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摄影家的视觉语言很相似的是,阿里·阿里舍尔(Ali Alisir)的生活履历也可以看成是多重印象成分的拼贴:出生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曾就读于由伊斯坦布尔文化和教育基金会在1996年建立的耶迪特普大学,钻研过图像设计知识,在意大利作为自由职业的时尚摄影师工作过,并且在弗洛伦萨获得意大利的学位,不但在摄影和三维动画方面具有熟练的技巧和审美,同时对数码虚构卓有研究,获得过重要的奖项。他曾经有一组拼贴的影像作品很有影响,题为《虚拟的身体》通过对人类身体的审视,深入到了当今消费时代的个体生存状态之中,同时构成了一个被其称之为“性倒错”的独特结构。但是观众却可以从绝望的情绪中得到感动,涉及性、政治和宗教的认同。
就阿里舍尔而言,这样一种“倒错”的社会文本组合其实就是想象力的图像拼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且可以轻易置换。所以说“虚拟的身体”所呈现的就是将个体的克隆构成了人类的重合。如果说“虚拟的身体”是来自文艺复兴时期对视觉真实和透视控制力的一种打破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新的系列“虚拟的空间”,则是聚焦于“新时代”视觉逻辑,从而将摄影提升到一种独特的感知程度。在这样的层面上,摄影变成了自身的转换形式,成为转换的中心和灵魂。用摄影家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事件如今被控制在事件描述自身”,再往前推理,也就是“……现实并非是清晰和显而易见的,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
在这一系列中,摄影家所关注的都是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不仅是在体积上的庞大,更重要的是寄托了许多著名建筑师的白日梦。或者说,如同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一书中所指出的:技术承担着艺术,同时也让摄影家的作品指向了更高的纬度。这是一个艺术解码的过程,从有限的空间通向无限的空间。纷繁的视觉影像在互动的过程中既让人迷恋,又使人毛骨悚然。
摄影家认为,当今的数码技术,远比18世纪的光学手段更能折射这个世界的荒诞。数码技术也更容易将“锐化”我们对社会环境的理解,并且意识到和自己的关联。或者说,这些数码技术的创造,似乎让摄影家的表达更接近于舞蹈艺术而非摄影。因为这绝非一步一步的合成结果,完全就是一个高度混杂的跳跃过程,只是表达的语言是视觉的数码表达而已。
其实画面中所叠加的电子线路板,也就是和视觉的空间相关,和建筑,和信息构成不可或缺的关联。我们的所有人,似乎也就是像线路板的循环往复的关联,包括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等,一个无穷尽的复杂空间。阿里舍尔将其称为“非严肃的互动区域”,是一个虚拟的交易,文本的延伸,难以捉摸的。这也同时暗示了心理上的复杂性,包括人类之间的空间既是疏离的,又是难以割舍的,就像是电子汪洋上的漂泊,始终等待着新的技术来拯救。当然,“虚拟的空间”同样具有审美上的价值,将富有想象力的空间延伸变得美轮美奂,将固定的影像赋予了舞蹈般的姿态。
的确,这一系列的影像令人眼花缭乱。画面让人捉摸不定,却又引人入胜。而且从不同的距离观看,效果却是截然不同。远看的宏观壮丽,靠近些的迷乱,更近些又是丰富的细节。城市的景观变成了灰调的构成空间,布满了电子线路板的斑驳迷离。我们似乎面对一场都市的假面舞会,在一瞬间穿越电子墙走向另一个世界。
建筑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左右的虚化,平添了其神秘色彩。半透明的线路板和建筑的细节构成了相互交替的真实,它们之间既互相遮掩,又互相凸显。我们的视觉和心理也是在承受着双重瞬间的重压。建筑的古老的信息和电子线路板的现代信息也是一直在交替冲击我们的感觉,传统的透视转换成了中心凝聚的透视,恍如华尔兹舞曲下的魔幻。
结果我们发现,我们的想象力也只能依赖数据,这些数据限定了真实的界限,并且保留了不同的空间距离。而数据的汪洋也将证明,城市无法从其中逃离。从“虚拟的身体”到“虚拟的空间”,摄影家始终在拓展艺术和技术的实践交互空间。他也暗示我们,未来的一切也会朝着这一方向继续延伸。他不动声色地让我们接受这一切:我们不再会使用惯常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去和人们交流,去和空间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