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呼秀珍老师的这封信被珍藏了九年 2012年的春天格外明媚。 3月29日,《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呼秀珍和她的“雷锋家庭”:用大爱精神唱响奉献歌》的通讯;4月18日,《中国妇女报》头版头条刊登《呼秀珍:一个普通家庭的雷锋精神传承史》的事迹和评论文章;陕西省妇联、咸阳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呼秀珍和她的“雷锋家庭”学习的决定》…… 作为呼老师的编外学生和朋友,真为她们一家人高兴。想起九年来,我珍藏着呼老师给我写的一封信。好在我算是家里的职业收藏家,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这封信。
程翔,亲爱的朋友: 你好! 2002年暑假,我两次去三原,有幸与你相识,真的很高兴!你给我拍了那么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照片,更使我感激不尽!我已将我和老伴的那张摆放在客厅的桌子上了,凡是来我家的人都说那张照片拍得好。其实,其它那些照片也都无可挑剔,只是不能都摆放出来罢了。从每一张照片,我看出来你认真专心、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丝不苟、细心严谨的作风和对朋友以诚相待的情怀。我已58岁了,却能交上你这样的朋友,若不是缘分又是什么呢?我实在太高兴了! 人生不易,我常常想起自己这一辈子的艰难,不知是怎么走过来的。不过,一切不幸、不顺都过去了,留下的是我感到欣慰的串串记忆:截止目前,我是铁一局唯一的特级教师,唯一被两次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的教师,唯一的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唯一的有15年代表生涯的人大代表,唯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唯一的先后三次光荣进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教师……这些“唯一”,对于我这个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在学校、在一局、在社会没背景、没靠山、没任何关系的人来说,谈何容易!我是教师,我要用美好的心灵和坚毅的性格来教育我的学生;我是母亲,我要用一颗善良之心和坚强的意志来教育我的女儿;我是公民,我要用宽阔的胸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来影响我周围的人;我要做出别人不得不承认的成绩,从而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所以,尽管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干扰纷纷,但我从不气馁、从不懈怠、从不游戏人生,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奋工作,不遗余力,甘愿付出,不怕吃亏,成就着我的事业,实现着我的追求,我无怨、无憾、无愧、无悔。这些感悟,仅供你参考吧! 让我们一起乘着马年的神骏,拥抱羊年的新春!愿新的一年把顺心、健康、快乐、幸福带给你!愿我们永远是朋友! 我刚参加陕西省十届一次人代会回来,会上发了一套笔,质量挺好的,也有纪念意义,我没舍得用,就送给你做个纪念吧。 祝全家吉祥如意! 中铁一局咸阳铁中 呼秀珍 2003.1.26. 二、将彼此善良的心串成美丽的项链 与呼秀珍老师相识,得感谢麦诚兄弟。冯麦诚在报社当记者的时候,跟我是同事,因他喜爱藏报,也是我的藏友,后来调到杨凌、咸阳工作,彼此没中断友谊。 我问过他,你是怎么认识呼老师的?是听了她的报告?麦诚告诉我,他在咸阳教育学院上大学的时候,早闻呼老师的事迹。同学们自发组织,邀请呼老师讲课,传经验,大家受益匪浅。那是1991年,中文系毕业班的同学们忙着联系工作,有的已经离校,可生活委员冯麦诚的手头上,还拿着从班务费中支出来的60元——请呼老师授课的讲课费。同学们散伙了,没人监督麦诚,麦诚也可以撒手不管,善良的天性和一颗真诚的心,催着麦诚主动去寻找呼老师,将彼此善良的心串成美丽的项链! 小时候,我就钦佩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欣赏《金钱》的作者左拉与画家库尔贝的友谊……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有爱心、有事业心的人交朋友,相互鼓励、相互批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终成大业。冯麦诚非常珍惜与呼秀珍老师二十二年的友谊,在呼老师这位和蔼可亲的榜样的带动下,知识的气流托着麦诚起航,他边学习、边吸收、边思考、边写作。《光明日报》、《父母必读》等报刊发表了他探索人生、讨论教育的文章;他渐渐自信起来,用心灵、用品质、用第六感觉,在接收人类社会和宇宙共创的信息。麦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离三原县城较远的陂西镇,呼老师给他写信,鼓励他深入生活,不要气馁。麦诚发现脱贫致富不仅需要在硬件上投资,农村也非常缺乏软件服务,这软件就是科学致富的信息,镇领导干脆任命他为镇广播电视站站长。痴迷信息的他,终于被调进三原报社,好比如鱼得水。家里要盖房子了,对别人来说是住宅,对他来说是在盖个人收藏馆、家庭信息库。他把收藏的报刊进行分类,编成册子,自费复印,向农民、向正在困难中起步的乡企老板、向残疾朋友无偿提供各种致富信息。把自己搜集的《做人准则》等当礼物奉献给各界友人。1995年10月,经国家公务员统一考试,他被信息和人才流动的时代,推进三原县地方税务局,为开发税源,建言献策。后被调到杨凌地税局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现在咸阳市地税局工作。 二十二年来,麦诚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研究全国优秀教师呼秀珍教育思想的一员,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孩子向安康等灾区的孤儿捐款,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和爱护公物。他在学生时代曾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教书育人时被评为“优秀教师”;进入税务系统被授予 “市级征管能手”和“咸阳市青年岗位能手”;在教育孩子方面被学校评为“优秀家长”;被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报刊多次报道麦诚收藏的故事。麦诚深感与呼老师相识乃人生福分,他还把福分分享给大家。他积极与三原、杨凌地税局单位联系,请呼老师作关心下一代教育的经验报告,又成为呼秀珍教育思想的宣传员、传播者。 呼老师是有人情味的教育家和劳动模范,她携丈夫郭士成先生,前后多次来三原县麦诚家,就像到乡下看望亲戚似的,又依然离不开教育的主题,为麦诚的宝贝儿子带来书包和文具,并与孩子亲切交流。在麦诚家郁郁葱葱的小院子,我为呼老师夫妇和麦诚一家拍照,将友谊定格成永恒的美好的画面。 三、愿我们永远是朋友! 表面看,我程翔似乎有点儿“斯文”;心里,喜欢水浒好汉。待人热情,好交朋友,人到中年,本性难移。慢慢发现,周围环境悄悄在变化,人的世界观也在变化。我这有上进心,有责任感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身旁不少大小亲朋,精神上、思想上、道德上在滑坡,甚至已经走向堕落,即使他是你的亲人,你好像无法伸出手拽他一把,因为许多人都举着漂亮的多元化的外框。酒肉朋友比比皆是,真心朋友实属难得。麦诚之所以是我的兄弟朋友,因为他心里埋着一颗善良的种子,因为有爱心讲奉献的呼秀珍老师是他的良师益友。 从小喜欢写写画画的我,很容易瞄准古今文学艺术大师。年轻时看中人家的天资,后来才走进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不管是文学艺术家、科学家、开明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共同的特质是奉献。三原出了个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不少书家喜爱他的标准草书,我透过他的艺术作品,看到于先生爱乡爱国的情怀和奉献精神!曾在于先生创办的民治小学读过书的我,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继承、传播于先生的奉献精神。艺术也是一种辛苦的劳动,将艺术推向市场当然是大好事,希望热爱艺术的同仁物质上、精神上大丰收,两者不可丢掉其一哟。 事业上要获取成功,首先要付出。原本的理想是当大画家、大作家,后来我降了格,甘愿为人才、为百姓、为社会当服务员。当记者难哪,难的是必须抹掉嫉妒之心。嫉妒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别小看小小的嫉妒,能酿成大祸大灾。干记者这一行,不仅不能嫉妒别人的优点,恰恰相反,得把众人的优点编织成大花篮,优秀的记者,把百姓的喜怒哀乐,当成自己的喜怒哀乐。退一步海阔天高,从部队退伍回到小城,生活的空间好像小了,思考的空间反而更大了。在三原工人俱乐部工作期间,免费为全县举办十余次书画展;到三原报社,长年自购采访设备,发现、采访、宣传本地人才。98抗洪,奔赴一线;5.12大地震,用相机记录灾情,用图像和文字歌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把三原人物、历史、文化、环保通过《人民日报· 海外版》、《解放军报》、《农民日报》、新西兰《华页》和《东方时报》、法国生活资讯网等媒体,推介向海内外,作品并多次获奖。从1976年开始,坚持每天写《程翔日记》达千万字,写日记成为修炼身心的好方式。多年来,在文学、哲学、美术、书法、摄影、新闻、收藏方面取得的成绩,得归功于《程翔日记》。《程翔日记》是苍天赐予我的美丽翅膀,海阔天高,任凭我在探索的空间自由飞翔。当麦诚告诉我,呼秀珍老师也爱写日记时,当呼老师支持鼓励我继续坚持写《程翔日记》时,我大为感慨——人生难得知己! 身居小城,照样可以领悟真谛,照样可以大有作为,照样可以利用自己所长奉献爱心,这时候,我会读懂鼓励、帮助我们成长的呼秀珍老师。她和她的“雷锋家庭”,是真善美的自觉体现,不管社会怎么变,有呼老师这么一批人,自觉地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美德,讲爱心重奉献,成为一种高尚的审美意识和精神。中国城乡的发展,不仅仅经济建设工程要中标要上马,同时,精神建设工程不能停工!脱贫致富大快人心,问题出在物质上刚刚有好转,精神被淡化了或被扭曲了。东方文明最高境界是阴阳平衡,所以,物质与精神平衡发展,才能产生物质文明,才能创造精神文明。国家省市媒体大力宣传呼老师的事迹,陕西省妇联、咸阳市委做出关于开展向呼秀珍和她的“雷锋家庭”学习的决定,是一项有意义的张扬正气的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 雷锋叔叔、呼秀珍老师和我们一样都是常人,像雷锋叔叔和呼秀珍老师那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家庭,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大大小小的好人好事,而不做坏事,国民的素质不就大大提高了吗,中国不就成为世界上和平的文明的乐园了吗。姚明是篮球巨星,他向媒体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干啥事坚持十年就不一样了。”我跟麦诚说,呼老师爱岗敬业,奉献爱心大半辈子了,她给咱们做了榜样,咱也坚持下去,像雷锋叔叔、像呼秀珍老师那样做一辈子真善美的人。 衷心希望像呼老师给我的信中写的:“愿我们永远是朋友!”
2002年夏,在冯麦诚家郁郁葱葱的小院子,我为呼秀珍老师和她丈夫郭士成先生拍照,将美好的记忆定格成永恒的画面。 (摄影 程 翔)
2010年3月5日,呼秀珍老师和郭巧母女俩出席咸阳市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暨表彰大会,并双双荣获“三八红旗手标兵” (摄影 程 翔)
22年来,冯麦诚成为学习研究全国优秀教师呼秀珍教育思想的一员,他积极与三原、杨凌地税局等单位联系,请呼老师作关心下一代教育的经验报告,又成为呼秀珍教育思想的宣传员、传播者。
事业上要获取成功,首先要付出。程翔原本的理想是当大画家、大作家,后来降了格,甘愿为人才、为百姓、为社会当记者、当服务员。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7 05:47 , Processed in 0.0200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