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Lee Whitehead:比武台上荣与辱

2012-2-16 17:03| 发布者:cphoto| 查看:919| 评论:0|来自:影像视觉

摘要:Lee Whitehead,从2002年起从事综合格斗赛的拍摄报道,出版过两本综合格斗赛相关画册《拳拳到肉》(BluntForce Trauma)和《综合格斗全书》(The Mammoth Bookof Mixed Martial Arts)。 任务档案 任务内容:担任顶 ...
Lee Whitehead,从2002年起从事综合格斗赛的拍摄报道,出版过两本综合格斗赛相关画册《拳拳到肉》(BluntForce Trauma)和《综合格斗全书》(The Mammoth Bookof Mixed Martial Arts)。

任务档案

任务内容:担任顶级综合格斗赛新闻网站www.mmaweekly.com的英国通讯员,拍摄各大赛事。

任务地点:Lee住在英国,但为了拍照经常飞往世界各地。

任务装备:佳能EOS-1D Mark III, 佳能EF 24-70mm f/2.8L USM、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USM、适马10-20mm F/4-5.6EX DC HSM镜头。

《Carlos Condit对Dan Hardy》:Carlos(左)凭借一记重拳直接将对手击倒在地赢得了比赛,第一回合仅四分半钟过去就为比赛画上了句号。

四溅的鲜血、昏暗的灯光、被铁链包围的擂台,综合格斗赛专业摄影师Lee Whitehead将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用相机记录比赛过程中的点滴精彩。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拍摄综合格斗赛的?

1996年, 我在米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看了一场本地比赛之后就成为了综合格斗赛的爱好者。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接受综合格斗赛训练,并观看了更多的比赛。综合格斗赛的热潮从英国走向世界之后,有家美国网站想找个人替他们进行赛事报道,当时只有一台傻瓜机的我就这么稀里糊涂上了贼船。中毒以后,我马上把手上的器材换成了佳能EOS 20D和佳能50mm定焦,鸟枪换炮干起这档子事来。

这项运动显然不太文明,但人们对它是不是也有些误会?

这是一项只有野蛮人参加的无规则运动。主流社会总认为这项运动不过是两个大块头关在一个笼子里肆无忌惮地相互残杀,不打到某一方“肝脑涂地”绝不罢休。

事实上,台上站着的那些人都很文明,和专业运动员一样经受过长时间训练,梦想有朝一日通过规则严明的比赛走上冠军的领奖台。

《飙血的Joe Stevenson》:BJ Penn一记锁喉如此用力,让Joe Stevenson额头一处伤口突然鲜血迸射。

《Jordan Radev》:九月,在伯明翰室内体育馆举行的英国格斗协会综合格斗大赛上输给Paul Daley之后,Jordan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脸。

你使用什么器材进行拍摄?

现在我手上的器材是一台佳能EOS-1D Mark III,佳能24-70mm f/2.8、佳能70-200mm f/2.8、适马10-20mm F/4-5.6镜头各一支。我不喜欢给相机系背带,只用过一阵子佳能E2腕带。给格斗家们拍摄肖像时我更喜欢使用闪光灯,一般是一支佳能430 EX加三支佳能580 EX II,使用反光伞或柔光箱修饰光线。反光伞营造出来的光线稍微硬一点,更能突出这些斗士的肌肉及打斗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拍照片的时候,这种血腥残忍的画面是否会让你感到兴奋?

你真这么认为?完全不是这样。我喜欢看到那些我熟悉的人为冠军奋斗的样子,我喜欢拍照片时复杂的思考过程。你和赛场上的格斗家们没什么区别,都必须提前判断对手的下一步动作,把握比赛的走向。这种参与感促使我兴奋和投入。人们通常忽略了这些,只希望看到“血腥”或者“残忍”的场面。

《Jim Wallhead对Frank Trigg》:Jim Wallhead给了Frank Trigg一记老拳。“我在这儿的工作是担当一个公正的记录者。当他们获胜,我为他们喝彩;当他们失败,我从自己的经历中能读懂他们的不易。”
《大巨人James Thompson》:在搏击之夜巡回赛上被Rob Broughton击败后,这位布里斯托格斗家的悲惨相貌。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技术障碍呢?

经常会有血溅到镜头上,你必须习惯这个问题。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光线。比赛现场的光线条件都不会太理想,而为了避免干扰格斗家,也不能使用闪光灯。这种情况下,想把那些打起来个个像练过轻功一样的武林高手拍清楚实在不是件容易事儿,更何况你们之间还隔着围栏。

说到灯光问题,那真是怨念无数。小比赛吧,预算不够,用不起灯光设备。大比赛吧,钱是够了,但灯光优先考虑的却是现场直播和摄像。而且就算是这种情况,他们也不会把灯打得太亮,以免灯光从赛场上反射出来影响到前排大人物们的观看效果。

那你是怎么克服这些问题的?

我用得最多的光圈就是f/2.8,只有最大光圈才留得住那么一点点可怜的光线。为了避免画面模糊,我通常将感光度设置为3200,这样快门速度勉强够1/500秒。就我的经验来看,比较豪华的赛事现场,1/640秒快门加f/4光圈的曝光组合效果非常好。比赛过程中我基本上只使用手动曝光模式,只有在赛后拍摄格斗家调整准备或现场气氛的照片时才偶尔换到光圈优先模式下。我很早就发现点测光完全不适合我,按照点测光拍摄,画面会出现大面积的死黑。所以我一直都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方式。

另外在比赛开始前,我会通过观看参赛格斗家之前的比赛录像尽可能全面地把握他们的风格,观察他们最擅长的招式,是近身技、投技还是格斗技等等。了解这些信息后,你就会知道在比赛时应该抓住哪些机会按下快门——通常就是他们对手最不爽的,例如说被迎头重击打得满地找牙的样子。

《Aaron Blackwell 对Ashley Smith Ashley Smith》:当着裁判MarcGoddard的面一记腿鞭甩向Aaron Blackwell头部。

《维京王Justin Wren》:Justin Wren的特写,他是真人秀终极格斗的前参赛者之一。

比赛过程中,你有机会认真构图么,还是拍了再说,回来再裁?

有时候对战双方会像疯了一样打成一团,一看就知道他们很快能决出胜负。这种情况下我会打开连拍功能,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不会这么干。

一般每场比赛我的目标是拍摄20到40张好片子,涵盖现场的气氛、情绪、决斗双方等等。一场比赛下来拍两三百张照片是完全没必要的,把他们每次出拳都记录下来有什么意思呢?我非常讨厌RAW文件的导出与处理,所以我会尽量减少自己的工作负担。我更讨厌在拍摄现场回放和删除照片,这让我有一种负罪感。

你挡住观众视线的时候他们有什么反应?

还好我从来没干过这种事情,我在赛场边上拍照的时候一般都尽量伏低身子,对于一个一米九的人来说这真不容易。比赛一般在一个高约一米的地台上举行,赛场周围专门给摄影摄像人员和举牌女郎留下了走道。基本上整场比赛我都得猫着腰在走道里面窜来窜去。

出糗当然是免不了的。有一次我从笼子一边往另一边跑的时候,撞到了场外指导,我们两人和我的相机都飞了出去,冰桶里面的水也溅得到处都是。为啥一切居然能完好无损,我也不知道。不过在场外指导看来,这完全因为我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

《电子侠Evangelista Santos》:“担任官方摄影师职务之后,我可以在擂台边搭着的梯子上一览格斗场地全景。不过我还是时不时从梯子上跳到场边拍摄,因为‘笼子’是这项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如果我们的读者也想去拍摄综合格斗比赛,你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吗?

拍照之前首先了解这项运动,里面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小细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拳脚往来固然精彩,但真正值得把握的细节却是摔跤、巴西柔术、俄罗斯桑搏中的那些小技巧。

当我亲自参加过综合格斗比赛之后,这项赛事才在我的镜头中真正变得精彩起来。观众云集的比赛场地看似喧嚣,但当你站在擂台上为胜利而战的时候,才知道这儿多么的寂寞。筋疲力尽、状态不佳、裁判偏袒、痛苦与失败,只有当我亲身体验过一切,我才能从其他选手的脸上体会到这些情感。

最后我想说的是,拍照就是拍照。有太多人都习惯了乱拍一气,然后再回去进行夸张的后期处理。我恨模糊的画面,更恨什么都依赖后期。在我看来,拍照就是按快门、做色阶,可能再做点裁切。在我看来,拍照就这么简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4 12:09 , Processed in 0.01764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