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昆明陈家营保障房工程项目部青年突击队。(张彦金 摄)
因为一项民生工程——昆明陈家营保障房项目,这群年轻人,相聚在彩云之南,祖国西南边陲,一同生活、一同学习、一同工作,经历了从陌生到默契,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努力付出,唱响青春之歌,共同为工程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他们就是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昆明陈家营保障房工程项目部青年突击队,共27人,“80后”占67%,1977年至1979年出生的占20%,担负着两栋29层、三栋34层高层住宅楼的施工建设任务。 加强学习,强化业务能力 “学习是一种量的积累,为引起质的变化,要做好前提准备!”这是队员们的共识。 他们善于学习,研究测量、CAD等最新软件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减少实际操作的工作量,将工作简单化,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共同探讨工程技术难题,有时意见不统一也会争执起来,直到达成一致意见为止。他们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争做多面手,增强对多种岗位的适应性,为构建学习型项目部营造了浓郁氛围。 项目总工程师唐菘小小个头,却有着无穷能量。他率技术员白天在现场把控技术,晚上熟悉图纸,充分展开工程技术攻关,严格把关审核各种方案,使技术员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大小事他都要亲力亲为,画横道图,编排工期计划,每每布置的任务,他都要叮嘱几遍,查询过问是否落实,这是他的工作态度。经十余载打拼,从技术员到总工,有他对公司的付出,更多的是从工作中获取的经验,点滴都记录着他的成长。 项目副经理王永杰给人的印象是有冲劲,关键时刻能顶上去。他时常提醒与鼓励队员要对公司、项目有责任心,有团队意识,坚定信心,做好每件事。他要求大家在关键时刻要突出发挥自身能力,毫无保留的展示自己,不断扩展自己的平台。他个性中有极好强的一面,凡事讲求完美,他身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感染着身边每个人。 他们是小人物,却用知识和精神武装团队,誓把平地建高楼,演绎着传奇故事。 坚定信心,与项目共进退 “干工程总要遇到各种问题,如何化解难题最为关键,不能一味的苦恼与担忧。”突击队员说。受设计不稳定因素影响,基坑支护及预应力管桩施工图纸不能按时下发,导致项目处于停工状态,打乱了前期该项目制定的施工方案和阶段性工期目标,在关门工期不变的情况下,进度严重滞后,是当前该项目面临最大挑战。为此,突击队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将抢进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做,保证企业声誉不受损。 面对挫折,他们毫不退却,毅然坚守施工现场,开展“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创建活动,组织劳动竞赛,掀起大干高潮,携手并肩共同走出困境。项目部领导靠前指挥,现场办公,紧盯施工动态。在干旱、少雨、大风等自然条件较恶劣情况下,队员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争先恐后,一人充当多重角色,抓好现场管理,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工地现场机械轰鸣,“曹明清,过来放一下2#楼地下车库X号的桩位”、“刘勇,为什么土方开挖停了、1#楼的桩机怎么停着”、“收到,正在平整场地,挪移现场的桩,一会马上开始”,这样的工作部署时时在对讲机里头传来,忙碌的声音,匆忙的脚步,紧迫的工期,使大家不敢有丝毫松懈。 “越发忙时,安全教育和管理决不能懈怠!”安全总监李飞时时强调。专职安全员定时巡视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技术员也佩戴“安全员”袖章,强调安全意识,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做到忙而有序,为施工生产顺利推进做好安全保障。 零点降至,有人才从工地解决完自己手头的事回来。只要电话响起,所有队员,都不会因为是深夜而躲在被窝,他们照常爬起,赶往工地现场,解决工地存在的问题。“坚定信心,与项目共进退!”这就是队员们的工作风采。 创造快乐,美化工地生活 在多数人眼中,工地生活是乏味的,既没有都市喧嚣的热闹场景,也没便利交通。而这群年轻人有着自己的快乐,即使没快乐,也可以创造快乐,使工地生活不缺快乐。 饭后,大家,有的选择运动打桌球、乒乓球、羽毛球,有的在电视机旁收看喜欢的节目,有的在电脑旁做资料,有的聚在一起探讨工程难题。他们在自娱自乐,寻找自己的快乐,这样的工地生活并不失精彩。虽然少了茶余饭后的悠闲,但多了一份工作忙碌的充实感;虽然少了和爱人、恋人走进影院的浪漫,但多了一份奉献的成就感。 这群年轻人,提升能力,强化业务;坚定信念,追求卓越;创造快乐,美好生活;着实朴实无华! 这群年轻人,誓把平地建高楼,青春踏歌彩云南,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岂不壮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