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勇:希望摄影的阳光照进彝族贫困山区

2012-2-29 10:37| 发布者:cphoto| 查看:1890| 评论:0|来自: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摘要:认识邹勇很偶然。得知邹老师一直在为彝族偏远地区贫困学童而奔走,我们联系到邹老师,希望借此呼吁更多有爱心的人一起加入这个团队,为山区贫困儿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平常很少拍困难学童,我认为这牵涉到他们的 ...
  认识邹勇很偶然。得知邹老师一直在为彝族偏远地区贫困学童而奔走,我们联系到邹老师,希望借此呼吁更多有爱心的人一起加入这个团队,为山区贫困儿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平常很少拍困难学童,我认为这牵涉到他们的自尊。我不希望通过拍摄他们的衣衫褴褛来体现自己的摄影技术,因为这样给他们带不去快乐。我喜欢拍他们高兴时候的场景、喜欢拍他们衣着整洁的样子。”邹勇说。

    邹勇和他的朋友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名字叫“火塘社”,这是一个彝族贫困学童援助组织。主要是为了帮助贫困山区学童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外面的世界。目前,第一期摄影兴趣班已经成功开课,邹勇希望为贫困山区学童们招募义务网络指导老师,期待更多爱心摄影人参与。邹勇缘何做这件事情?这是个怎样的组织?网络指导老师具体做什么?摄影又能带给贫困学童什么?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对邹勇做了如下采访:

 

邹勇

      想让自己快乐,必须先让他们快乐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邹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您一直在关注彝族贫困学童,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么?

    邹勇:我在摄影方面主要拍摄人文纪实和肖像,所以去偏远贫困地区的时候比较多。5年前,去一个偏远的学校安装他们采购的设备,顺便拍了些照片,我发现他们的条件太差了。最初做这个事情是为了摆脱自己的痛苦,看到那些生活条件很艰苦的孩子,心里真不舒服。一些切身经历让自己感觉很难过,但是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帮助他们解决什么具体困难。发现照片会给他们带去快乐,于是就把拍好的照片冲洗出来送给他们。想让自己快乐起来,必须先让他们快乐起来。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您是怎么联系到这些学校的?

    邹勇:我联系贫困学生所在的学校主要通过自己了解和问朋友。我妻子是教师,亲戚也有很多人是教师,我时常听说关于学校的一些事情,另一方面是通过朋友得知一些学校的情况,比如我有个朋友,他叫阿洛夫基,彝族诗人,小时候家里很穷,先前是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宣传部副部长,昨天正式接到通知出任马边彝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马边涉水坝小学就是今年过年前我问他,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困难学校。因为太偏远,所以我一次都没有去过。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至今,您一共走访了多少所小学?

    邹勇:具体数量我记不清楚了,有机会出去的时候每到一个学校都要拍一点。回想得起名称的学校有10来所。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通过您的走访和一些亲身经历,您认为那些偏远的贫困的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邹勇:在信息方面,他们最需要的是和外界的信息沟通,只有外界了解到了他们生存的实际困难,他们最需要的物资才能过来,他们通过信息沟通才能知道外界的先进和发达。对于生存都有困难的学童来说,食物和衣物比什么都重要。政府对每个孩子有生活补贴,去年每个孩子每个月补贴75元,今年提高到了100元。有些家庭是因为到学校能有口饭吃才把孩子送到学校。但是100元钱能做什么?涉水坝小学的校长阿彭江华对我说,只能解决不太饿的问题。在精神世界上,他们最缺乏的是对自身民族的骄傲感和自豪感。

 

彝族祭祖之“绕青棚”                                             200年后的祖先

    照片在贫困地区是奢侈品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您认为摄影能带给他们什么?

    邹勇:摄影可以给他们带去最多最直接的是快乐,带去外界的信息与知识,但是同时也有可能会带去一些副作用,那就是带去的骚扰,可能会加深他们对自身民族的自卑感,一种文明和另外一种文明相接触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发生思想上的冲突。而这种自卑感会加深他们对自身民族文明的放弃。比如民族服装在少数民族贫困山区逐渐退出日常生活。文字方面,他们甚至不喜欢、不敢用自己的民族语言的名字,而取一个汉族名字。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山区的孩子们有条件自己拍照片吗?

    邹勇:山区的孩子有些会自己拍照片,但数量极少,真正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不会自己拍照片,因没有相机。有些地方的孩子没有见过照相机,更没有接触过,但是听说过。有些有条件能去城镇的孩子,拍过照片,那时被别人拍摄过,而不是自己拍摄过,是在照相馆里拍的学校需要的标准照。有些学校都没有照相机,如果有条件的话,他们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照相机那会何等的高兴啊!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他们喜欢看照片吗?他们希望得到哪些摄影知识?

    邹勇:孩子们很喜欢照片,并且特别珍惜。照片在贫困地区是一个奢侈的消费品。他们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够拍出照片。他们想知道照片上的颜色是怎样“画”上去的。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拍的照片好看,而有的人拍的照片不好看。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您希望通过什么方式,将这些孩子们的现状让更多人知道?

    邹勇:社会平台中最有资源的是媒体,也是在人们心目中可信度较高的的渠道。首先要“真实”反映这些孩子们的现状。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广播、视频、网络、影视、游戏,手机甚至音乐,都是很好的消息传递方式。但是不论通过什么方式,都首先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不能伤害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玩伴                                                      童年

      摄影兴趣班教孩子学习快乐、学会做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今天沙湾小学摄影兴趣班开课效果怎样?

    邹勇:2012年2月15日,沙湾小学建校以来第一个摄影兴趣班开班了,学校1873个学生,尽管不收学费,但仅有18个孩子参加这个兴趣班,可见摄影在沙湾这个区级县的地方还是没有得到普及。尽管只有这18个孩子,我和学校领导也觉得欣慰。欣慰的是有家长认识到摄影兴趣的培养对孩子品格养成的重要性。家长们都很支持,拿出家里的相机让孩子们学习与使用。我们都没有那种奢望,就是奢望能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摄影家,而是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们掌握这个操作性强,趣味性强,成就感强的工具,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希望通过照相机这个工具,培养孩子发现美,表达美,养成良好的品质。因为这个宗旨,所以第一堂课的主题是学会快乐、学会做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通过什么形式授课?看图片吗?

    邹勇:授课形式主要是实际操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相机。这是第一步。这个过程会比较长一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不可避免接触一些专业知识。比如快门、焦距、光圈,景深,快门速度、构图等等。在初步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之后,配合其他学科开展有针对性的一些摄影活动。比如和语文配合,让孩子为所拍摄的照片配上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配合美术课让孩子把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摄影实践中。配合计算机课程,让孩子了解计算机在摄影应用中的神奇作用,等等。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摄影兴趣班顺利开课,您有什么感想?

    邹勇:通过和孩子们交流后,发现家长对摄影的理解也有很大不足,比如有些家长把摄像机交给孩子,以为摄像机就可以摄影。有些家长给孩子提供的是带有照相功能的山寨摄像机。沙湾地处西南山区,和偏远贫困地区相比这里条件稍微好一点,但是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这里也就是个贫困地区。有些孩子还没有照相机,家里也没有能力购买照相机。缺乏摄影器材和用具的问题,学校也没有能力解决。学校提供了条件最好的一个房间做教室,那是学校用于接待上级领导带有可插SD卡电视(可用于看照片)的小会议室。另外学校提供一间房间做摄影室,但是徒有四壁,摄影器材比如摄影灯、背景布之类统统没有,目前没有办法开展一些摄影练习——比如用光的练习。我打算弄个纸箱,用些手电筒,因陋就简开展教学了,学校仅有的一台照相机是佳能G10。

 

彝乡小学的早餐                                               午餐

    希望能有更多摄影家提供网络指导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您想为沙湾小学摄影班找网络指导老师,那么这些指导老师具体做什么?

    邹勇:我喜爱摄影,有很多喜爱摄影的朋友。但因我主要拍摄人文纪实与肖像,所以我对摄影这个大世界中的其它门类的知识肯定不足。比如唯美摄影、风光摄影等等。我希望在这些摄影领域中的摄影家能给孩子们展示摄影的魅力,能以他们自身在摄影活动中的感悟给孩子们一个典范榜样作用。说实话,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我担心误人子弟,如果由我来讲那些不是我拍摄的作品,必定不如他们亲自讲来的真实与生动。但当我邀请他们为摄影兴趣班的小朋友们提供义务的网络指导的时候,好些人婉拒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摄影家们参与进来,希望他们能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孩子们看,希望他们能把自己的作品拍摄过程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们,把摄影的乐趣传递给孩子们。指导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和孩子们空中相会,给孩子们予以精神和技术上的实实在在的鼓励和支持。艺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和孩子们接触是一件快乐轻松的事情。我们想通过火塘社这种社会公益活动,达到都能够感觉到幸福,都能快乐起来的目的。

社交活动

    火塘社:对接山里娃和城里娃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您和您朋友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火塘社”,具体做什么?如何实现让山区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对接,摄影在其中起的什么作用?

    邹勇:我和北京一个叫孟尼的朋友成立了一个名称叫火塘社的组织,这是一个彝族贫困学童援助组织。我们想帮助一下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但是我们自己的力量太薄弱了,我们想有更多的有爱心的朋友能和我们一起关注和帮助这些贫困学童,我们的孩子生活条件比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优越一点,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不了解这个世界上还真实生活着的那些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同龄人。通过和他们交谈,我们发现孩子的心都是善良的,他们对那些贫困学童也有想给予帮助的想法,但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做。社会上有很多公益组织,但是因为一些事件让我们对那些组织产生不信任,另外孩子也没有机会亲身参与社会活动,不是捐点钱,捐点物品就能真正让孩子参与到社会慈善公益活动中,更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仅仅捐款捐物的形式往往让孩子误入形式主义误区。

    为了让孩子能够亲自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我们是让孩子自己来做这件事情,为培养孩子的能力,让他们自己管理这个组织,作为家长辅助和引导孩子进行管理。具体的事情是先联系贫困学童。然后根据他们的具体困难开展一些募捐活动,逐步地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提供援助。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会组织孩子们的代表亲自到偏远贫困的地区,直接和那里的孩子们接触,可以和那里的孩子们一起享受摄影带来的快乐。也会邀请有困难的孩子到我们这里。相信这样的接触和交流对双方都有益处,因为只有真正的分享才是不会带有任何目的的帮助,也不会给对方带来负面影响。摄影的作用在于记录,记录真实的友情,记录那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另外,摄影也会排除一些虚假的东西,防止那些利用慈善活动别有用心的事情发生。

   

  照看                                                          游乐场

     最难忘那些期盼的眼神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在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印象最深和最令您感动的事情是什么?

    邹勇: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组织的注册问题,不注册困难,注册更困难。不注册,一些公益活动得不到政府、官方等渠道的支持,注册的话,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件门槛太多太高。至于说印象最深的,唯有那些期盼的眼神让人永生难忘。最让我感动的是,当那些孩子得到帮助逐渐快乐幸福起来之后,城里孩子也变得成熟懂事了,身边的朋友从不解到支持最后参与进来。如果有机会把自己孩子参与这些活动后发生的变化整理成册,让更多的人看到,那么发生的改变也会更多。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如果有爱心人士想帮助这些孩子们,应该怎么做呢?

    邹勇:希望有条件的爱人人士能够和他们接触,和他们同吃同住共同生活一段时间,真实地接触交流之后,该怎样做自然而然就会知道。没有条件直接接触的爱心人士,可以和我们联系,参与我们组织的募捐活动。没有必要担心捐助物品的去向问题,首先我们爱我们自己的孩子,如果发生那种问题,我们就是在用自身的行为毁了自己的孩子。关于捐助也有些令人苦恼的事情,比如捐物的人比捐钱的人多得多。像峨边县委宣传部的俄木尔坡,他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物品,却没钱运输。关于捐助,其实不必在意捐助的多少,摄影家销售一张摄影作品,发表一篇文章的稿费,上一堂课的报酬,捐出来对自身来说没有什么损失。城里孩子用过的床上用品、穿不下的衣物,清洗消毒干净后,对那些需要的人来说也是很实用的东西。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谢谢邹勇。

 

     邹勇简历
     邹勇, 深圳企业家摄影协会会员。擅长人文纪实与肖像。主要作品简介:第十四届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摄影大赛作品《南方的雪》被吉林博物馆收藏展出。第六届“好日子杯”全国摄影年赛,作品《新居》获优秀奖。作品《200年后的祖先》于2011年元月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并收藏。多幅作品发表在《四川画报》等国内刊物。火塘社乐山地区联络员。

 

1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3 23:38 , Processed in 0.01826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