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论纲》作者史善刚的女儿史东芝和儿媳齐月明双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2012十大文化符号中奖人谜底大起解 康留国摄
一等奖得主史东芝没有露面,其女儿张静媛代领奖品。康留国摄
洛阳“十大文化符号”投票获奖作者引发热议 《河洛文化论纲》作者史善刚的女儿史东芝和儿媳齐月明双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康留国摄
重磅推手解读洛阳十大文化符号获选理由 。 康留国摄
洛阳十大文化符号揭晓之后,引起市民的广泛热议。连日来,坊间一直流传,是谁全部猜中洛阳十大文化符号?洛阳十大文化符号是众望所归,还是民间炒作?投票获奖者是集思广益,还是投机取巧? 2012年6月9日下午, 针对大家关心的有关问题,主办方市史志办、洛阳理工学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和从12万张选票中产生的一、二、三等奖得主及幸运奖代表等20余人齐聚一堂,讲述他们投票背后的故事。 重在过程 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 活动举办方从投票者中抽出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获奖者分别获得由洛阳根在河洛营销有限公司提供的总价值1728元、1128元(或由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价值约1380的精品牡丹瓷花盘1件)、408元的根在河洛酒,所有获奖者还获得了由洛阳地方史志办公室提供的一套价值247元的图书,包括《千年帝都 百代帝王》和图说洛阳系列图书之《古墓》、《文物》、《人物》。 此外,活动举办方还抽出了100名幸运参与者,他们获得了价值68元的根在河洛酒及价值48元的图书《千年帝都 百代帝王》。 《河洛文化论纲》作者史善刚的女儿史东芝和儿媳齐月明双获一等奖和二等奖。一等奖得主史东芝没有露面,其女儿张静媛代领奖品。二等奖得主齐月明也没有露面,由夫君代领奖品。史善刚何许人也?现为洛阳理工学院国际易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洛阳著名研究河洛文化专家、历史学家、易学家。看来老子英雄儿好汉,此言不虚。 据不完全统计,从活动开始到评选结果公布,市民的参与热情令人感动。比如,在寻找洛阳符号阶段,参与网民超过40万人次,假如其中90%是洛阳人,就有36万之多。相当于西工区的总人口(西工区总人口372 917人),相当于洛阳市具有大学学历人口的70%(洛阳市总人口6 549 486,大学以上的513 227人)。他们的举动,折射出了洛阳人的文化自觉。许多人投票时,或夫妻相商,或父子共投,或祖孙三代召开家庭会议共同决定,无不凝聚着作为一个洛阳人的责任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十个符号实在包容不下厚重的洛阳文化。”这是绝大多数投票人和专家的心声,很多投票人在投票的书信中写道,投票时,总是不小心就多选好几个,在很多重量级选项不断退出评选时,大家总是忍不住惋惜,为了评选出最能代表今日洛阳的十个文化符号,难免留下很多遗憾,但此次评选活动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最后的评选结果,而是通过评选的过程,唤起大家对河洛文化的思考,对我们身处其中的厚重河洛文化进行盘点,进而激发洛阳人的自豪感,树立起构建文化强市的信心,重振千年帝都雄风。 文化符号是城市软实力 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获奖作者认为,作为一个历史厚重的城市,洛阳文化符号众多,应优中选优,这对提升洛阳市的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来学斋认为,文化符号是一个城市形象和记忆的重要载体,是一切物质、精神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体,评出真正叫得响的本土文化符号,可提升洛阳市文化资源的附加值。文化符号的评选,可进一步挖掘洛阳市的文化能量,提升城市吸引力,根据文化符号开发出的文化产品也有利于增长经济效益。 文化符号区别于城市名片 洛阳有五千年文明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符号灿若星河,此次评选出的十大文化符号只是其中的代表。 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李焕有认为,有不少市民提出将十三朝古都、牡丹花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等作为文化符号,但这混淆了符号与名片的概念,因为这些都是比较笼统的大概念,属名片范围,符号则是具体的标志物。城市名片是用来与外界交流、宣传时值得洛阳市骄傲的东西,而符号则是洛阳市自身特有、具有某种精神或文化意义的较为具体的事物。 怎么理解“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是一个地域乃至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经过时间洗涤之后沉淀下来的客观物质或主观精神的精华,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因此,符号是否具有文化性,必须具备3个特点:1.地域的独有性,也就是洛阳这个区域独有的;2.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沉淀;3.具有“精华”特质的标志物。按照这样的理解,这次评出的洛阳十大文化符号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就是“东方红拖拉机”这个现代文化符号,从时间上看,也有50年之久。如果说其他的历史文化符号承载了洛阳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那么这个符号就代表了洛阳这座城市具有的发展活力。 此次评选出的文化符号,比如河图洛书、周公等距离老百姓的生活较远,怎么认识的? 由于洛阳历史的厚重,有些灿烂的文化还停留在专家、学者的研究层面,没有真正走进普通百姓之中,但这些文化符号所涵盖的文化影响面大,甚至可以说具有华夏根文化的担当,比如周公,是华夏礼乐文化的创始人;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二里头遗址,是华夏第一王都,等等。普通市民对这些文化符号的内涵知之甚少,正好给洛阳市文化决策者提供一个沉重的课题——文化引导任重而道远。 从其他地方评选出的文化符号看,大都侧重古代忽视现代,而洛阳十大符号中出现了现代符号,是怎么考虑的? 辉煌和灿烂的古代文化,沉淀出的文化符号常常给人们一种敬仰之感、一种信赖之感、一种渴望解密之感,所以历史文化符号得到人们的认可是必然的,不可厚非。现代文化符号,是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东方红拖拉机,是新中国成立后洛阳人甚至全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农机工业的标志和美好的记忆;它是华夏文明得以传承的活的标本。其实,对于洛阳,人们在为这座城市具有的辉煌历史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培育出更多的响当当的当代文化符号 有的符号对应单位不止一个,如何恰当处理的? 洛阳市委常委史秉锐说的好,洛阳十大文化符号,是洛阳市的整体形象代表,是属于全市人民的。一拖集团党委书记苏维珂说,虽然东方红拖拉机入选了洛阳十大文化符号,他不仅仅属于我们一拖,更是洛阳工业企业的代表,应该属于洛阳的工业行业。两位领导的观点,高屋建瓴,澄清了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糊涂认识。 此次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评选洛阳十大文化符号,最有价值的是给市民提供了一次提升文化素养的机遇,是对洛阳文化产业制定发展方向的有益参考,是对洛阳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找到了具体可感的承载物。相信,这次活动的影响是深远而有意义的。 这次评选是否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呢? 遗憾和纠结一直伴随着评选活动的始末。这种遗憾和纠结,来自于洛阳文化符号众多难以取舍。在市民评选的基础上,组织了多次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在座谈期间,与会代表各抒己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不是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而争,而是都想用自己的担当推荐出真正能代表洛阳的文化符号。最后,洛神,落选了;邙山古墓群,落选了……落选的几个文化符号,也都是洛阳的唯一。时至今天,每当谈起这个话题的时候,还有心痛的感觉。 洛阳十大文化符号获选理由 华夏文明的源头——河图洛书,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中国造酒鼻祖——杜康,礼乐文化创始人——周公,祖庭释源——白马寺,武圣林庙、祈福圣地——关林,世界艺术瑰宝——龙门石窟,国色天香、百花之王——牡丹,中华名宴、河洛佳肴——水席以及共和国农机长子——“东方红”拖拉机,经过广泛的推荐、筛选和评定,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最能体现洛阳人文渊薮、彰显洛阳精神蕴涵的十大文化符号(排名按历史年代顺序)。 一、华夏文明的源头——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中国字形文化的原始图案,是我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第一缕曙光。它以术数形式对宇宙万物进行有形图解,演化出包罗万象的深邃哲学,对人类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传在七八千年前,一只龙头马身、背负图点的神兽出现在孟津境内的黄河边,人文始祖伏羲由此受到启迪,开创了一系列文明事体,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大禹时期,一只神龟出现于洛宁境内的洛水中,其背有纹,阴阳错综,具逆运变化之道,只用了9个自然数,便排列成一个正方形,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九宫图,其奇妙的结构和无穷的变化,令中外数学家叹服。河图洛书的传说具有华夏文明源头的意义。 二、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今偃师市翟镇二里头村,这里曾是夏朝的都城。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宫城,拥有最早的城市干道网、大型宫殿建筑群、宗教祭祀设施以及青铜礼乐器群、青铜兵器、青铜器铸造和绿松石器作坊等,是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 二里头遗址开创了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有“华夏第一王都”、“中国文化元素根据地”之称,为历代都城建设留下了雏形和依据。1988年,二里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中国造酒鼻祖——杜康 杜康是中国白酒的酿造鼻祖,是中国酒文化的奠基人。 杜康系黄帝时代人,初为黄帝属下的牧羊工。他从“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中得到启发,经反复研试,得酿酒之秘,造出第一杯秫酒,遂被黄帝提拔为宫中的膳食官,即“宰人”。 在人们觥筹交错、自斟自饮之时,酒文化得以形成,“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成了酒的代名词。 据考证,当年杜康的造酒地位于洛阳市汝阳、伊川一带,至今当地仍有杜康村、杜康河等地名佐证。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作出“复兴杜康,为国争光”的指示后,洛阳市立即恢复了杜康酒的生产。杜康与洛阳市渊源深厚。 四、儒家思想奠基人——周公 周公是与洛阳结缘最早的古代先贤,是洛邑的第一位营造者。 周公营造洛邑并极力说服周成王定鼎于此,称得上是洛阳的“城市之父”。他制礼作乐,确立较为全面的社会秩序,建立一整套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典章制度。此外,周公的思想体系对后世儒学影响极大,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被誉为“元圣”。 “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其厚德丰功,彪炳史册。 五、释源祖庭——白马寺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方寺院,有中国佛教“释源”和“祖庭”之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景点。 因“白马驮经从西域而来”,白马寺得名,其意象优美,点出了佛教东传与僧人涉远讲经的艰辛与执著,具有审美意义和宗教意义。 白马寺的修建,不但为中国寺院布局形制提供了蓝本,而且标志着以汉译佛经为特色的佛教开始融入东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意义深远。 我国佛教界僧众对白马寺心向往之,而洛阳先民又把“马寺钟声”列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六、武圣林庙、祈福圣地——关林 关林是埋葬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矗祠庙,后有墓冢。 此处为关公钟灵之所,游客至此,心存敬畏,焚香祭拜、追思英雄,这里是直接体现关公信俗的场所。 关林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关庙,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关公圣域。忠义仁勇的关公精神、千秋彪炳的英雄品格,都在这里一一彰显。 关林是人们祈福纳祥之所、顶礼膜拜之地。近年来举办的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祈福。 七、世界艺术瑰宝——龙门石窟 龙门,古称伊阙,伊阙关为洛阳“八关”之一,隋称龙门,“龙门山色”居洛阳八大景之首。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之后历经唐宋两代,经过400年的开凿,现共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多尊,碑刻题记3600多件。 龙门石窟以丰富的艺术留痕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古阳洞、宾阳洞等洞窟尽显石雕技艺,《龙门二十品》汇集魏碑精粹,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宝相庄严、面容端丽,享有“东方维纳斯”之誉。 自20世纪90年代起,洛阳市开始对其周边进行封闭绿化、开展石窟艺术保护工作,并开发研究其文化价值。2000年,龙门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是我国5A级旅游景区。 八、国色天香、百花之王——牡丹 牡丹,是洛阳胸前的一朵花;牡丹,是百花园中的花王。 古人早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今人也有来洛赏牡丹的情结。牡丹的雍容华贵有富贵祥瑞的寓意,吻合国富之意,代表民强之俗。 洛阳每年的牡丹文化节弘扬并拓展了牡丹文化,使这一美丽的“徽章”更具洛阳特质。人们一想到牡丹,就想到了洛阳。 九、中华名宴、河洛佳肴——水席 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洛阳的气候有关。洛阳属盆地,雨量较少,春夏干燥,冬季寒冷,民间饮食多汤类。人们就以食酸辣抵御寒冷,进汤水补充水分。 水席用料多为家常蔬菜,制作起来经济实惠,民间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便创出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特色风味。 水席重在用汤,“烹饪之道,料为膳之本,汤为膳之神”。料不好汤好,人间俗食化为上品;料好汤不好,四海奇珍如废物一样。天下厨子,不怕采料,就怕用汤。厨艺要诀在做汤,汤之要诀在用水,水席百料水为王。天下有千种宴也,唯洛阳水席敢以水为主料,绵延千年,一水贯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洛阳之水养大水席。 十、共和国农机长子——“东方红”拖拉机 “东方红”拖拉机,是一个最具当代特色的文化符号,被誉为“新中国农机行业的排头兵”、“新中国养大的最受农民欢迎的‘铁牛’”。 从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驶下生产线开始,中国农民就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作业方式,中国农耕史由此掀开了新篇章。 50多年来,“东方红”拖拉机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数百万台各种类型的拖拉机遍及全国各地和世界几十个国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和广泛的知名度。“东方红”拖拉机因此也被称为“走动着的洛阳制造标志”。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7 16:26 , Processed in 0.0207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