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读《中原厚土》后感

2012-2-9 17:43| 发布者: zhcvl| 查看: 2405| 评论: 0

摘要: 读《中原厚土》后感 乘春节到来的休闲时间,近日阅读了中摄协在2004年刊发的第七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的各篇论文,发现其中有一篇论文,题为《中原厚土》的论文,感想颇多。作者是北京的李江树先生,曾是《大众摄影》 ...

读《中原厚土》后感

乘春节到来的休闲时间,近日阅读了中摄协在2004年刊发的第七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的各篇论文,发现其中有一篇论文,题为《中原厚土》的论文,感想颇多。作者是北京的李江树先生,曾是《大众摄影》的编委。

全文有57小节,18000多字,文章颇长。内容主要写:在中原厚土的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两位摄影家于德水(河南省摄协主席)和侯登科(现病亡),他们俩如何拍摄河南中原厚土的照片,反映河南省人民的苦难:洪涝旱灾,战事不断,饿孚遍野,民不聊生,直到解放后还是如此,真使人纳闷?这块土地好像没有解放似的,没有有共产党领导似的?读后很是不解,与摄影论文的主题不对应。读后感想如下:

1、               这篇论文不像是一篇摄影论文,倒像是一篇河南省农村人民的苦难史。文章引

用了大量的从古到今、从外到中的史料,名人的语段,农村的民谣,用来证实河南省人民的苦难。

2、               对于德水、侯登科两人的摄影作品,抽象地举了几幅:如《大河万岁》、《同心

歌》、《六月》、《民工潮》、《回乡》、《中原土》等,作者没有从摄影作品中去引发这两位摄影家如何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创作,从而反映农村生活的真实,给人以启迪。作者也没有在文章中树立起于德水、侯登科两位摄影家的高尚的人格形象,德艺双馨的曲范。

3、               全文大量地叙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不满。言论开放可以自由,但文章

总是环绕主题而写,不能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因为这是摄影论文,不是政论。

4、               摄影艺术要为政治服务,如果离开了摄影这个主题,去谈政治,不是南辕北辙

了吗?倒使我想起浙江的摄影家卢广,他深入到河南省的上蔡村,拍摄了大量的爱滋病人,由于卖血而感染了爱滋病的。这种惨状,看后十分难受。震动了中央,也震动了世界。卢广不怕危险,深入到爱滋病区,精神可嘉。爱滋病人因而得到了救助。这是摄影家高尚品质的表现。

5、               全文读后,使我十分惆怅。河南省是我国的中原腹地,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区,

也是中国粮库。解放后,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十年中受到伤害,这是事实。但在这个时期,全国各省也是如此。自改革开放以来,与东南沿海各省比较稍滞后一些,担也有较大的发展。作者一味反映河南省人民的苦难,却与事实不尽相附。

作者:童端友,2012-2-4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2 23:49 , Processed in 0.07114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