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艾克尔布姆的《巴黎·纽约·上海》(下)

2012-1-5 16:38|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1126| 评论: 0|原作者: 林路|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如果溯源艾克尔布姆的作品,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早期的艾迪·鲁斯查(Ed Ruscha)以及汉斯—彼特·费尔曼(Hans-Peter Feldmann)。然而我们对他们的摄影文化的理解,还是知之甚少,甚至有一种断层感。影像重要的方式就 ...

如果溯源艾克尔布姆的作品,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早期的艾迪·鲁斯查(Ed Ruscha)以及汉斯—彼特·费尔曼(Hans-Peter Feldmann)。然而我们对他们的摄影文化的理解,还是知之甚少,甚至有一种断层感。影像重要的方式就是让我们能够比较和对比,换句话说,创造一种类型学,从而得到全面的认知。



从这样的基本点出发,艾克尔布姆可以说是这些年来的大师级人物。他也可能是这个时代的领军人物,在整个更大的摄影世界中流行主观主义和意识流摄影的大潮下,艾克尔布姆能够保持如此独特的观察力实属不易。


如今在这本画册中,三座城市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古典的世界是巴黎,发展中的世界在上海,纽约则介于两者之间。对这样三个城市的一瞥,足以感知当代大都市的方方面面。画面给我们带来的参数,或者从地形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到了影像中真实的人物,独特的个性化的观察结果——男人身穿条纹衬衫,女人带着购物包……摄影家只是想通过这些城市的对照,以栅格的分割,带给我们更多深思熟虑的东西。




这些栅格的重组以及汇聚其实就是都市肖像的全貌,构成了我们对都市更宽泛的理解。我们看到了细节,这些细节是如何被放入都市的空间。时间节奏的选择也许难以达到更高的高度,由此证明艾克尔布姆是一个成熟的摄影家。




当然,这些作品仅仅是摄影家《摄影笔记》中的一部分,这个计划始于1992118日,并且已经在2007118日完成。他的计划是每周至少会有五天进入城市拍摄,而且是随意性的。有时候如果注意到有特定的人群,他会连续拍摄两个小时。最先是用胶片拍摄的,后来也使用数码相机。由于技术的娴熟,他几乎不需要使用取景器拍摄,甚至不用预先对焦。一切都是在自动的状态下完成。




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完成这些纷繁复杂的图像,通过观察提炼出精彩的瞬间。我们完全可以将这套画册看作是摄影家观察力的浓缩版本。我们看到了如此的美丽简洁,清澈敏锐,从而将巴黎、纽约和上海的都市观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当你将三座城市相似的主题人物放在一起对照观看的时候,一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得到独特的启迪。




这里从上到下的顺序依然是:巴黎,纽约,上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3:39 , Processed in 0.07575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