“当代”和“观念”的摄影作品。这三种情况确实存在。那么恒父的摄影作品应归到那一类作品,薛老师没有说明白。
7、  可是,你想过吗?人生在世,从来都是大道理管小道理,如果人有道德观,他不必有做人的观念,我认为举起照相机拍什么,怎么拍就是观念。什么是当代艺术,最简单的回答,“现在的人,试图挣扎着做出一些跟眼前人不一样的艺术,就是当代艺术”。但是创作永远是当代的,而艺术的价值评判永远在后世。
评说:对当代艺术品的理解:最简单的回答,“现在的人,试图挣扎着做出一些跟眼前人不一样的艺术,就是当代艺术”。此句是“当代艺术”的定义吗?此句含义也有不解之处。薛老师说:“如果人有道德观,他不必有做人的观念,”此句含义不解?
8、  我自己一直认为,恒父的这一时期较为统一较为成熟的作品,根本没有必要用“当代”或“观念”这类所谓的溢美之词来包装。对于艺术家个人来说,在长期创作生涯中,只要他始终有追求,他就必定要经历蜕变重生,甚至凤凰涅磐般的心历阶段,直至找到将他内心对于人间对于自己,对于一切生命的感悟最为切合的表达的艺术的手法为止。当然,这种表述永远会是一个螺旋型的变数。然而对于某位艺术家来说,人们常用的一个词是“风格”。我想,对于理解建华今天的作品,用风格这个词是较为有意思的。那么,如何来理解他作品的风格呢?我们在学习音乐,文学,绘画的过程中,重要的可能是理解作者的个人历史背景,并在这个背景下,着手研究他的作品风格。而对于任何一个出色的艺术家的作品而言,任何旁白式的解读与作品自身的深度和给予欣赏者内心深处的感受相比,一定是乏力和不到位的。正如我们在摄影学习时反复强调的画面中视觉语言的感染力之重要时,告诫学生不要做“图不够,文来补”的事一样,古人也早已有这方面的卓见了。《庄子•外物》所云;“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在建华的作品中,表象的刻意清淡飘渺之际,实际传达的必是心中之意,而言语的解释又能达几分呢?之前我曾说过,他平时笑嘻嘻地喝酒,其实内心高傲的很。日日混迹于尘界浮世,但他就是一个心在开化(钱江源头)的纯净的山中人。他不是一个西化的人,他不喝咖啡喝茶,不喝洋酒喝老酒,他的艺术感觉只能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根,他看自己的作品是用老酒喝至七分时,醉眼迷蒙的目光去定位的。
评说:作者认为:恒父的这一时期较为统一较为成熟的作品,根本没有必要用“当代”或“观念”这类所谓的溢美之词来包装。人们常用的一个词是“风格”。我想,对于理解建华今天的作品,用风格这个词是较为有意思的。那么,如何来理解他作品的风格呢?我们在学习音乐,文学,绘画的过程中,重要的可能是理解作者的个人历史背景,并在这个背景下,着手研究他的作品风格。而对于任何一个出色的艺术家的作品而言,任何旁白式的解读与作品自身的深度和给予欣赏者内心深处的感受相比,一定是乏力和不到位的。作者未讲明白恒父的作品究竟是什么“风格”问题。虽引用庄子的话,但仍未明确讲清他的摄影风格是什么?
9、  我自己总感觉,东晋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人文山水诗中倒常常使我联想起他给我看的作品中的意境。当然,从“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直到五柳先生的平实心境,都是建立在为了内心感悟而生存的另一种生命样式之上的精神。
评说:引述东晋时期的文人作品的意境,联想到恒父的作品,仍未明确恒父摄影风格是什么?
10、 我们知道,中国的文人也好,艺人也好,习文习艺到达一定境界之后,心中所求最高境界必是得“道”。这个道字其实读懂它的人从来不会多。所以它是虚而不见,但真的高高地是悬在形之上了。回到摄影,我们常说“摄影是减法”,“画面要干净”要“惜色如金”之类的话。其实“形”淡去的同时,“神”才可能出现。至于为什么说摄影的艺术创作非常忌讳“图不够文来补”呢?举例来说,经常会看到一类照片,河边停泊着一条船,然后标题“野渡无人舟自横”,荷花尖上有一蜻蜓,必是“小荷初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当然,这类图文的照片有一个最合适的去处,就是教孩子看图说话。好的摄影艺术之作品不但创作时需要想象力,留给观赏者也应该有很大的象空间。
评说:这一节讲述中国的“道”,它是虚而不见,但真的高高地是悬在形之上了。又回到摄影上来,“摄影是减法”,“画面要干净”要“惜色如金”之类的话。其实“形”淡去的同时,“神”才可能出现。摄影题目运用古代诗词,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实“形”淡去的同时,“神”才可能出现。”请薛老师用一例恒父摄影作品来说明,不就明白了!
11、恒父的作品在“形”和“意”之间做足了文章,但他仍不敢“得意忘形”,因为他的“形”尚在。我想摄影是门视觉艺术,是要用眼来看的,所以“大象无形”在恒父这里,兴许只是“形无常形”罢了。
评说;“形”和“意”之间做足了文章。恒父的“形”尚在,只是蒙胧些罢了;“意”却要观者去细心理解。可能有些观者不能理解,“形”和“意”就存在了矛盾。有“形”而不解“意”,“形无常形”,说明“形”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的。观者要随着变化的事物,细心观察,才能理解,难度就增大了。
12、不过我还是希望恒父在走过这种风格样式的作品之后,还会带给我新的艺术样式之心灵享受。
评说:结语。希望恒父在走过这种风格样式的作品之后,还会带给我新的艺术样式之心灵享受。这是良好的愿望。我觉得很难啊!
评说后的感言:本文是薛老师对恒父摄影作品的评价之作。本人读后尚有不明白的地方:
1、 恒父的摄影作品的风格是什么?薛老师虽然提到“风格”两字,但说得不够明白。
2、 薛老师是恒父的知心朋友,他的心(创作思想)是什么?你既然否定恒父的作品
不是观念摄影,不是当代摄影,又是什么?本人认为恒父的作品是老庄思想的表现,也有现代的观念摄影的影子的味道。恒父的风光摄影的标题,大多用两个字来命名,如乐水、释水、水问、素水等,很有老庄的影子。他的创作手法是蒙胧法。所以有的影友看不懂恒父摄影作品的内容,看不懂内容的作品不是太玄了吗!就是脱离群众的文艺作品。
3、恒父是在职工作人员,为什么要离职,去干自由摄影家,他有什么想法要离开工作岗位的?他离职的背景是什么?如唐人李白,在政治失意时放归的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醉酒抗争。清画家郑板桥看到官场的腐败,辞职为民,以卖画为生。以画竹表示抗争。恒父是否有这样的背景?
4、恒父的创作思想根源来自何处?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最深?
5、恒父的摄影作品的代表作是什么?
6、恒父的拍摄对象是山水风光,很少出现人物。大自然是伟大的,但人更伟大。是人主宰大自然的。为什么恒父在拍大自然时,不把人物拍进去?
7、薛老师所写的本篇文章举的例子基本没有,看后觉得空对空,更谈不上对实例的分析,使读者感到是一篇空泛文章。我觉得薛老师对恒父摄影作品深层研究不够,对不起,此点仅作参考。
8、在你文章的下面一篇是释藤评恒父之作,释藤说恒父之作是“禅”的表现,又没有举出恒父的摄影作品的例子来证明,你说释藤的说法对不对?释藤动不动抬出薛老师的介绍,才认识恒父的,大概你的名气太大的缘故。
    以上提出的问题,是向薛老师请教。我是直性子,不敬之处,望请见谅。
读者:童端友,10、28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12 , Processed in 0.10396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