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中国摄影报) 3月28日至4月2日,第32届国际摄影经纪人协会(AIPAD)摄影展销会在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如期举行。这个已过而立之年的国际知名摄影展销会曾经经历了萌芽、成长、发展及经济危机颓势下的曲折。近年来,随着图片市场的进一步国际化,以及部分中国摄影家和画廊在其中的介入与引介,包括AIPAD、洛杉矶照片展销会、巴黎图片展等大型知名国际图片展销会越来越为国人所了解并熟知。作为国际图片市场风向标,AIPAD的走势无疑印证着照片一级市场的兴衰举措,处身2012年的AIPAD,多年关注其走势的身居纽约的摄影家、策展人江融感到市场正在继续回暖且多有业界看点可循,而连续三年有作品参展的重庆摄影家秦文则从中发现了更多摄影家走市场的窍门和理应具备的大环境。 伴随着美国经济继续缓慢地好转,如果说去年展销会的销售结果可以显示,摄影市场已经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跌入的谷底开始走出,今年展销会则可以用“继续回暖”来形容。 今年展销会总的情况是,参展摄影家及参观人数和卖家比前两年大量增加。展场人流不断,水泄不通,交易相当活络,通过AIPAD严格审查成为正式会员的唯一中国画廊“百年印象画廊”第一天预展便成交了5幅作品;摄影作品价格普遍提高,动辄上万乃至十几万美元起价,但相对于单幅摄影作品已拍卖到400多万美元的纪录,摄影市场似乎仍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尤其是由摄影师本人亲自用传统手法洗印的老照片;当代摄影作品明显增多,为纽约展销会增添了新气象。与此同时,摄影作品的画幅扩大,不少作品看上去与绘画难以区分;摄影家更多使用数码技术创作,新媒介、新材质、新手法和新观念与复古的制作过程同时出现,当代摄影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画廊聚合 位于展销会入口中间摊位的尤西·米洛画廊最出风头。其经营策略是在纽约首先推出许多“新锐摄影家”作品的展览,以低价位起价销售,并不断到世界各地展销。这种营销方法需要慧眼和胆识,而事实证明其所代理的许多摄影家现已在国际上成名。今年,该画廊已乔迁扩容,并代理了去年不幸丧生于利比亚战火的知名摄影家蒂姆·赫瑟林顿的作品,主推其生前拍摄的美国驻阿士兵的肖像作品。 另一个引人瞩目的画廊是来自美国中部的温斯坦画廊(Weinstein Gallery),其推出了加拿大知名摄影家罗伯特·波利多里(Robert Polidori)用大画幅相机在印度拍摄的新作。这位以建筑为主题的摄影家这次将镜头对准了印度热闹的市井街景和密集重叠在山坡上的贫民窟住房,细节丰富逼真,画幅巨大,让观众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AIPAD新晋的正式成员大卫·兹维纳画廊(David Zwirner Gallery)是纽约一家重量级的综合艺术画廊。它展出的著名摄影家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的小型个展包括了摄影家尚未完成的新作《伊甸园之东》(East of Eden)。 这部作品是迪科西亚从2008年美国发生经济“大衰退”开始,拍摄该国各地的人物和场景,以反映美国处于“失乐园”状态的项目。从展出的几幅作品来看,这位摄影家改变了以往主要拍摄大城市街上行人的风格,转而拍摄室内人物和室外自然景观,但画面仍然充满戏剧性,介乎于纪实与摆拍之间。 百年印象画廊首次以AIPAD正式成员的身份参展今年的展销会,这是百年印象画廊经过近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所取得的结果,可谓名至实归。百年印象画廊这次展出了中国摄影家的两大类作品:纪实摄影作品和当代摄影艺术作品。前者包括杨延康、解海龙、王世龙、晓庄、宋朝和黄庆军等;后者主要包括刘晓芳和于筱。相对于需要对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有充分了解才可发现其价值的中国优秀纪实摄影家的作品,中国当代摄影艺术作品更受缺乏上述知识储备的国外买家的欢迎,以至于刘晓芳《记忆二》和于筱《未央》及《不愿长大》的作品反映热烈。据了解,刘晓芳一幅作品限量10张,从开价2500美元,一直卖到最后一张8500美元。 明星抢眼 今年展销会上,有几位摄影家最为抢眼。2009年去世之后才被发现的奇才女摄影家薇薇安·梅尔的作品,成为几家画廊争相展销的对象。这位曾以从事保姆为生的业余摄影家,为后人留下了15万张以上的底片。她用禄来中画幅相机在街上拍摄的照片,构图非常讲究,并充满了神秘气氛。 凯伦·诺尔(Karen Knorr)的《印度之歌》系列作品,在展销会上也让人眼睛一亮。这位美籍摄影家也有传奇一生,她在德国出生并在波多黎各长大,后到巴黎和伦敦学习艺术,目前在英国执教的同时,创作出不同系列的摄影作品。《印度之歌》是她根据印度动物寓言,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印度皇宫十分细腻的室内建筑作为背景,并利用数码技术将她拍摄的各种动物植入到这些场景中,让人产生时空错愕的感觉。 肖像是今年展销会最多的摄影种类。塔姆·特兰(Tam Tran)是一位越南裔美籍年轻摄影师,她的自拍像利用不同表情和服饰来探讨自己的身份和个性问题,让人联想到已故华裔摄影家曾广智的作品。特兰的作品曾入选2010年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双年展,并包括在目前正在美国国立肖像博物馆展出的“亚裔美国人肖像摄影展”中。凯丽·康奈尔(Kelli Connell)的“双重生活”系列作品,似乎是在记录两个女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瞬间。事实上,这些场景既有摄影家自身的经历,也有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电视中所看到的场景。它们由同一个模特扮演,并用至少两张底片扫描后通过PS后期合成。作者利用数码技术营造的栩栩如生的情节,增加了叙述和再现的可能性,不仅探讨了自我的身份认同问题,并为观众提供了思考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的性别角色和心理矛盾等问题。 配合今年以“当代俄国摄影展”为主题的休斯顿摄影节,有多家画廊推出了俄国摄影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去年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展出的伊万·米哈伊洛夫(Ivan Mikhailov)的《游乐场》系列作品。此外,阿根廷瓦萨里画廊、纽约专营拉丁美洲摄影家作品的思罗克莫顿艺术画廊等也纷纷带来了来自拉美、非洲等地摄影家的作品。在越发全球化的世界里,摄影这个无国界语言,显见已成为当下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媒介之一,AIPAD也正在从以展销欧美摄影家作品为主,逐步转向关注世界五大洲的摄影家。 新锐瞩目 为让收藏家及观众更多了解世界各国摄影发展动态,展销会主办方本次邀请《美国艺术》杂志主编琳赛·波洛克(Lindsay Pollock)主持了一场专题讨论会,由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高级策展人克里斯多夫·菲利普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摄影部策展人萨拉·麦斯特(Sarah Meister),以及耶鲁大学美术馆摄影部助理策展人乔舒亚·庄(Joshua Chuang)主讲,题为“策展人的人选:新锐摄影艺术家”。他们基本上认为“新锐”与艺术家的年龄没有直接关系,更多是看他们的作品是否有新意,而且是否能有持续的影响力。 菲利普斯认为,当下世界各国优秀摄影艺术家层出不穷,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因此,对策展人提出了更多挑战,需要他们有国际化的视野,定期参观一些他们认为有潜力艺术家的工作室,来考察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新作品的动向,并从中发掘一些真正成熟的作品。当被问到他对当下中国年轻摄影家的看法时,菲利普斯非常谨慎地指出,如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近年来,中国年轻摄影家出现了许多有趣的作品。以现居北京的林志鹏创作的记录摄影师自身与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瞬间的、关注年轻人状态的《我的私人百老汇》作品为例,菲利普斯认为,这位曾经在时尚媒体工作的自由摄影师作品有沃夫冈·提尔曼斯和特里·理查森的影子。 萨拉·麦斯特表示,她一直在关注世界各国摄影的发展动态,常常依靠各国当地策展人的推荐来了解那里的摄影家。她指出,MoMA每年举办“新摄影”展,便是不断推出世界各国的新锐摄影家作品。她提到,上海双人组“鸟头”的作品继去年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之后,将包括在今年秋天举办的“新摄影”展中。她认为,“鸟头”的作品表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片段均能成为艺术。 乔舒亚·庄说,在这个影像泛滥的时代,他专注于思考的是对当代摄影产生重大影响的摄影家及其作品,同时,他也关注与耶鲁大学美术馆摄影藏品有关联的当下年轻摄影家作品。他指出,年轻摄影艺术家现在大部分采用数码摄影和技术创作,除了ICP等几所艺术院校仍在教授黑白摄影和暗房技术之外,大部分院校已经废除暗房,而且与数码摄影相关的课程大量增加。 三位主讲人均认为,虽然传统的摄影手法仍然会存在下去,但当代摄影的发展趋势已完全走向数码化和网络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摄影和照片的定义。的确,从今年AIPAD的展销会来说,便能看到从摄影术发明以来不同时期创作的各种类型的摄影作品;同时,还能看到利用不同手法、材料和媒介创作的最新作品,如拍摄谷歌街景现成图像的作品,以及用多媒体展示的影像作品。总之,在看完展销会中制作精良的各种不同风格作品之后,你会感到,摄影的所有可能性似乎已经被世界各国摄影家玩遍,同时在看到许多新的摄影观念作品之后,你又会感到摄影的可能性是无穷的。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1 20:55 , Processed in 0.02544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