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李馨曌很偶然,但是这个80年的女摄影师,高挑的身材,开朗的笑容给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以至于我自称为她的“粉丝”。她的作品,成熟且有独特的风格和手法,仿佛就能从作品中看到被摄者的内心世界。--编者
作者李馨曌(右) 作为一位摄影师、旅行家和自然主义者,我不停的寻找纯真世界,当意料之外的美丽场景突然进入我的世界,那仿佛就象我的生命花园里出现色彩缤纷的奇花异草,让我深深陶醉,安慰我的心灵,忘记旅程中付出的艰辛与危险。--李馨曌 李馨曌代表作品 访谈 Q: 为什么会选择摄影为自己的职业呢?大学时期你学的是服装设计,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大的专业转变呢? A : 女孩子小时候都喜欢漂亮,所以8岁的时候我立志成为一位时装设计师。我从小还有个愿望就是可以当战地记者,比较有冒险精神,这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小的时候父亲对我的教育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我从十岁开始,每逢暑假就会跟随父亲全国旅行。18岁以后,我就开始独自旅行。在我看来父亲是个标准的“文艺青年”,他虽然是中医,但是琴棋书画也很在行,我从小学习绘画,在旅行中也习惯了什么问题都自己负责自己做决定,所以说从小就被父亲无形中培养成一种独立坚强的性格。我以后也会这么教育我的孩子们。25岁的时候决定离开辛苦工作了两年时尚圈,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与名利场格格不入,虽然当时我工作的很出色,上级也非常重视我提拔我,提供很多很好的锻炼我的机 会,工作第三个月就派我到香港工作,这对于国内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不多见。但那种表面看上去很风光的职业,让我觉得毫无意义。有部电影叫《穿PRADA的女魔头》,看了那个你就是明白我为什么要离开。我辞职后看到这部畅销小说,发现原来女主角和我有很类似的性格。辞职以后,我告诉自己说,以后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发自内心的喜欢才去做。 2006年我在伦敦学习生活了半年,那半年是我人生很关键的一个转折期,所有都是未知,我必须考虑清楚自己下一步应该如何转型,可以说那段时间,生活上过得很挣扎,但心理非常很开心,因为生活的艰辛和物质的贫乏并是我最不惧怕的,每当侵泡在学校的图书馆或者伦敦那些伟大的艺术博物馆里,我的心灵就会得到慰寄。到伦敦的接近第3个月的时候,我突然找到要发展的新方向——我决定开始学习摄影 。我想尽方法进入伦敦所有著名的艺术院校的图书馆——比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开始自学摄影,那段时间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看大量的摄影书籍,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影像视野也得到很广泛的扩展。 按照国际惯例,26岁以下的青年,可以凭借证件买到特价的国际机票,所以我才有机遇能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在伦敦多住一些时日,为了省钱,我不到半年的时间一共搬了5次家,最后实在坚持不了了,记得后来回到北京的时候,身上只有5英镑还有一些硬币,现在那张印有伊丽莎白女皇头像的5镑纸币还压在我的书桌玻璃板下,纪录一段贫乏而又富足的留学生生活。 Q: 为什么当初选择拍摄这个项目呢?在很多人看来,独自前往边疆拍摄这组作品是件考验胆量和体力的事情。 A: 拍摄这个项目与当时的心境有非常大的关系,那时候我已经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很严格的学院派教育,学会了正统与扎实的摄影技术与文艺美学理论,结合我之前在伦敦的所见所思,所以我有非常强烈的冲动要去实践自己所学到的一切知识。我一直被大自然和质朴的事物所深深吸引,所以我必须逃离大都市,到一个原始的地方,用自己的眼睛去抓住让我感动的让我喜欢的人物与景色。 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隐约记得一个美国人告诉我,他去过新疆的火焰山,觉得那里很神奇,于是我就凭借他模糊的描述,决定只身前往新疆,去之前没有严谨的拍摄计划,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我只知道我需要立刻背上行囊出发!所有的未知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吸引。有时,偶尔的契机,一个人刹那的决定就会改变其一生。我研究过许多艺术家的个人传记,我明白艺术家的最佳创作年龄也许就是二十至四十岁之前,所以我必须珍惜每次创作冲动,只要上路,就离成功越来越近。2009年6月,我先是飞到乌鲁木齐,然后租车北上一路往与俄罗斯接壤的阿勒泰地区出发,看到许多广袤的美景,但我发现我还是喜欢拍摄人。北疆驰骋了一个月之后就决定南下,到了喀什。下了飞机,感觉和北疆完全不同,我又租车,在一个维吾尔族司机的带领下,一路南下往巴基斯坦边境开,这种不同的感受给了我惊喜。因为我找到了我要寻找的地方——帕米尔高原。于是这个系列的作品就诞生了。 一个人出发的时候可以全神贯注全身心的投入,完全自由自在的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不用有任何顾及,虽然会遇到各种始料不及,层出不穷的问题, 但我喜欢那里的人和景,即使危险即使辛苦,都无所谓,因为我追求的是种心灵深处的自由踏实与喜悦。为了保证作品的自由和纯粹,我必须选择最轻装上阵的方式,所以我坚持一个人完全旅途。 Q: 作为一个女摄影师在跨度为两年的时间里三次赴往新疆并在那里生活了5个多月,这个期间有没有遇到令你觉得棘手的困难呢? A: 遇到危险那是一定的,也当然遇到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各种窘境,有时候我会出现非常焦虑的状态,但我经常会突然遇到转机,遇到好心的人,问题会自然的消解,我马上又会全神贯注投入到拍摄。在旅途中,我回顾一路纪录下来的影像,我会觉得那是一种极大的成就感,继续鼓励我前往未知的地域。记得2009年,7月5日傍晚,就是乌鲁木齐发生惨案那天。我正一个人在喀什郊区的一个村庄拍摄。突然接到北京的朋友打来的电话,焦急问我人在哪里,告诉我一定注意安全,因为出现了紧张的局势。我当时完全不知发生了什么。 晚上九点多回到喀什的色满宾馆,发现人们都很慌张,之前那里驻扎了很多国际登山队,第二天就都离开了,到了7月8号,宾馆里似乎只有我一个人。在父母急切的催促下,我7月9号经乌鲁木齐转机飞北京,到了乌鲁木齐,我发现大街小巷都是荷枪实弹的特警。回到北京,我对帕米尔的美景念念不忘,所以在局势缓和的短短3个月后,10月2号就又只身前往新疆。还有被人用枪指着的经历,由于新疆地处六国交界,所以很多地区都有军队驻扎,有一次我在当地克尔克孜族小孩子的带领下爬山,那座山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不经意闯进军事禁区,不小心进入地下防空洞。还看到很多军事禁区的标志点。一下山我就被带到军营进行审问,我的相机被没收检查,我只是拍摄了一些风景,没有任何军事间谍的嫌疑,最后他们还是要求我删除所有照片,我才安全离开。 也遇到过凌晨迷路的事情 ,司机开错路,到了晚上11点,抵达了边境才发现走错了,我只好决定到唯一一家边境小客栈住下。客栈的主人是一对夫妻,还有两个六七岁的孩子,我真的第一次住那么恶劣的地方。由于地处高原,天气寒冷,只有一间大通铺的房间,里面有火炉可以取暖。到了将近凌晨12点,突然有十几个从邻国驾驶大集装箱的体格彪悍的外国司机住进来。我顿时就紧张起来,也许是种本能的紧张。这种本能的紧张是我多年来的培养出来的。我跟老板娘商量,让她给我自己准备一个独立的房间,她很为难的说,只有一个“仓库”,窗户玻璃是破的,天窗是漏的,但是门可以锁。我只好答应,于是临时搭了个很破的木床,大概睡了2个小时,从天窗飘下雪花把我冻醒…… 各种突发事件我还可以说上几十件,我发现自己的果敢与坚韧和无限的潜力。在长期的旅途中我总会与各种各样的不同民族的陌生人相遇,我明白为了完成我的拍摄项目,我必须完全和睦的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虽然有的时候我会极度缺乏安全感,也会失去很多个人隐私,有时候似乎接近崩溃边缘,但是我也总会看到非常有趣的令我兴奋和惊喜的人和景,鼓励着自己不断的前进,在长期的旅途中我学会了撇开所有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打开自己的心,学会具有耐心、冷静处理问题,融入当地风土人情,把自己的能量完全释放到作品中去。 Q: 这几年你的生活阅历和感悟在不断的变化,你有没有觉得你的摄影风格也在迁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呢? A: 变化也许会侑,但是都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在变化,并不是刻意在形式上变化。越是年轻的时候越需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决断能力,而且在做决断的时候要保持自信和对周遭事物的好奇心。我一直在努力去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顽强坚韧,同时需要懂得聆听,接收吸纳很多不同的文化,不可以过于封闭自己。我一直努力打开自己的内心,探究和理解自己到底是谁。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知道的咨询越来越多,但理解的却越来越少,我觉得“宁静时刻”是我一直努力去保持的一种状态。让自己可以侑大量时间独立思考,保持一定时间的沈静。 拍摄的时候,我会完全听从自己的内心,完全开放和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潜意识去纪录那些画面。拍摄作品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一种找寻自由,发现自我的喜悦。 Q: 除了拍摄摄影作品,你平时还有什么爱好呢?你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毕竟在许多人看来,你的生活让他们羡慕因为你可以自由自在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 A : 我在故宫旁边的一个四合院已经生活了四年,喜欢安静贴近大自然的生活方式,侑时候我觉得自己根本不像80后。我喜欢研习一些关于宗教的书籍,是对精神的寄托,“戒、定、慧”一直是我认同的行为准则。还有我喜欢瑜珈,由于长期的高负荷的拍摄,我身体的骨骼受到一些伤害,瑜珈的习练可以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对健康非常侑益处还可以排解压力,我一直建议周围的朋友侑时间一定要尝试瑜珈。 我一直觉得自己有的时候生活很戏剧化,要么过极其冒险艰苦和不可预知的生活。比如到非洲的第一天就遇到火灾,在路上遇到油罐车翻倒等我回国后从新闻上知道,那辆油罐车发生爆炸,死伤数人 ; 或者在西藏遇到大雪封山,然后雪崩差点埋到里面。还有在意大利的米兰,遇到两个歹徒直接抢我的摄影包,那个包里面是我当时所有的家当,我竟然完全是出自本能的把包又给追回来。估计那两个歹徒也被我的举动吓到,没想到亚洲女孩子也很勇敢。真的是侑数不清的和危险擦肩而过的经历…… 这么多年遇到各种困难可以拍成80后女摄影师版本的”丁丁历险记”。同时,我也很会享受人生,过安逸的看似奢侈的生活,比如在纽约的那段时间,我住在上东区的公寓,毗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与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家相隔几个街区。在威尼斯住在非常著名的教堂对面,晚上睡觉时正对着教堂的大彩窗,早晨被海鸥和教堂的钟声叫醒。我认为我可以过艰辛的生活也可以过很安逸的生活,是因为这么多年的历练和支持我的信仰。 旺盛的好奇心,丰富的人生体验,热衷旅行,也是我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Q:你用什么摄影器材拍摄?你的所有作品都是自己完成的吗?有没有助手? A:我用哈苏。我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完成的,我只有一个司机。有时候司机会帮助我打打灯,所有的作品都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完成的,每一次都是一个愉快的经历。 《关于肖像》 李馨曌自述 人的面容是内心环境的呈现,心若是真善美,其声音和体质都会是美好健康的,这一点我坚信,所以我选择拍摄肖像,从而去探究人的内心世界。《距离》——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群像,就是我意外寻找到的一个纯净世界。她位于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也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为艰险和神秘的一段。这里的少数民族在白雪皑皑的大山里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人们之间相互信任亲密无间。 在帕米尔高原拍摄的那段日子,生活的艰苦,但心灵上真的觉得很释放,当我看到那一张张纯真善良的面容,那段生活仿佛使被大都市污染的自己恢复到自性真心的状态。当今的世界是倡导消费的世界,世界到处充满物欲横流,我们可以减少消费,去过更简单更纯粹的生活。 我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偶然性,包括选择拍摄这个主题。第一次来到这里是2009年7月4日,在“冰川之父”的慕士塔格峰脚下的冰湖边停留的那个夜晚,我寄宿在牧民家的帐篷里面。凌晨时分察觉到脸上有凉凉感觉,分明是雪在透过天窗落下来。我相信在生命中总有种难言的微妙预感,就象是被召唤一样。我披上外套,走出帐篷,不到3米就走到喀拉库勒湖的湖边,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寂静的只有湖水的声音,蒙胧月光下,隐约看到远处雪峰连绵环绕着黑寂的湖面,那一刻我被这里广袤神秘的色彩深深陶醉,我感到神灵在指引我,我明白,我必须留下来,完成某些使命。长期以来,为了更深入的拍摄,我和当地少数民族在一起生活,每天跟他们一起吃馕喝奶茶,完全就像亲人一样,虽然语言不通,民族不同,但我相信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大自然中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灵魂,每棵树,每块岩石,每条小溪,而人与万物又是整体,密不可分,我与周围的一切不可分割,我与一切都是有联系的,我不是孤单的。每个单独的个体都能影响周围的环境,而每张作品的“角度”也投射出我自己的内心状态,要拍摄出纯粹的作品,首先要保持自己的纯粹。我一直觉得圣洁、灵性的爱是一切存在的源泉,也是永恒喜悦的力量。意识是一切生命的基础,一切随念而生,善心善念,一切皆境由心转,发自内心的喜悦,永远爱世人爱众生,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人与人之间也会减弱分歧与敌对,人们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命运存在各种各样的交错, 拍摄这个题材就是一种命运的交错,我舍不得离开这片辽阔广袤的神秘大地,希望能通过镜头将这里的梦幻莫测以及那种我深爱的质朴眼神永远铭刻在生命中。这里不是终点,但却是我一直想去探求的地方,我和他们之间没有距离。 享受这种生活过程,你将永远充满灵感,富有激情,自然而然,你会在过程中感到心情愉悦,这就是我理解的真谛,如果工作过程中你觉得烦躁和恐惧,那我觉得趁早还是换个领域比较好。因为只有你感到快乐,心胸才会越来越宽广,拥有快乐,你的灵感才会源源不断的喷涌而来,你的创作思维会更快更流畅更丰富的呈现。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无形的尺子,这是一种感性的直觉,而非理性的准则,这个准则告诉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何时前进何时停止,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无条件听从它,违背它就是背叛你自己。纯粹的作品需要作者拥有纯真的心态,我希望可以成为一个心灵纯洁的人,简单愉快的生活,专注、积极、冷静、精力充沛的去做自己认为必须做的事情。 有价值的作品,是付出了真正的爱真正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坚定的信念至关重要。我所拍摄的不仅仅是一副副纯真朴实的画面,还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我经常问自己:“你是谁,你想要什么?”问题的答案还在继续寻找中,我需要不停的挖掘自己,更深一步的挖掘。拍摄对我来讲是一种自救赎罪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我找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拍摄的时候我会完全听从自己的内心,完全开放和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潜意识去创作并纪录那些感动我的画面,通过摄影这种媒介手段,我可以不停的去挖掘,不断带我向前走,营造出各种境遇磨练我,塑造我。照相机就像台挖掘机,拍摄的过程就是挖掘的过程,就是探讨人的内心世界的过程,你会发现更多的层次更多的意义。 呼吸过高原最纯净的空气,经历过苦难从不绝望,走的越远心胸越无垠无限,我将继续用摄影的方式敏锐与细致的纪录周边的世界。我希望通过摄影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去纪录那些纯净与纯善。最终,我可以坦荡、透明、简单、平和、自然、喜悦的生活,相信内心的指引,无所畏惧,无比强大⋯⋯ 李馨曌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9 09:46 , Processed in 0.01860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