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收藏,资本的新机会?
薛蛮子并不是第一次进入摄影收藏市场,中国摄影收藏经历2003年至2004年的启蒙阶段,2006年至2008的高速发展,2009年前后的调整期,薛蛮子自己谈及这次收购,只说是个人兴趣,但是联想起5年前薛蛮子、马未都等携美国风险投资杀入摄影市场时的情形,摄影收藏市场是否将迎来新的资本杠杆? 圈地运动,摄影托拉斯的野心 “几年以前我投资了一家公司叫影像国际,通过像版画一样,销售有限量的原版照片,做现当代中国摄影艺术家的作品收藏,从这个角度来做一个影像收藏。”春拍结束后,薛蛮子对记者说。 2006年,在中国成立仅8个月的“影像国际”宣布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国摄影作品的经销商,这家美资公司有着令人称羡的实力和团队,美国数据集团(IDG)和美国还拿投资基金(SIG)等国际一流投资人高达数百万美元的联合投资,董事总经理为薛蛮子,艺术投资顾问为马未都;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的邵元元是市场专家、整合营销及电子商务界的精英,任影像国际的运营官,以及拥有上海交大工学学士和芝加哥大学MBA的首席运营官、曾担任谷歌分析师、IBM风险投资分析师,现任英特尔投资中国区总监的饶洪。 “第一次收藏是因为马未都,因为和马未都先生聊天,我开始觉得摄影收藏很有前途,当时我连拍照片都不会,得知纽约苏富比、佳士得每年有若干场照片拍卖,初步了解摄影这个艺术门类。”薛蛮子回忆,“第一次是我们做“影像国际”的时候,一个法国驻中国的总领事他去世了,他的一大批摄影作品收藏全卖给我们。”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投资影像国际也是马未都给薛蛮子提出的建议,与相对成熟的书画等其他收藏市场相比,市场容量较小的摄影收藏显然更容易形成垄断。 曾经,影像国际主要参与者邵元元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描述过影像国际的7项工作:1、在北京建立中国第一家专业的摄影博物馆,面积在2500平方,未来会在博物馆开始各种专题性、主体性展览;2、筹建国际顶级的制作中心,预计在2006年4月投入使用;3、拟出版中国第一部影像投资典藏宝典;4、举办系列展览;5、在海外举行专业摄影拍卖会;6、在北美、欧洲建立办事机构,帮助中国摄影艺术作品找到海外市场;7、建立全球最大的中国图片、影像艺术投资典藏门户网站,已经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 著名摄影师、策展人石志民曾任影像国际影像中心的负责人,当时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影像国际以资本运作的方式进入摄影收藏领域,吹皱一池春水,使摄影收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据业内人士称,“薛蛮子当时找的摄影界的收藏顾问,帮划定在中国圈地,圈那些摄影师,圈的这块地不好,他把几乎风光的、纪实的、商业的,有点儿艺术的、观念的整个圈出去了,他圈了那么一个东西,他们想干大的,想托拉斯式的,把战线拉得太长了。” 为了实现这个圈地范围,薛蛮子几乎要囊括所有门类的摄影家,当时他还找到李振盛。李振盛在文革时期曾经是《黑龙江日报》的记者,拍摄了大量的文革题材摄影作品,1987年他的作品在国内公开发表了一小部分,随即被美国人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发现后,带到美国。后因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英国费顿出版公司(PHAIDON)出版的《红色新闻兵》的画册而扬名,《纽约时报》等美国各大报纸都用整版、跨页的篇幅刊载他的作品。有人评价说,“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人能写进世界摄影史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李振盛。” 薛蛮子自然绕不过这样的摄影家,影像国际承诺代理李振盛的作品,并且通过一场以香港回归十周年为主题的展览预热,地点就设在观复博物馆。但是因为没有推出李振盛最著名的文革系列作品,以及其他原因,据说这次展览效果并不成功。其中还有一个段子,李振盛本来预计能通过影像国际的推广获得一笔收入,所以按揭买下鸟巢附近的一座房产,薛蛮子和马未都都让李振盛放心订购。然而这次展览之后,李振盛的作品还没有得到充分推广,影像国际却悄无声息了。 超前的影像国际模式 影像国际成立一年多之后,人们再次登录官方网站,突然发现已经注销,关于影像国际的消息也很少,最终影像国际在没有任何声明的情况下彻底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当时不幸的就是我们国家老百姓不相信任何人,他不相信这个东西只印八张、十张、三十张,不相信这种模式,很多的版画类的艺术品都是按照有限的版的模式进行的,结果摄影好像没成功,但是养成了我对摄影作品深切的爱好。”回忆那段经历,薛蛮子说道。一个理想的商业模式,带着强大的资本力量,却遭遇了中国摄影收藏的发展阶段的困境。 “主要还是以资本运作的方式扮演一级市场的角色,推动、代理艺术家。”石志民总结影像国际的模式时说道,影像国际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画廊和图片社的形态,在一级市场上代理并推广画家,但规模和方式又与画廊不同。加上吸收了一定图片社的功能,西方的图片社大多用代理摄影师完成拍摄任务,或者利用图片库代理版权使用,而影像国际则代理艺术家的作品库,影像国际的不同在于通过大量的代理版权,针对的不是媒体等图片需求,而是更广大的收藏市场。 在影像国际前参与者饶洪看来,影像国际实际是统合了一线和二线市场。影像艺术产业在中国很弱,很多地方不完善。在国外是摄影师自己制作,在中国,因为摄影师缺钱,不可能为一二张作品精心装裱成集的,这一工作只能是我们承担。另外,国外投资者愿意有实力的基金或机构担保产品质量。这样,影像国际就形成了从摄影师到收藏者,制作、流传、出版、销售的全过程产业链条。邵元元认为有些作品在一级市场能够形成一定潜质时,影像国际会将其提到二级市场,针对细致的市场方向和成熟度来运作。 然而在其签约的120名中国摄影家中包括吕厚民,王文澜,于云天、贺延光等国内较为熟悉的摄影师,无论是资深摄影师还是无名摄影家,均经过影像国际从每位摄影师作品中挑选10件,以每件250美元,限量30张以内的条件进行销售。对于其中的销售情况和回报率,我们虽然很难得出一个确切的数据,然而据其中参与的摄影师表明,其整体销售情况一般。 谈及影像国际由盛转衰,石志民说道,直接原因在于“某个主要股东个人行为非常不规范,过于急功近利,把公司的东西不断地往自个儿的腰包来揣,使得公司很难作为一个公司更好地运作下来,影像国际当时打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本来是可以盖高楼的,前边做的工作都是在打基础,基础打好了,这个楼还没马上盖,就因为这些东西很难继续下去了。”对于外部的发展欢迎???,他也认为,公司的成败与产品、商业模式是不是适合这个时机有关,“咱们讲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比如说市场不成熟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大家认识、培育的一个过程,这个东西有很多因素,如果好比互联网也是这样,刚开始做的人,最早有想法的人,不一定都是成功的,很多方向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他没有成功,他成为牺牲者,实际上他也成了探索者。” 金融危机给2006年兴起的摄影收藏热潮泼了一盆冷水,除了华辰的影像拍卖专场通过老照片的突破口获得生存空间外,其他拍卖行和影像国际这样的大型机构纷纷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文澜说:“收藏市场当然是受经济形势的影响。比如我拍的那些自行车照片曾在百年印象画廊展出,买照片的大都是外国人,这几年外国人买的也少了,说明西方经济危机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像国内这些藏家收藏照片是非常少的。” 蔡萌分析,“中国摄影史写作,现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只写到了1949年,49年以后的摄影史写作还没有真正开始,其实49年以前那段写的也不是特别好,整体现有能作为我们参照的背景知识非常有限。说句开玩笑的话,可能这些人收老照片也是因为49年以前的摄影史写作比较完善,大家还有那么一个文本作为参考,有点儿关系。”中国没有建立以摄影艺术价值为核心的收藏标准,以及信用模式和体系,转向老照片的题材似乎成为一种必然,这种题材上的限制也可能成为制约资本圈地的重要因素,资本的规模化运作似乎显得有些超前。 再次进入价值洼地? 如果说影像国际勾起了薛蛮子对摄影作品的兴趣,那么老照片的收藏可以看做是薛蛮子收藏的一个趣味转变,他此举大手笔进军摄影收藏是否带有目的性还不得而知,薛蛮子表示“对我来说收藏首先是爱好,如果你为了回报率,比摄影收藏高的门类有很多。收藏本身要有爱好,有爱好才会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增加知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天天考虑今天涨多少、明天涨了5%、又涨了双倍,这事就变成一个累活了,失去了很多收藏的乐趣,收藏的乐趣到最后一定不是这样的,好的艺术收藏品被广大艺术同好者认同而产生共鸣,事后得到价格上的增值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如果纯粹光为了增值去做这件事还不如去找别的投资,有比这个更容易赚钱的机会,收藏中间很多的天真、童趣,完全纯粹挣钱不用收藏,直接挣钱去最好。” 然而,就整体表现而言,摄影作品投资回报率却优于多数传统艺术品。根据Artprice的统计,从1990年7月以来,摄影作品的价格整体涨幅在艺术品价格网分类统计的包括油画、雕塑、当代艺术品和战后艺术品等十大类中位居第一位,同时也跑赢了全球艺术品综合价格指数。 “中国摄影拍卖市场从我来看,现在仍然处在培育市场的阶段。它的整体成交数额还是相对于中国绘画,相对于当代艺术它还是一个处在比较小的基数上。”石志民分析。以华辰的影像专场为样本,2006年首场拍卖中,入拍的132幅作品成交总额约250万元,成交率约为63%,到2008年之后,一度成交率下降到40%-50%。今年成交率回归63.78%,成交额也上升到703万。 西方在现当代摄影作品上的标杆式成功,显然给中国以老照片为主的摄影收藏有了新的努力空间,华辰拍卖公司影像部经理李欣谈及这次现当代作品少,但实际上正反映了中国影像拍卖市场走向成熟。拍卖作为艺术品二级市场,只有两种藏品可以进场,一是稀缺资源,二是价格低于价值,加之有两个以上的买家感兴趣,这样的拍品才可能通过拍卖,让出价高者得之。现在是什么概念呢?现当代作品基本不是稀缺资源,在一级市场还可以找到,这样的藏品就不适合拍卖市场。“当然,拍卖市场还具有定价和传播的功能,不过我们也就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到上海画廊也好,北京的画廊也好,其实没有更多的成熟的,可以进入拍卖层面的藏品,那些比较好的新面孔,前些年已经做了,如果又来了,视觉疲劳,也缺乏稀缺性,大家可能说你怎么老是这套东西,没完没了。”李欣也说,华辰下一步重点还是要做当代影像,这个方向绝没有任何改变。薛蛮子的收藏,或许引发的资本进场将撬动这个市场的哪个版块,一切尚未可知。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9 13:56 , Processed in 0.0230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