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道德 “To be, or not to be”

2012-4-6 15:49| 发布者:cphoto| 查看:930| 评论:0|来自:摄影札记

摘要:「Tobe,ornottobe」源自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当人生去到重要关头,不太多,往往就只有两个选项;然而,这可能是最痛苦最困难的考试,因为有些时候无论怎样选,似乎都是错的。 这是一幅属于摄影师PaulHansen ...

「To be, or not to be」 源自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当人生去到重要关头,不太多,往往就只有两个选项;然而,这可能是最痛苦最困难的考试,因为有些时候无论怎样选,似乎都是错的。

这是一幅属于摄影师 Paul Hansen 的得奖作品。于海地大地震后,一次群众抢劫中,警员向天开枪击毙了一个女孩,摄影师就把这个情况拍摄下来,然后作品于瑞典年度摄影奖 (Swedish Picture of the Year Awards) 中获得了国际新闻照片奖 (International News Image)。你赞成这幅作品应该获奖吗?

就在我们天天投诉杂志与报章,别把天灾人祸的受害者刊登出来时,这幅照片却获得奖项。无可否认,这作品不论角度、色调、时机等都充份表现戏剧感与新闻价值;事实上,同样是地震,人类不必然与日本人一样,能在灾后展现出平和、从容与整洁,相反更有可能表现出的是失序与悲剧。

这个名为 Fabienne Cherisma 的小女孩,就成为了这次灾后人祸的受害者,她本来只是一个15岁女孩,并未做过劫匪,只是读书与及帮补家计,而且成绩还不错,这一天却是以罪犯的身份而死 去。我们当然感到难过,但假如相信这幅照片是有道德力量,哪么这份力量可以阻止悲剧重演吗?可以唤起更多人的同情,以支援当地的居民?

然而,这相片更争议的地方却是如下︰

你可以接受吗?

但这确实是照片背后的真实︰不少新闻相片背后,都是一大群摄影师不断的拍摄下,才会出现的。你问︰这算尊重吗?这还算人道吗?难道一个死去了的小女孩,竟变成一件道具,任人围观而创作?

女孩的父亲来了,把女儿抬走,忧伤的面容,沉重的身躯,令阅读的人无不动容。然而别忘记,我们应该想像得到,这位痛苦的父亲面前的,正是一大群摄影师,不断不断的按下快门。

这就是现代的传媒与新闻,你的看法如何?你又能否接受这个新闻奖呢?如果你就是摄影师,这一刻,「To shoot, or not to shoot?」

参考资料︰

Guardian.co.uk

Prison Photography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2 19:50 , Processed in 0.01723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