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宅旧址的两棵古银杏树。
早报记者 姜丽钧 通讯员 谭玲俐 位于本市青浦区的“孔宅”拥有全国唯一一座“孔子衣冠冢”,但由于缺乏保护,衣冠冢现状堪忧。旧址中只残留两块清代石碑、两棵千年古银杏。日前,青浦区政协呼吁将“孔宅”列为市、区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原址进行保护、重建。 “孔宅”有1400多年历史 青浦“孔宅”位于原青浦区大盈镇天一村(现属青浦工业园区),故址占地120亩,历朝历代多次扩建,至今已1400多年。 相传当初山东内乱,孔子后人怕损坏衣冠,就将衣冠从山东带出,代代相传一路辗转。 传到孔潜(孔子22代孙)时,身为太子少傅的他将衣冠环壁带到了会稽,青浦当时属松江府管辖,也正在会稽郡的辖区内,因此孔子的衣冠环壁被带到了青浦。 隋大业二年(606年),孔子34世孙孔贞任苏州刺史,立孔子衣冠冢。明万历间,建孔宅书院,清代建大殿、退省斋、御书楼、万卷堂等十余处。 据《孔宅志》记载,公元1705年4月21日,第五次南巡中的康熙皇帝路经此地,御笔写下“圣迹遗徽”的匾额,意犹未尽,随即又特别为“孔宅”撰写了一副对联:“泽衍鲁邦四海人均化育,裔分吴会千秋世永烝尝”。 1949年后,孔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撤销。 1983年,孔宅仅存的大殿被移至大观园内,旧址中只留下两块清代石碑、两棵上千年历史的古银杏树。 建议列为文保单位 日前,民进青浦区支部通过青浦区政协提出,我国自古就有将逝者用过的衣冠佩饰用具等物建家奉祀以寄托哀思的习俗,如果逝者埋骨之处不能确定,则衣冠冢具有与埋骨处同等的祀奠地位。 因此,民进青浦区支部建议,把青浦“孔宅”列为市、区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原址进行恢复重建。重建方案可依据清光绪版《青浦县志》中所附“孔宅地形图”进行复原,所需资金可以由政府财政投入,也可以引进专门的文化产业开发商建设和运营。 录入编辑:任凭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6 11:43 , Processed in 0.01663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