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旷惠民凭借《还乡-毛泽东故乡人》荣获第55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文化艺术类三等奖 cpanet.cn:恭喜旷老师获奖! cpanet.cn: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摄影经历么? 1988年我开始从事摄影工作,先后在《人 ...
这是德国夫妇安娜和伯恩哈德·布鲁姆(Anna Bernhard Blume,1937— )的一个系列作品,关注的是日常生活的主题,却带有某种荒诞的意味,甚至有点小资情调。这一系列使用波拉手段拍摄的画面,可能产生了不同的兴趣点 ...
日本街拍教父青木正一 街拍网站风靡全球的当下,青木正一的三本街拍杂志《FRUiTS》、《TUNE》、《STREET》仍每月出版,并且不靠广告赚钱。 不论你对日本街头时尚抱有何种看法,应该都或多或少地看过几张日本 ...
摄影师Nathan Spotts喜欢捕捉地球上的各种美景,然后将它们合成为他心目中最美的超自然世界作品。他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绝对不止肉眼看到的美丽,这个星球肯定还有更多不为人所知的绚烂,于是我将这些美景集中到一 ...
摄影评论在迷失中堕落在当今的摄影网络中,摄影评论屡见不鲜。有赞歌式的评论、有鼓吹式的评论、有圈子内的评论、有棍子式的评论、有炒作式的评论、有造假式的评论等。最为突出的要算鼓吹式的评论和造假式的评论。圈 ...
“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访谈三 王征:影像有点像变色龙的皮肤,随着环境的改变它传达的意思似乎也可以改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同一幅影像的解读结果往往差异满大,它所指证的对象并非简单确 ...
心灵的“此岸”与“彼岸”--访谈四 藏策:我十年前写《摄影·批评·文化研究》那组系列文章时,讲的都是语言和文本的问题,并没提文本与心灵的关系。但是在这其后的十年中,我渐渐发现,西方的那套形式主义文论也 ...
能指是第一性的:关于影像语言 藏策、王征访谈 越界其实是一种超越--访谈一 王征: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影像语言的重要性。以往国内的摄影研究大多从社会功能入手,研究影像体现的社会价值,即便所涉及的到一些摄 ...
只要你对摄影“爱”如恋人,那么,摄影就是一个无法用“此世”的价值尺度去度量的世界。 站在今天,新年、新世纪前十年的所谓时间“高度”上,我一直在想,以前的我们,没有手机、互联网,没有QQ和微博的时代,是 ...
摄影十种关系纵横谈 ——中摄协副主席、广东省摄协主席李伟坤访谈 蔡焕松:一个摄影家的追求与他的经历和知识积累有很大关系。你从事摄影近40年,你的拍摄也经历了从宣传图片到唯美、创意,再到纪实、民俗。这么 ...
托马斯至今仍在捕捉无数绝妙的“时刻”,他是一位勤恳的新闻摄影师,他曾与亨利·卡特埃-布列松共事,并曾担任过马格南图片社主席,用他自己的话说:“马格南喜欢从他所有签约摄影师中选出最笨的那个当主席,我就是其 ...
这是一次需要很大勇气的探索,对德国摄影家奥古斯特·桑德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也就是试图赋予桑德最为著名的系列《20世纪的人们》全新的含义。2007年,在纽约工作的艺术家迈克尔·索莫洛夫(Michael Somoroff,1957— ...
Queen Elizabeth II.: An diesem Montag begeht sie den 60. Jahrestag ihrer Thronbesteigung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这周一,女王庆祝她登上王位60周年。 Auf dem Arm ihrer Nanny: Elizabeth im Alter von knapp e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9 05:21 , Processed in 0.05938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