娌娌专访三影堂摄影奖大奖获得者张晋
张晋:在北方寻找精神的共鸣
——一名南方摄影师的北方情怀
草场地摄影季项目三影堂摄影奖颁奖的第二天,找到大奖获得者张晋的联系方式。等到接通电话,已经是晚上9点,张晋正在吃饭,只好约第二天中午11点采访。电话那头,操着一口南方普通话的张晋已经过了兴奋的劲了,言谈之间感受到的,是这个处女座男生对摄影执着追求。
关于张晋(lakezhan):摄影师,药奴猫爹,先疯者。1977年出生于中国四川,1996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获理学本科,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美国纽约大学理工学院(NYU.POLY)化学博士学位。2008-2009,成都商报下属杂志《明日快一周》摄影记者。2009 至今,为自由摄影师拍摄自己专题。个人网站:lakezhan.com。博客或微博:ttp://lakezhan.com http://weibo.com/lakezhan
张晋摄影作品:又一季
娌娌:首先恭喜获得三影堂大奖!傅老师让我代他祝贺你! 张晋:谢谢,也代我向傅老师问好。上次在大理摄影节上看过快拍快拍。
娌娌:呵呵,听说你还给我们当翻译。
比赛:冠军未必最好!
娌娌:好吧,说说比赛的事!
张晋:三影堂摄影奖业内朋友都比较熟,去年我在截稿前一个礼拜投了《又一季》。很幸运入选了,更幸运,最后拿了大奖。
娌娌:你觉得这组作品相比其他作品拿奖,优势在哪?
张晋:对我来说,这是个意外,也是个幸运,因为上了这个平台,大家的实力都很接近。给了我,这是我的一种幸运,而不是你一定比他们好。就像超女冠军,冠军未必是最好的啊!
《又一季》:南方人对北方的致敬
娌娌:谈谈作品吧,为什么叫《又一季》?
张晋:《又一季》主要表现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土生土长的人事。那些村民,那些石头、亭台楼阁等等。他们和我们都一样,度过了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如此循环往复,和生命一样,必须通过新陈代谢来维持和发展。
娌娌:为什么对丝绸之路感兴趣?
张晋:一方面是对北方的向往。我是南方人,老家川北,在中国科技大学念书的时候是安徽合肥,现在住在成都,按照秦岭、淮河作为南北方的分界线,我一直生活在南方,南方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但在内心,我更喜欢北方的沙漠、雪山。当你站在贺兰山、祁连山面前,人变得特别渺小、卑微,对大自然的敬畏油然而生。
娌娌:呵呵,南方被人类改造得差不多了。
张晋:是差不多了。另外一方面,丝绸之路承载很丰厚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通道,文化的种子在那一路播撒。直到今天,那个地方依然充满纯朴的气息。在我精神成长,价值观形成的时候,接触到很多中国哲学的鼻祖,像老子、中国的佛教。在丝绸之路上,集中了很多反映这些文化的石窟、雕像,这些东西正好契合了我所接触的中国文化。比如,老子在哪个地方升天等等。
娌娌:文化的气场。
张晋:对,文化的气场。中国南北方差距非常大。南方山水和北方山水,南方人和北方人,很不一样。为什么我选择北方,因为他们的精神性。相比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北方的物质非常匮乏,但是他们的精神空间很大。直到今天,我去的一些地方,依然保持传统的习俗。村民出钱请戏班子演戏,举办庙会,他们对山神,对土地神非常敬畏。这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我觉得非常好。
寻找心灵共鸣的东西,不是《诗山河考》
娌娌:《又一季》的拍摄和塔可《诗山河考》是否有些相近?
张晋:我知道可能很多人理解为,我在表达这个丝绸之路。其实并不是,它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载体。我经常会在一些小县城、小村庄慢慢走,或者是山上的寺庙,不是以一种猎奇的心态,不是在寻找,寻找一位道士,寻找一个物件。我内心有一个自我的价值体系。我在行走中体悟,碰到让心灵有共鸣的东西,在一种时空中,自己和自己对话,那种感觉特别好。 有一天晚上,在去焉支山的路上经过删丹,那时已经接近凌晨,外面月光淡淡的,可以看到几公里外的明长城,我觉得它就像一面铜镜,映射着存在过的实实在在的文明。这种和长城为邻的记忆,一直敦促我反复行走,不断去完善这组《又一季》。我的作品中没有表现丝绸之路过去的宏大或者今天的衰微,比较随兴、随意。塔可是根据《诗经》中标注的地点相对应地去寻找今天的影像,我们的方式不一样。
娌娌:你怎么走这些县城?
张晋:有时候可能一个县走一个月,有时候坐火车可能一下子走两三个城市。看情况,还分日照,分光线,这和当时的地理、气候都有关系。
娌娌:对这些比较陌生的地方,做了哪些功课?
张晋:尽我所能找到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差不多五六十本书吧!关于西域的文化、地理,有日本史学家写的,也有中国古代的典籍《水经注》、《山海经》,里面会提到这个山里住着什么神仙。还有当地的县志。随时都在准备吧!你要有预判,但有时,也可能突然意外地在哪个地方找到打动你的东西。
还是不知道大师的好
娌娌:这组作品有没有模仿其他西方或者是中国摄影师?
张晋:刚开始学摄影,可能会去模仿崇拜一些摄影师,西方也好,中国也好,确实有很多拍得很棒。比如西方,我比较喜欢米勒·怀特,中国摄影师比较欣赏庄学本,他的那些影像今天看上去还是非常鲜活。但是没用,你学不来,也用不上。翻开摄影史,你就会知道,自己在哪里走,是否已经跨越。
我2006年开始拍照的时候并不知道有哪些大师,因为没看过谁的作品,现在觉得那时挺好的。因为后来慢慢知道一些大师后,就感觉摄影很无趣。关于这些大师的知识记忆会残留在脑海,很多时候你只是在模仿或者在走大师曾经的路,这会让你丧失对摄影的热情。像你写篇博客很开心,但当你看了很多大师的小说,你还有什么好写的?他们都给你写完了。
摄影师面对一堵墙,如何展示作品
娌娌:你注重画面的经营吗?讲讲图片选择和编排?
张晋:我从来没有想着去经营画面。图片的选择和编排基本是我一个人完成。三影堂创始人荣荣说了句话,我觉得特别好。他说:“每个摄影师面对的其实是一面墙,如何在这面墙上展示你的作品,你的展示方式,作品装裱,这是摄影师面对的最大困难,只要这堵墙跨过去了就好了。”
娌娌:你的作品展示是自己定的?有什么讲究?
张晋:恩,都是我自己定的。作品展示要有一种灵动的气息在里面。因为它不是那种回顾展,一排过去。尺寸大小很重要,会有一种节奏在里面。内容从虚到实再到虚,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而每个观看作品的人,看得开心或者悲伤,其实看的是自己,看有没有共鸣的东西,有没有自己的东西。
在中国读外国,在外国读中国
娌娌:你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中国传统哲学?
张晋:很奇怪,从高中到大学,我特别喜欢西方的东西。觉得西方的超现实主义、印象主义非常好,西方的小说写得特别棒,西方的文化特别让人舒服!中国的山水画,我就看不进去。2007年到国外后,我却发现西方很多人到东方文化中找寻创作的灵感。比如乔布斯,他到中国的禅宗里找东西。那时候我发现不对,于是开始大量接触中国传统的东西。从《易经》、《三字经》到《金刚经》等佛经,慢慢地去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另外我也发现,自己虽然人在西方,但内心的价值观、世界观依然是东方的。
娌娌:可能只有到了国外才会更加敏锐地觉察到本民族的文化。
张晋:是的,很惭愧。国内的时候,书架上都是国外的书。到美国读的电子版的书都是国内的,特别大的反差,很有趣。
我要拍拍自己的家乡
娌娌:在另外一个文化氛围中,才会认真审视自己和周边的反差。
张晋:对,去年回老家川北呆了4、5天。那边靠近陕西,有山有水。我看着山上的云雾和阳光,突然感觉对这块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很陌生,好像从来没见过,很奇妙。虽然那边一点都没变,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片水,但我却特别陌生,离开太久了!我从来没有关注过我的家乡,什么时候,我要拍拍自己的家乡,关注我家周围的又一季。
娌娌:你觉得是摄影师对题材的选择和阅历还是知识视野相关?
张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个摄影师内心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最重要的还是你作为一个人的世界观如何?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生命、大自然,内心精神的东西。
很自然,我选择了摄影
娌娌:中国科技大学理科学士、硕士,美国纽约大学化学博士,听起来很美。为什么改投摄影?
张晋:我觉得摄影和写小说一样,是一种表达方式。你不搞摄影,也可以写东西。之前我就想写小说,但写得特别艰难,后来就不写了,开始摄影。摄影也一样,它只是我生活的一种方式。就像你拿到化学博士,但不干化学了。
娌娌:那之前呢?
张晋:20岁的时候,你的价值观没有形成,很多东西不懂。那时你可能会想,去读一个不错的大学,然后去留学,成为别人眼中的理科高材生。但慢慢地,你发现,这不是你要的生活方式。我2008年初回国。当时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成都商报摄影记者,一个是去全球500强的企业去做化学。很自然,我就选择了摄影。
娌娌:你的家人支持这个看来率性的决定吗?
张晋:他们无所谓,你可以告诉他们,摄影记者的收入比化学专业要高。他们也会支持理解。在中国,只要说你收入高就行了。
8万块钱,我们家的猫可以提高幸福指数了
娌娌:听说从2009年开始,这三年你就一直没去工作?
张晋:2008年到2009年,我在《成都商报》下面的《明日快一周》杂志做了一年多的摄影记者。7月份辞职后休息,什么都不拍。摄影记者做久了,手坏了。休息了几个月后才开始做这些东西。
娌娌:做了三年,什么促使你一直坚持做?
张晋:上了船就下不了,这一组没结束,你就不能断。越是最困难,最穷的时候,你越是要去做。
娌娌:你是不是一个偏执的人?
张晋:有点吧!处女座比较固执,做什么事都比较认死理。认着认着,也就习惯了。
娌娌:哈哈,原来如此。这次获奖的8万块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晋:可以给我们家的猫买好一些的猫粮了!我们家养了5只猫,还可以给他们买些玩具,做些猫屋,让他们的幸福指数提升一些。
娌娌:接下来呢?
张晋:今年尽量把这些东西做完吧!
娌娌:是指走完剩下的那些地方吗?
张晋:不一定,心里想完就完。现在还想再做下去,有力气,有做的欲望。做起来开心,要是状态不在,就不会去做了。我下面还有点事,得先去了!
娌娌:好的,已经结束了,谢谢!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3 08:23 , Processed in 0.01741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