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诗心画魂说姚蕻

2011-11-22 16:12|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1950| 评论: 0|原作者: 巩志明|来自: 巩志明博客

摘要: 巩志明 一 很多人,很多年以来,都想在一些画一些诗里,寻找温馨和灵性。结果发现,很难走进画家诗人的内心。这不是作者的错,而是受众的失误。因为真正的画家诗人往往都是孤独的,宛如寒冬下的晨星。 姚蕻不是一 ...

 

巩志明

 

 

      很多人,很多年以来,都想在一些画一些诗里,寻找温馨和灵性。结果发现,很难走进画家诗人的内心。这不是作者的错,而是受众的失误。因为真正的画家诗人往往都是孤独的,宛如寒冬下的晨星。

     姚蕻不是一个隐逸者,也不是一个以自我艺术标榜的画家或者诗人,他是滚滚红尘中的普通人,走着与芸芸众生相似的人生道路,过着与饮食男女相仿的日常生活。但是,他没有漠视自己的灵魂!虽然说,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看清自己内心的脉络,能够真正听懂自己内心的声音,能够真正回答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生活?可是,姚蕻显然不甘心,这不甘心,像珍珠一样难得,像钻石一样稀缺!

     因为,现代社会,人们太容易在意无谓的一切,独独不在意自己的内心!现代人无法改变这样的宿命,无论物质怎么丰盈都无法抵挡灵魂的日渐萧索。"那跨过大海的人改变的是头顶的天空,而不是自己的灵魂。""现代人的灵魂怎样了,只有自己的麻木和消沉知道!

 

      "无论气候、环境如何变,书呆子性情没有变。"

     有一种精神是人类基因最最值得宝贵的,那就是书呆子气,也可以称之为书生气。这种气质,现代已经很缺失了,或者说在很多所谓的书生文人身上已经很难见到了,但我在姚蕻的文字画作中感觉到了,而且不是那种做戏,表面的书呆子性情,而且骨子里的书呆子性情!

      在与现实世界持续的拼力与奋斗,或许也令姚蕻身心疲惫和灵魂难以安顿。精神必然会转向另外的"逃逸"。但他的"逃逸"却又从来不是消极的隐遁和逃避,因为这不符合他的个性和渴求,因为他的"书呆子性情"依然在,依然完好盎然地存在于自己的内心深处,所以他选择了写诗和画画。他的诗"从镜子开始的,不会在镜子里结束"(臧棣语),在姚蕻那里"诗是一种慢"、"诗也可以是一种快",慢是咀嚼,快是狂饮,都是对生活、对生命的消受!他的画作没有陈腐的笔墨程式和规矩的构图,而是以赤子的性情赋予作品内在的精神诉求与激情释放。

 

       黄宾虹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姚蕻画的是真画!他追求的是理、神、趣,不在乎形、体、法。作为诗人本色的他似乎并不在意画得怎么样,别人怎么看,更无所谓与当今画界的思想流派技法合不合。他全然无它地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速度创作水墨,而他的画作越来越凝练,渐渐透露出东方的禅意。随着画龄增长,姚蕻逐渐发现了现实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甚至是诗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发现了超越时间的纯真与老练。如同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说的那样:"我发现了一种魔鬼的力量。或者不如说,是魔鬼的力量发现了我。"

     多数画家是通过时间的磨砺和技法的训练才逐渐成熟的,而有得画家却不是!姚蕻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惊人的成熟。甚至可以说,姚蕻的画作不存在进步与否的问题--他一出手就已达到了顶峰,后来的画作只不过是扩展主题丰富领域而已。 

     从古至今,受过专门训练一生都勤奋做画而未成功的人,实在是太多,谁能数得清楚。相反,从小到青年时代都未学过画而后来成为大画家的例子却不在少数,金冬心50岁学画,吴昌硕50岁学画;凡高当过助理牧师,考过神学院,他并没有正规学过画,马蒂斯小时不但没有学过画,对画也没有兴趣,他原先是学法律的,但他们后来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画家。当我们把画家当成是训练出来认作真理时,也必须知道这个真理还有例外!

 

 

      我必须承认,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些人,他的灵魂太响亮,不可能在平庸的生活中暗哑。

      如果说姚蕻的诗歌是他灵魂的光芒随意地照射在每一个有诗性的灵魂、传递温暖的话,那么,姚蕻的画作则是以"诗人式的意象变奏"来取舍和定位生命的感受,甚至为生命感受重新注入新的灵魂元素。

      陈寅恪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明人李日华说:"大都古人不可及处,全在灵明洒脱,不挂一丝,而义理融通,备有万妙,断非尘襟俗韵所能摹肖而得者。以此知吾辈学问,当一意以充拓心胸为主。" 我相信,姚蕻的诗是在充拓心胸,姚蕻的画也是在充拓心胸。

      对姚蕻来说是充拓心胸的,对有福消受姚蕻诗画的人来说,则是滋养心灵了。

      李泽厚在《禅意盎然》中说:"人生态度经历了禅悟变成了自然景色,自然景色所指向的是心灵的境界,这是‘自然人性化'(儒)和‘人的自然化'(庄)的进一步展开,它已不是人际(儒),不是人格(庄),不是情感(屈),而只是心境。"  

      那种徐缓和虚幻其实也是一种心境,只不过这种心境有时是靠修炼得来的,又时又是造化生就,如同画心诗魂!其实画心诗魂往往也是飘忽不定的,一边站在岸堤的驻足,一边又想作艺术逍遥游。天人合一的理想是变成了人生的一场浅梦,还是"悟而未悟"前的黑暗觉醒?

       我真的不知道。

 

                                                                               辛卯初冬于不不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21 , Processed in 0.07134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