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官兵与留守儿童玩游戏。
4月23日,**官兵为留守儿童赠送书籍。
4月23日,**官兵给留守儿童补习功课。
4月23日,**官兵跟留守儿童一起唱歌。
4月23日,**心理医生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
4月23日,留守儿童吃上了“营养晚餐”。
撰稿/摄影 邓刚
多年来,驻守在贵州大山深处的**黔南支队五中队五班官兵把驻地翁拱寨留守儿童当亲人,与他们同学习、同娱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目前,寨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少关爱和教育。五班战友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定期联系留守儿童到部队与官兵团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安排学习成绩好的战士帮助他们辅导功课,重点高中生、大学生逐渐多起来了。
一
“读书也白搭,不如种庄稼。”这是翁拱寨老人们的思想,导致该寨的教育一直落后。
前几年,正在上初一的吴丽每天放学回家后父母就叫他上地里干活,经常都干到深夜,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也一直下滑。五班官兵得知情况后主动登门给吴丽父母做工作,给他们讲解了读书的重要性,宣传了九年义务教育,给他们说明了家教知识和教育子女的职责,使吴丽能够好好学习,后面考上了县重点中学。读完初中父母就让其外出打工,得知消息后,五班官兵找到吴丽爸妈,给他讲解了读书的重要性,
自五班组建以来,官兵们经常利用上级配发的放映机、电视机对村民们进行文化教育,把图书室对村民们开放,为村民们办起了“联心夜校”,让大学生士兵担任辅导员,给村民们补习文化知识。起初,对学习早己麻木的村民对此并不感兴趣,开课的第一天,前来上课的仅有5名“学生”。为了吸引住村民,五班官兵特意买来《农作物种植技巧》《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边讲解边示范,这个消息传进寨子里后,老人小孩都来参加夜校学习了。如今,“联心夜校”已成为大山深处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十年来,先后有46名村民在这里摘掉了文盲的帽子,科技种田、科学致富之风在这个古老的村寨悄然兴起。重点高中生、大学生也逐渐多起来了。
二
在五班操场边草地上,经常能看到支队心理医生徐凯和几名留守儿童相聚在一起,谈学习、谈生活、谈心情、谈理想……。今年4月,徐医生了解到不少留守儿童因家庭变故等原因性格孤僻,有些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此,他经常给孩子们开展“心理辅导课堂”,通过谈心、心理辅导讲座、组织有益健康的活动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教育。还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矫正和疏导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随时掌握他们的身心变化。除徐医生定期来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外,五班官兵也随时找留守儿童谈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正面引导他们好好学习,教育他们注重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并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中午了,农民还在地里干活。”
“我们吃的每一顿饭都是农民们辛苦而来的”
“我们要节约粮食,不能浪费”……
在五班学习室,几个学生争着回答问题。
在饭堂,官兵们争着把好菜往给孩子们夹在碗里,急得他们连声说:“够了、够了,谢谢叔叔!”。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官兵们就准备丰盛的早餐和午餐,让寨子里的留守儿童来一起吃饭,他们都给同学说**部队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三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石兴驰上学读书......”,这是几年前官兵们在为石兴驰捐款时的情景。石兴驰出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家庭,父亲因病早逝,母亲面对破碎的家,悄悄远走他乡。在她7岁那年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她年幼的肩上,每当她看到同伴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读书,她站在村口张望,眼角里泪花转动。
战友们你50、他100的捐款圆了石兴驰的读书梦。从此官兵把资助石兴驰读书,解决她家的困难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尽管官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官兵们对石兴驰的关心始终没有停止过。记者在五班捐款助学记事本上见到官兵们十年间向石兴驰捐款捐物价值13560元。
2009年寨子里考起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大学生---陆永丽,由于她家境贫穷,随时面临着失学的危险,中队官兵得知消息后,每学年为她捐款两次,甚至部分家境同样贫困的战士也拿出了自己微薄的津贴。
他们捐助对象不仅石兴驰、陆永丽,还有很多很多!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7 16:11 , Processed in 0.0277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