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如何对待一些潜意识的情感,比如恐惧或者猎奇等。在发达国家里,有大量的免费帮助电话,援助小组,心理咨询,用来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然而,这些系统同样也会控制我们的行为举止。有许多行为举止和情感方式会被受到禁止。尤其是一些情感问题很可能受到压制,比如一些未知的、以往很少出现的或者超越了传统规范的举止行为等等。
假设有这样一种情况,比如我们遇上这样一类人,包括白化病人、巨人或者侏儒这样一些陌生的、日常生活中罕见的对象,应该会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意味。尤其是用影像描绘这样一些可怜的、令人恐惧的或者不可救药的稀有人群,而且具有一种邪恶的或乖张的视觉效果,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至今,一直是被大众文化所禁止的,甚至会被定罪。
这样一种定罪的可能自基督教时代被扩大化了,尤其是被更多延伸到了侏儒身上。其中的一个观念集中在性的方面,源自神话中亚当的第一任妻子丽莉思。根据不同的版本,她是黑暗领域的使者,掌控着黑暗与死亡,是魔鬼撒旦的忠实伙伴,也是非常残忍的,和性欲的控制以及种族分离也有关联。于是也就引出了神话中的巴比伦,最终由英雄奥兰多所把控,而帮助他的是一个巨人,叫莫尔甘特。然而在另外一些版本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莫尔甘特却是一个矮小的侏儒。而且他是宫廷的五个侏儒之一,主要是为宫廷逗乐。据文化史的记载,这些特殊类型的畸形者最终都被遗弃,或者成为猎奇的展览所用。但是莫尔甘特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国王卡西诺一世还是找到了他,让最好的宫廷画师留下了他的画像,于是让后人得以了解曾经有过的事实真相,包括他的身体原貌。
如今,在对公众开放的波波里花园,就有裸体的莫尔甘特雕塑,陪伴着希腊的享乐之神,也就是酒神狄俄尼索斯。我们还可以在丽莉思的画像傍边,找到骑在巨兽上的小人。还有的画像中,莫尔甘特是骑在一条传说的龙的身上。在其他的一些画面中,也有另外的一些小矮人陪伴着莫尔甘特。幸运的是,这些描绘都通过文艺复兴时期被保留了下来。但是也有不少类似的画面由于触犯了禁忌,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谜案。
而在2010年,意大利摄影家尼克拉·罗·卡尔佐(Nicola lo Caizo)也以莫尔甘特命名,创作了这一系列的画面。但是画面中不再是传说中的神话,而是一些有名有姓的人物,而且不少都是非常卓越的。比如演员菲德尔,发型师吉纳维夫,演员柯维迪,商人瑟格,舞蹈家约越,药剂师莱恩等。他们呈现出对自生生存环境的认同。当然他们并非如神话中的莫尔甘特那样裸体或者失去人性。他们呈现出一种力量,坦然面对照相机的镜头。
这些特殊的人群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自信。通过摄影家的捕捉,又呈现出和以往摄影家肖像表现力的差异,比如不同于桑德的《小人》(1906),戴维森的《侏儒》(50年代),或者阿巴斯的《墨西哥侏儒》(1970)等等。摄影家镜头中的画面既非是悲剧的,也不是猎奇的,他们没有任何的畏惧。
这些肖像的力量来自何处?在非洲,影像是缺乏的,在民间的传说中很少有人被赋予强大的力量感,相对西方来说有更多的无助感。也许在这些图像中所呈现的,就是一种自然的力量。不幸的是,在西方当代的流行文化中,恐惧和猎奇占据了潜意识中对矮人的主导评价地位。比如是否会有人会从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传说中意识到性爱的倾向?其实在很多的文本以及流行文化的样式中比如电影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性爱倾向。然而卡尔佐的这一系列带给人的感觉却是全新的。他的影像聚焦于人物的身份认证,以及他们作为少数者的社会文化地位。观看这些肖像,可以感受到非洲个体肖像的魅力,你也许会发现自己成为了情感世界的小矮子,或者相反。
摄影家的这些作品前些日子在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画廊展出,引起不错的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