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三原档案馆馆藏——程思远题词 (摄影 程 翔)
2陕西省三原档案馆馆藏——赵朴初题词 (摄影 程 翔)
3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三原县档案局局长、档案馆馆长蔺雪丽。 (摄影 程 翔)
4陕西省三原县档案局局长蔺雪丽(右一)陪同省档案局巡视员田晓光(右二)、市档案局副局长邢小平(中)一行视察三原档案局。 (摄影 程 翔)
5陕西省三原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三级档案馆。图为2009年12月30日,陕西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在三原档案馆召开国家三级档案馆测评会。 (摄影 程 翔)
6陕西省三原档案馆工作人员与陕西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合影。(图一排中为)陕西省三原县档案局局长、档案馆馆长蔺雪丽。 (摄影 程 翔)
7蔺雪丽馆长代表三原档案馆接受重庆当代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陕西三原党校教师王天奇(左)捐赠的著作《W理论》,此后该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摄影 程 翔)
8蔺雪丽馆长(右)代表三原档案馆接受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刘建国组织三原分会会员捐赠的书画、报刊等藏品。 (摄影 程 翔)
9陕西省三原县档案馆馆长蔺雪丽(左二)、办公室主任杨莉(右一),代表三原档案馆接受原三原县政协副主席孙尚斌(右二)、书画家樊新华(中)、程翔(左一)捐赠书画作品和资料。 (摄影 刘建国) 2012年2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大会上,陕西省三原县档案局局长、档案馆馆长蔺雪丽被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蔺雪丽从事档案工作21年来,尤其是担任档案局局长的6年间,待人谦和、求实创新,奋发进取,多项工作成绩、成果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完善充实研究区域文化历史档案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利用档案化解突出矛盾、建立和谐社会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
热爱档案事业的有心人
三原档案馆是西北地区馆藏最为丰富的县份之一。1990年,蔺雪丽调到档案馆后,如饥似渴地了解学习本地域馆藏档案的历史背景,尽力熟悉沿革变化形成的馆藏特点,为日后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必备的素质。20年来一直坚持收集剪辑与本馆档案有关的文章资料,设有个人学习专柜,用于指导业务,抓好全盘工作。被称为有事业头脑、有进取志向、有工作心计的档案人。曾多次拒绝或放弃调入有职权部门的机会,无怨无悔地面对“枯卷”,甘坐“冷板凳”。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业务熟、视野宽,2005年就着手资料征集及编纂工作,在咸阳市首家完成了《三原县档案志》的出版,在陕西省档案系统处于领先地位。三原县是清代以来的教育大县,她和有关人员翻阅了200(盒)卷有关档案,60万字的《三原教育志》得以顺利出版。2007年至2010年,对《心字区古今》、《渭北黄氏兄弟》、《陵前古今史料》等多部130多万字的文史资料汇编,给予强有力的档案支持,提供并帮助搜集有价值档案材料千余条。2010年,支持完成全国唯一一部县域百科全书式的辞书《三原辞典》,计96万字。省市县多家史志部门的领导专家感慨地说,像蔺雪丽这样工作,视野开阔,熟悉馆藏资料的有心人,实在难得。
区域文化历史档案的创新者、开拓者
三原是陕西著名文化大县之一,是民主革命的重镇,从档案学和档案工作的角度讲,拓展这方面的业务十分重要,档案馆为此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档案馆建立的以伟大爱国者、书法大师于右任为特色的档案室,对多件与于右任有关的珍贵材料(部分未解密),进行了认真整理,初步研究。帮助海内外研究于右任和民国史的专家学者完成了《于右任诗词选》、《于右任文章稿选编》、《伟大的爱国者》等著作,凤凰卫视以此制作了两部专题片,其中提及部分资料来源于三原所存档案。三原档案馆征集了当地一百多位当代书画家、摄影家、作家的500多件书画作品,并为他们建立艺术档案,为2009年三原县成功申报全国书法之乡(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做了大量基础性激励性组织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原县是全国驰名的收藏大县,从事各类收藏的爱好者已达1200人,各种藏品闻名海内外。为防止市场变化或无序流转,档案馆于2010年开始建立民间收藏档案室,详备藏品索引,完成了一项艰巨的文物档案抢救工作。三原档案馆建立有一项特殊制度,即抽调专人、聘请档案资料征集员跟踪本地区所有重要、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按照档案要求,搜集信息资料,丰富了馆藏。
重要历史档案的开掘者研究者
三原县档案局局长、档案馆馆长蔺雪丽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保管完善研究补充馆藏革命历史档案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三原县档案馆珍存有100多卷(盒)记录渭北革命根据核心区域形成发展历史的档案,尤为珍贵。2007年6月,经请示县委领导批准,与县党史办共同组建了渭北老区档案研究课题组,聘请3位资深党史文史研究者,着手整理研究封存近十多年的有关档案。根据1984年4月国家领导人习仲勋对三原党史办的长篇谈话录音和一百多位高级领导谈及在三原从事革命斗争的谈话、证言,蔺雪丽多方筹措经费,并拟定征集大纲,亲自带队,历时三年,行程6千里,走访200多当事人,搜集到三亲(亲历、亲闻、亲见)材料500余万字,整理成28万字40多篇党史资料文章,其中有6篇馆藏档案研究文章,部分材料已先期编辑成《习仲勋在渭北革命根据地》一书。此课题获得陕西省档案局、陕西省党史研究室负责人的高度关注,给予极高评价。《习仲勋传》的执笔者带领调研组,赴三原召开了专门研讨会,认为这是利用地方档案研究挖掘新的党史资料所获得的丰硕成果,完善充实党史档案,提供了成功范例。抗美援朝档案的收集在陕西省是个薄弱环节。2009年,蔺雪丽以此为课题,寻找征集线索,寻访健在的幸存者,征集到30多件奖章证书等珍贵实物和10 万余字的抗美援朝日记,填补了县档案馆的一项馆藏空白。
利用档案化解突出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践行者
解放前,三原是陕西省仅次于西安的工商发达县份,文化大革命前又是陕西少数实行过和私房改造的县份,县城所有老街门面房均有扯不清、理还断的矛盾纠纷。上访事件多由此引发。就档案馆而言,这些档案又恰逢开放时限。蔺雪丽带领局馆一班人为社会和谐,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多次开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地决定按照《档案法》规定,经鉴定满30年的应开放的档案必须按期开放。利益受损方(包括10家国营、集体单位、100多个体房主),为此找到档案局争论、评理,讨公道,个别部门也对纷扰局面有微词,蔺雪丽为此耐心说明情况,进行说服工作,竭诚为信访房地部门及事主理清原始记录,利用档案资料解决了30多个老大难上访户的疑问疑团。某上访户曾为房屋纠纷上访近20年,通过静坐下跪占领领导办公室讨公道,讨说法,档案馆给予特别接待,不厌其烦地依据法律、政策规定,帮助其查档,解释当年建档的原则、范围、依据文件,并帮助其理出有关当事人线索,让其寻找取证,该上访户非常感动。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11-10 11:04 , Processed in 0.0198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