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绣戏服
![]() 北京剧装厂一直使用的色本
在旧京,梨园名角儿们受追捧的程度可不亚于今天的天王天后。因为京剧的兴盛,北京戏服的制作工艺也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地步。 图必有意,纹必吉祥 京剧分“京派”“海派”,戏服也自然有南北之别,其中又以刺绣这一环节最为不同。一件戏服最名贵就在于纹样都是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想学得这门手艺怎么也得用上个五年八年,而绣得好坏则要看个人悟性了,北京的戏服里用的自然是京绣。 京绣是四大绣之一,绣线配色鲜艳,图案精细、秀丽,针法更是灵活多变,最初主要是专门为宫廷、帝王、侯爵做衣服,新中国成立后就主要为戏服所用了。由于京剧里多帝王将相的戏码,戏服经常要讲究雍容大气,京绣时也就常用金银线,所谓“图必有意、纹必吉祥”,图案也大都是龙凤、牡丹这样富贵吉祥的花卉图案,想不吸引人眼球都难。 不同于大多数民间老手艺一人全包的活计,一件手工戏服是要许多不同工序手艺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隐藏在西草市的一条小胡同里的北京剧装厂就是家始终在坚持旧时手艺的老厂子。 孙颖是这里负责业务技术的副厂长,她的师傅是与谢杏生并驾齐名、称为戏服界“南谢北尹”的尹元贞,三十几年前她刚进厂时用的一些老物件,如今还在厂子里用着,刮糨糊的铲刀、微微发黑的熨斗、由于用久了充满光泽的绣绷子,沧桑味道呼之欲出。 诞生过程 设计 京绣在戏服的设计环节里非常讲究,戏服图案纹样丰富,如“五爪金龙”是皇室专用,王爷、贝勒衣服上是圆补、文武官员为方补……里面说道多着呢。 扎样刷活 将设计好的半透明纸样贴放在布料上,然后用专门设计出的扎孔机扎孔,笔过之处都是细密的小孔。扎好孔迹的图案纸样和衣料平铺到案台上,刷上厂里独家调配出的浆料,使透过扎样纸刷在衣料上的纹迹清晰,又不容易沾附在戏服上。 刺绣 是一件手工戏服里最讲究、最出效果的步骤,以材质奢华、不计成本而著称的京绣,使用的自然是最好的绸缎和绣线。戏服中常用京绣的打籽绣、捻针绣、垫绣、盘金盘银绣等针法技艺,盘金盘银绣成的龙凤图案色彩富贵华丽,不同与其他绣种工艺。 剪裁承做 绣活儿做好后,还要将绣片绷片、加衬、配里等,然后再剪裁、缝制、加装饰,一整套工序下来,一件手工戏服往往要用上十几天,甚至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相关简介: 孙颖,国家“剧装戏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1974年进入北京市工艺美术技校,师从孟学林、张玉江等学习织绣,毕业后进入北京剧装厂,师从尹元贞、王敏政等。现为北京剧装厂副厂长。 北京剧装厂:这里曾诞生过梅兰芳、裘盛戎等多位名角儿的专属戏服,是北京为数不多的还坚持以京绣传统手工制作戏服的厂家。一般的京绣戏服价格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如是特殊定制,也有十几万一件的。 西城区珠市口西草市街32号(6511 4324)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8 06:50 , Processed in 0.01713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