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涓: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

2012-7-23 16:50| 发布者:cphoto| 查看:1317| 评论:0|来自:浙江摄影网

摘要:   说文解字中注释:家,居也。念书时读过周国平写的一篇散文《家》,到现在依然记忆深刻。家在周先生的心里就是一只船、是温暖的港湾、是永远的岸。他对家的这些比喻亲切,质朴而又感性,读之让人共鸣和回味。一 ...

   说文解字中注释:家,居也。念书时读过周国平写的一篇散文《家》,到现在依然记忆深刻。家在周先生的心里就是一只船、是温暖的港湾、是永远的岸。他对家的这些比喻亲切,质朴而又感性,读之让人共鸣和回味。一个小小的家字,却能够折射出每个人心底最真挚的情感,那就是温馨、牵挂、亲情等等这些美好的词汇。

  家是一个代表温暖的词汇,同时也是一个私人化的空间。我们身处这个社会,而家庭作为社会构成的具体元素,它的存在不可忽视。每个家庭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它与这个社会互相关联、又彼此依存,因此一户人家便是一个小小的窗口,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具备某种生活形态的空间。

  来自宁波的摄影师王晓涓,花费整整三年的时间,拍摄了一部《宁波人家》。这个专题拍摄对象便是形形色色的宁波人,通过对“家”这个私人空间的开放式呈现,讲述138个家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她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关于家的影像鲜活亦生动、况味而烟火、凡俗且温暖。

  这138户人家,来自宁波的各个阶层,他们具有不同的国籍、民族、职业、经历、宗教信仰等。摄影师在三年的时间里,穿街走巷,进家入户,细心寻访和记录,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了一份珍贵的社会学文本和档案,也是当下社会家庭形态的一个个缩影。

  在这些关于“宁波人家”的私人空间里,我们看到了家庭真实而开放性的一面,无论是拍摄对象的表情,还是他们居住的环境,都自然地敞开在观者面前,可以看的出来,摄影师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和谐的,双方在相互信任、融洽的前提下,才让影像具有了如此平和、平等的的观感和气质。

  现代社会人和人之间的疏离感,陌生化早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了,尤其是故乡的逐渐消失,他乡的迅速崛起,居住在新城区,高楼大厦中的一户户人家,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人和人之间几乎没有血缘和亲情这些纽带的牵绊,于是拒绝和冷漠成为了彼此最好的面具和伪装。摄影师王晓涓却是从难处着手,深入到这些家庭的内核,从私密空间获取影像,其艰辛和难度可想而知。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王晓涓拍摄的家庭有企业家、作家、公务员、工艺美术大师、电视台主持人,下岗职工,双目失明的老夫妻,也有拾荒者、清洁工、出租车司机,以及同性恋,他们的背后,都有令人心动的故事。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故事藏在隐秘处,需要用心去挖掘,而通过影像去呈现几乎是难上加难。

  三年时间,一两百户不同的人家,可以想象其中付出的心血和历程,无数次的推门而入却拒之门外,无数次的白眼和讥笑、一天天、一户户、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采访,记录,拍摄、王晓涓不断地重复、不断地穿行在宁波人家中,渐渐地被很多人认可、慢慢地被他们所接受,她用自己的诚心感动了无数人家,也敲开了人和人之间那扇心门,这扇门便是眼前的这本《宁波人家》,所有的欢笑和感动、所有的故事都被影像和文字真实地记载,呈现,延续........

  著名摄影评论家顾铮给这本书的序言写的文题是:“看照片里的故事,读故事里的照片”。在他看来《宁波人家》吸引人之处,不仅在于照片所展示的家庭景观的大景深展示,而且也在于通过访谈所展示出来的被拍摄者的各自人生的丰富细节。由此可以看的出来,摄影师拍摄和记录的《宁波人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观者对生活在宁波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有了一个细致的了解,这些家庭的生存现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内心的活动和思考,都以一种真诚而平实的方式得到最好的展示。

  与其说《宁波人家》是摄影师王晓涓拍摄的一些纪实文本,还不如说是她想通过这些图文结合的形式让记忆留存。就像她自己说的一样:“通过一本书去凝固这些流动的着的家庭生活,定格宁波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表情瞬间,为宁波的过去和将来做一个连接。形同我为宁波的城市相册添加一张照片,备于未来回忆和思考,这就是记录的意义。”《宁波人家》质朴的如同摄影师自己说的话一样,透着内敛、平实,让人觉得温暖而真诚。

  读完这本书时,我被感动了,但是我知道书里的故事,如果让摄影师自己讲述或许更有意义,于是有了以下的访谈:

文字采访:释藤 

访谈摄影师:王晓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9 06:32 , Processed in 0.01819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