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些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它波澜不惊却如影随形,在不经意间就能够打动你,让你泪流满面。 当我读到杜剑的那些影像《粉墨人生》时,一些记忆的碎片突然被一一地串联起来,仿佛心底深 ...
怎么看待“活熊取胆”,就可以怎么看待冯立的这些影像所呈现的内容。这样的比喻并不为过。 除去暴烈的事实外壳,将目光引向影像所昭示的旁若无人的“私下”状态,冯立的摄影作品也是凶猛异常的。反过来说,再从 ...
《纽约时报》以Gamma图片社的危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悲伤得很,名叫《哀悼一个即将消亡的领域:新闻摄影》(Lament for a Dying Field: Photojournalism)。瞧瞧:多么丧气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Gamma的发言人认为“ ...
林添福 林添福的代表作 台海网5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林靖东实习生刘普)他叫林添福,是一个华人摄影师。 他原在台湾《大地》杂志社工作,有着不错的收入,因为一次“心动”,他来到大陆,工作20年,独自走遍了大陆 ...
Terry O’Neill谁都拍过,然而他把最风流的日子和最耀眼的作品都留在了过去。在今天的明星和名流没有任何值得关心的地方,Kate Moss也罢,英国首相也罢,他都懒得搭理。说起个中缘由,这位传奇摄影师自有他的道理。 ...
黄可华摄影作品 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在于它能让人的心灵与万物产生共鸣,通过天人合一的体验实现个体生命的自我超越。黄可华先生的摄影艺术承载天地大美之精华,记录了生命与造化相遇瞬间所产生的精神共振,是表 ...
导语:她是《名利场》杂志的首席摄影师,长期为《VOGUE》等时尚杂志供稿,是世界上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她被《美国摄影》誉为“至今仍在进行拍摄工作的唯一的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她“当代传 ...
导语:Terry O’Neill谁都拍过,然而他把最风流的日子和最耀眼的作品都留在了过去。在今天的明星和名流没有任何值得关心的地方,Kate Moss也罢,英国首相也罢,他都懒得搭理。说起个中缘由,这位传奇摄影师自有他的道 ...
所罗门近日又给我发来一组画面:林老师您好,又找出了一些照片发给您看看,“杂乱的照片只要汇总成集就有了意义”(这是我以前说的一句话),我给它取了个主题叫《下半身思考》。这个社会的好像变得越来越用下半身思 ...
马可·维纳斯奇(Marco Vernaschi,1973— )是这样讲述自己成为一个摄影家的理由:“我曾经开始质询我之所以成为摄影家的理由,包括作品成型的路径。我对于成为一个‘目击者’从来就没有兴趣,也就是和当今带有共同 ...
再次推介《艺术围城》 巩志明 赵利文出品的《艺术围城》第2期新鲜出炉,这期选用了我写得《结识藏家荆江小记》以及《画者画心一乐然》两篇文章,为我的国画做了4个页码外加一个封底。 这本艺术杂志的特点就是“摄 ...
(转载于中国摄影报) 作为以“评人”为主的摄影艺术领域全国性的最高个人成就奖,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吸引了许多在国际国内具有相当知名度的摄影名家参评,其竞争之激烈,让本届金像奖评委会不得不成为金像奖历史上 ...
由荷赛金奖《审讯室》谈法制新闻摄影 ——对话《法制日报》摄影美术部主任居杨 国内外摄影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中贩毒、枪击等题材经常出现,如何解读此类照片,如何拍摄与法制相关的题材,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女摄 ...
摄影是科技发展的结果,摄影伴随科技而存在 摄影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媒介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既有文艺创作的共性,又有其严格的操作科学,任何人如果不学习摄影技术,则不会拍摄照片。摄影术的操作科学,就是摄影科技 ...
以上这张照片,是100%“伪造”的,没有这样的摆设,没有这样的灯光,没有这样的背景,甚至根本所有镙丝都不存在,全部都是用电脑“制造”出来的。但如果欺骗说,这是某静物摄影师的摄影作品,恐怕没有人敢质疑。来自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0 02:48 , Processed in 0.1273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