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摄影师艾利•博克曼:“爱拍四川胜过白宫”

2012-4-27 16:12| 发布者:cphoto| 查看:1025| 评论:0|来自:新华网四川频道

摘要:用文字来描述艾利·博克曼的人生和摄影,就像是一场传奇,因为根本不知该用何种称号来冠以其名。 现在的艾利·博克曼以ASMP(美国媒体摄影师协会)智囊团总监的身份到中国进行交流演讲;以国际著名摄影大师的身份到中 ...
  用文字来描述艾利·博克曼的人生和摄影,就像是一场传奇,因为根本不知该用何种称号来冠以其名。

    现在的艾利·博克曼以ASMP(美国媒体摄影师协会)智囊团总监的身份到中国进行交流演讲;以国际著名摄影大师的身份到中国参与“百名国际摄影师拍西藏”;以白宫摄影师的身份在摄影界受人敬仰。同时,他还是Polaris画廊的所有者,他拍摄的作品被世界许多公共及个人藏家所收藏,另外,他还是心理咨询师,开设有3家心理诊所,他还曾经做过学校的校长。

    当问及艾利·博克曼:“你忙吗?”他会说:“我很忙,但我同时也是个完全自由的人。我一半是知识份子,一半是艺术家。”这位犹太先生在成功的70岁上这样说。

    艾利·博克曼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三段,用他的话说:“这三段事业的开始时,我所知不多,但我在发展的同时,也为下一段事业做好了准备。”最初,艾利·博克曼是一名学校校长,他用自己心理学和教育学上的专业知识,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数年后,他就开始了第二段事业,开设了自己的心理诊所,为前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解决社会带给他们的心理问题。如果说这以前的事业将艾利造就为一名知识分子,那么他的第三段事业使他成为了一位艺术家。在艾利·博克曼的第三段事业——摄影中,心理学的深厚造诣成就了他非凡的视角和洞察力。

    三顾成都 爱拍四川胜过白宫

    对成都的三次造访,给艾利留下了成都作为蓬勃发展的现代都市的印象。艾利说:“成都无疑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这里有新兴的建筑群,有工业,有生活。他喜欢成都的小吃,喜欢成都的文化,也留下了不少成都的照片。

    《面孔》是艾利正在拍摄的一个项目,通过对世界各地各文化中人们的面孔和表情的拍摄,探寻人们无法察觉和辨别的文化和文明印记。“我与人们交谈的过程,让他们感觉到有人在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打开心门的同时也有助于我的拍摄。我从不追寻哪种拍摄,而是照片自动来找我。交流的过程让我获得拍摄灵感。挑选拍摄对象上,面孔是否美丽并不重要,何况美丽是因人而异的,我更看重这面孔与个性是否有环境和文化的印记。”

    “如果用一张面孔来形容成都,我想到的是一张代表美好未来的面孔,它充满了正能量。而且我还特别喜欢四川的少数民族文化,我的画廊和家里都有这些纪念品。”他说。尽管白宫摄影师的身份有很强的光环效应,但艾利并不认为白宫摄影是他的事业重心,他更喜欢与到中国拍摄少数民族和汶川震后孤儿等题材。

    平均每月四进白宫 觉得中东领导人最囧

    3年前,艾利受雇成为白宫摄影师。做一名白宫摄影师,用艾利的话说:“相当于在领导人身边工作一样,白宫摄影师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白宫。当然,总统办公室并非随时开放,因为他要忙于政务。但摄影师可以进入白宫,如东翼、西翼、花园等地方,都没问题,因为白宫不是总统个人的府邸,是美国公民的。”据艾利介绍,白宫摄影师约有百人左右,十五人一组,他们将拍摄的照片上传到某个不公开的网站站点上,供有意购买的新闻机构或杂志挑选,但价格通常很高,限制条件也很多。

    “作为白宫摄影师,如果要进入白宫拍摄,需要提前预约,然后在约定的时间进入,但由于空间有限,不是所有的摄影师都能参加每一项白宫的活动。每当白宫有大的活动或会见,白宫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平时摄影师来访的次数为参照进行调配。只有美联社等大型新闻机构的记者才能得到每次活动的采访机会。”艾利说。

    一般来说,艾利每月进入白宫拍摄3到4次,根据不同的情况或多或少,2次5次也都有可能。谈到如何选择拍摄时机,艾利说:“这要根据总统的发言内容决定。有句谐语说,政客是持有撒谎通行证的人。所以作为摄影师,要做的是在总统笑脸的背后,发觉他所关心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拍摄。”

    作为白宫摄影师,也有与总统交谈的机会,每次总统演说时,总统的手中都会有与会记者的座次名单,如果轮到艾利出席并提问,总统便会说道:“好的。艾利,你有问题要问是吗?”一般总统会礼貌地称呼艾利为“艾利”或“博克曼先生”。

    艾利说:“例如中国领导人访美,我们都有机会前去拍照,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提问,我们会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轮流选出提问者进行提问。”在总统接见过的外国领导人中,艾利觉得中东等地区的领导人到访可能更具戏剧化些:“总统和英国首相的关系很好,所以他们的谈话会很愉快;而与埃及和中东国家领导人见面时,他们也许并不喜欢对方,但他们不得不保持交谈。”

    与白宫摄影师专注白宫新闻摄影的报道和拍摄相比,对总统的拍摄则是由总统的专属摄影团队负责,拍摄总统参与的所有活动。每次去白宫,他都使用平时常用的哈苏相机。艾利已是全套哈苏相机和莱卡相机的拥有者,他喜欢使用哈苏的广角和超广角拍摄效果,可以将人物所处的环境信息都囊括在内。

从没上过一堂摄影课 把删照片当修炼

    摄影对艾利来说,是一种艺术,是热情的所在。33年前艾利·博克曼就开始了摄影,从作为对高密度理性思维的心灵排解,到成为艺术创作,艾利·博克曼一直用摄影作为其对自己哲学思考的图示,用摄影探索和反映人和文化的关系,特别关注中国少数民族这样的拍摄题材,来中国也已有37次之多了。

    艾利的摄影修炼之路也十分特别:“我曾经将我不喜欢的照片全部丢掉,数量之多从胶片时期就开始。我留下的不是好看的照片,而是能让我深有所感的,而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我全部丢掉。最后发生了什么呢?现在我手里的照片都是珍藏。”同时,艾利对数码和胶片、彩色和黑白也有自己的偏好:“数码是我的记录工具,胶片便是我的创作工具。也许我不记得我拍摄了多少数码照片,但我可以一一细数我所拍摄过的胶片。尤其是我喜欢的黑白胶片,我藏有12万张。色彩将观者推远,而黑白让观者靠近。我的彩色胶片作品都很精美,我将它们卖给杂志等,而黑白胶片作品都是我个人创作的原作。”

    艾利·博克曼的作品被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和许多私人藏家收藏。但最初,艾利的创作并不是与商业运作同生的,而是只赠不卖的。“开始,我将拍摄的作品与朋友分享,朋友喜欢问我可不可以送给他们,我就送。后来喜欢的人越来越多,有朋友提出要付钱买,我说我可以送给你,但是不卖给你。但他坚持要付钱,我就随他了。就有更多的人来购买我的作品。这就是我摄影家生涯的开始,我从没上过一堂摄影课。”艾利说。现在,艾利常在密歇根湖畔的别墅招待他的收藏家朋友们,向他们展示作品。他们挑选喜欢的照片进行收藏。作品售价在1000美元至2万美元不等。

    摄影就是将生活哲理中的理性转化为艺术

    艾利是个相信正能量的人,这也是他的人生态度和成功基石。

    艾利说:“将人困在某个层次上无法进步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恐惧,一种是贪婪。恐惧和贪恋是两兄弟,互相滋养,如果杀死其中一个,另一个也随之消失。但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存有恐惧,对任何事。一个孩子小时候,妈妈告诉他不要拿饼干,但他还是会拿,于是妈妈打了他的手,他屈服了,这是恐惧;孩子上了学,老师教他不要在课堂上说话,他还是一直说,老师罚他的站,他屈服了,这也是恐惧。人在长大的过程中,恐惧一层层地叠加,以至长大后的人们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该做。如果你能控制恐惧,你就是胜者。我之所以自称是完全自由的人,是因为我不恐惧。我不恐惧生,也不恐惧死,还有什么可恐惧的?每个人都有‘不自觉的头脑’,记录了生活中的感官感受,形成直觉,指挥着人们的言行,或成为正能量或负能量,让人们积极或消极地活着,做好事或做坏事。我将所有这些纳入我的摄影。因此当我要诠释一个文化或文明的时候,我会先进行大量的调研,了解这些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生活,然后进行设身处地的思考,所以我的作品总是能反映拍摄人物的个性。

    我在拍摄前会询问我想要拍摄的人的意见,如果他们不愿意让我拍他们,我就放弃;如果他们愿意,我们就开始交谈,我们交换对人生的看法,我问他们对生活的看法,他们的喜好,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恐惧,在交谈中,他们打开心扉,我也按下快门。

    我不排斥拍摄人性消极的一面,但我不喜欢拍摄这样的题材,因为这样的照片不会对社会进步做出什么贡献。我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爱与平和的生活。摄影对我来说,就是将生活哲理中理性的部分转化成艺术,让人们从中看到正义、正直和真理,所以我也不对我的照片进行窜改。忠于事实让我也从我的摄影中获得正能量。因此,在和拍摄对象交谈的时候,我也不会对他们加以评判。说一些比较积极的话可以让拍摄对象打开心扉。我有什么资格评判别人呢?况且,对别人的评判会使拍摄对象关上心门,拒绝沟通。”

    艾利·博克曼在ASMP工作了三十三年,曾任协会副主席和主席,现任智囊团总监,为协会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是协会的灵魂人物。ASMP是有7500优秀职业摄影师组成的,所有的摄影师团结在一起,交流学术经验,也一起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协会律师的带领下,保护摄影师的版权,例如与谷歌的版权案上就获得了胜利,获得了赔偿。最初,ASMP是由杂志摄影师组成,但现在媒体的定义也拓展到所有的传播媒介概念上,例如许多摄影师正致力于视频的拍摄。

    最后,作为给中国摄影人的建议,艾利说:“在中国,我希望大家将摄影看做一门艺术,而不是像按机关枪一样地按快门,这样也许能碰巧拍到一两张好照片,但专业的摄影师与一般拍摄者的区别在于,专业摄影师在每拍摄完一张照片时,能重复百遍千遍同样的画面,因为专业摄影师在拍摄前对光线和拍摄主体有了深入的领悟。曾有人问我如果成为优秀的摄影师,我告诉他,学习哲学,打开了个人世界,你能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世界,获得看世界的视角。如果你还不理解生活,就不要急着买好相机,因为真正的视角是心灵的眼睛,好照片也出于此,而不是由好相机决定的。中国的摄影人应该训练自己将心灵的眼睛与相机融合一体的本领,这样相机中的画面就是摄影人的视角了。如何做到?拍摄、拍摄、拍摄、拍摄、拍摄,再拍摄。”(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2 04:49 , Processed in 0.01761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