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中国摄影艺术往何处去?

2011-12-4 11:48|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2583|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专稿

摘要: 中国摄影自解放后已经历了62个年头,走过了风风雨雨,从无到有,经历了艰难的历程。照相机工业逐步建立起来,有海鸥、珠江、凤凰等品牌。1962年成立了中国摄影学会,后改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从几百人发展为现在的 ...

中国摄影自解放后已经历了62个年头,走过了风风雨雨,从无到有,经历了艰难的历程。照相机工业逐步建立起来,有海鸥、珠江、凤凰等品牌。1962年成立了中国摄影学会,后改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从几百人发展为现在的一万五千多人,各省市区建立了各自的摄影协会,再发展到地市县区摄影协会,会员遍布各地,成为一支庞大的摄影队伍。

照相机普及到家庭,随着科技的进步,感光的方法从胶卷感光到数码摄影,使摄影走向千家万户。摄影从单纯拍照走向艺术的道路,怎么能使中国摄影艺术走向世界,摆在每一位摄影工作者的面前。

首先要认清中国摄影艺术的现状,才能更好明确前进的方向。从人数来说,中国摄影爱好者众多,只要手中有了照相机,就能按自己的喜好拍自己所喜爱的题材,既有娱乐的性质,也有保留影像的愿望。至于参加各级摄影协会的摄影人来说,他们的要求就进一步了,要拍出形式和内容俱美的摄影作品。在这种愿望下,各地各级摄影协会举办摄影大奖赛就风起云涌,每位参赛者都想得不同奖项愿望很高涨,既有荣誉,又有得到可观的奖金,还可得入各级摄影协会的条件。有的摄影大奖赛的奖金高达10万人民币,怎么不使参赛者梦寐以求。随之也出现不规的行为,剽窃、PS、造假、过度摆拍等弊端不断发生,损害了摄影的声誉。其次,各级举办的大奖赛,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评选参赛的作品,评委只选不评,也不总结大奖赛的成败,使得中国摄影艺术的进步缓慢,摄影的理论水平上不去,大家热衷于得奖,不喜欢摄影理论的学习。这么众多的摄影家和理论工作者,写不出一本像样的中国摄影理论著作,连一本《中国摄影史》也写不出。究其原因:一是龙头出了问题,领导中国摄影的龙头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协会摸不准方向,看不清中国摄影的出路在何方?表现在:运动式的推进摄影办法,是大搞各级的大奖赛,评比、竞赛、开表彰会、摄影展、大力发展会员、创作团、评选摄影大师、特出贡献摄影家等,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运用大搞运动的方法来处理艺术问题。不知道艺术是怎么搞才更适合摄影艺术的发展。其次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也涉及到摄影家对学习各种知识的劲头不足,普遍存在知识缺陷。中国摄影家协会虽然举办中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已达九次,只是走过场,效果并不显著,近又召开第十次理论研讨会,花样多,主题不突出。协会下属的“中国摄影理论委员会”研究成果甚微,影响力很弱。中国摄影理论界的精英们,策展多,对中国有成就的摄影家研究少;所策展的各种摄影展,雷声大,雨点少,对所展的作品评论少,点评少。花样多,国展23届总结会大搞代表团成员花车进场,比中共、人大代表团代表入场还要风光。但是一篇像样的总结也拿不出,只得请名星于丹出来讲几篇得奖作品分析一下了事。办了23届国展,没有拿出一次国展总结,怎么对得起全国摄影人,摄影事业就是这样夸夸其谈,先大谈纪实摄影研讨,文章发表了45篇就了事,无争论,无声无息过去了;接着就大谈“创新”,接着就暴出一个“新锐”,不少“新锐”摄影家就应运而生,到处谈“新锐”。只要与众有些不同,就是“新锐”,“新锐”很吃香,不少“新锐”理论家也赶热闹,各唱各的调,不知谁唱的调是正确的!摄影就在这种折腾下又过去了一年的大好时光 。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不提倡摄影人要努力学习,学习不同的科学的、哲学的、政治的、文艺的各种知识,从根本上提高摄影人的素质。早几年前,有人提出摄影人文化水平不高,马上《中国摄影报》的记者就急不可待地出来,写文章反驳说,连举了十多位摄影界的知名人士,说什么某某,学习了什么书,写了什么文章,以证明摄影界的文化知识很高,了不起!

我很仔细地翻看了众多的摄影网站,现在摄影网站很开放,不管摄影作品或摄影论文,公开征求群众的评议,连国展得奖作品实行公示,这个举措确实很好,但效果如何呢?你看23届国展,中摄协网特为群众开辟了专栏,让群众评议。结果如何呢?招来一片漫骂声,骂声真的很难听,很剌耳,评论场变骂场。但一些群众所评的言论不是有理有节评论,而是抽象式的否定,或是抽象式的肯定。文章上不到一定的档次,说明有些影友思想水平面和理论水平面不足的表现,这真是中国摄影的致命伤。就是所谓的中国摄影理论家也有待学习和提高。

中国摄影界对开展自由争论不够,批评风气差,盲目鼓吹,夜郎自大,经不起批评。自从黄一璜先生发表《摄影界的一种病——自恋》以后,引起一场争论,自此以后摄影界很少争论,听到的是一片颂扬声。鼓吹声不绝于耳,到处是歌舞升平,什么都是“大师”,连贝蓝品拍摄的唯美模特照,也有人称为“人像摄影大师”,“大师”满天飞,中国成了“摄影大师”之家了!

哪么中国摄影究往何处去?哪里是真正的归途呢?本人提出初步的设想:

一、               不管是号称中国摄影家,或业余摄影爱好者,都要把学习知识放在第一位。学习政治、哲学、科学、文艺等理论知识放在首位。有了丰富的知识,就有了摄影的根基和创作的本钱。话虽这样说,但做起来却很难。有些领导摄影的头头,也想不通。认为要把摄影搞好,首先是多练习摄影,学习理论是次要的。表现了摄影界大搞各种大奖赛,大搞评比,竞赛,什么创作团等,都是出于这种思想根源的深层原因,不是空穴来风。所以学习摄影理论的劲头不高,得奖是首要任务。

二、               摄影家有了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上,才强调多多练习摄影手法和技艺,达到思想和形式的统一。强调学习必要的技艺,要注意继承,只有很好地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创新。继承什么呢?继承优秀摄影家的各种创作方法,继承外国摄影家的优秀的创作手法,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绘画家的创作方法。集百家的经验为我所用,才能超过前人,展示自己独立的优秀的摄影作品,才能写出自己的摄影理论来。为什么我国选出的“十位摄影大师”没有被大家所公认呢?还有人提出异议呢?其原因在于不少“摄影大师”没有自己所创立的理论,虽有摄影作品被大家所公认为优秀作品,却没有他个人的摄影理论,这是最大的缺陷事。再看中国绘画大师,我手中就有10位绘画大师的《摄语录》出版,他们有自己的绘画理论,又有优秀的绘画作品问世,而且价值连城,被公众所收藏。这是明证。

三、               要有强有力的摄影机构,具有卓越的领导摄影的人材,现在摄影的最高机构,群龙无首,谁去带领这支庞大摄影队伍?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有搞搞大奖赛等下策行事,搞搞热闹,群众观喜,过过日子罢了!要带好这支队伍,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正确方法,摄影才有更好的前途。中国才能产生被广大群众所公认的“摄影大师”。

作者:童端友,写于大洋居所,2011122星期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00:24 , Processed in 0.08926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