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雄(左)与美国摄影学会会长John Davis先生合影。 宁德网消息 (记者 潘峻松 文/图) 今年3月21日上午,霞浦县举行首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郑德雄摄影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技能大师工作室”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定授牌,全省共100个、我市共10个,“郑德雄摄影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霞浦县目前唯一一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名师带徒”的方式,通过搭建平台,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传承机制,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郑德雄摄影大师工作室”的启动运作,对推动摄影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并打造霞浦滩涂风光摄影品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400公里极美岸线引来“马甲大军” “海滨邹鲁”霞浦县,拥有长达404公里的海岸线和坐落在海峡西岸东北翼,面积全国最大的中国最美丽的滩涂。这里的海岸光影变幻,滩涂景色迷人。诡谲的满海竿影、如梦的海上家园,在一片云光天影中,诉说着亘古流年。这里是光和影的华美铺成,这里的滩涂湿地瑰丽无限,这里用诗情写意,华然成章。蔚为壮观的海上劳作场景,浪漫的碧海蓝天,远离城市的喧嚣,亦或是繁华,如此绮丽风光,便是艺术摄影创作的天堂。 盛夏,成群身着马甲、携带“长枪短炮”的摄影发烧友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他们有的来自邻县,有的来自外省,有的甚至来自大洋彼岸,给这座小城带来不小的变化。新开的宾馆酒店一家接着一家,接待游客的海鲜馆时常爆满,前往拍摄点的乡间小道上车来车往。滩涂摄影,俨然已是霞浦县的一张名片。摄影发烧友们操着不同语言,却不约而同地向当地人打听着同一个名字“郑德雄”。 郑德雄,60年代出生于霞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艺术摄影学会副秘书长,宁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第二届福建十大杰出青年摄影家。“霞浦是全国滩涂面积最大的县,潮起潮落时,会有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同时,近海养殖业的发展给霞浦的滩涂带来了浓郁的人文景观,捞鱼苗、收海带、种紫菜,渔民劳作加上海上渔村,让摄影爱好者们一年四季都不缺创作题材。”对于霞浦滩涂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一生都在拍摄家乡的郑德雄满怀深情且不乏自豪地介绍道。 10年前,滩涂摄影在霞浦县还是一片空白。“那时候霞浦人对摄影来说,还普遍停留在‘笑一笑,拍张照’的阶段,连数百元一架的‘傻瓜相机’对于普通家庭都是件奢侈品。”据郑德雄回忆,“对海边滩涂和渔民司空见惯的当地人,根本想不到有什么可拍的……”他最早拍摄滩涂美景是在2003年,“我曾经在一些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摄影大赛作品展览上,看到不少反映海滨风光的高清影像作品,由此我想到,我们霞浦的海滩风光并不比这些逊色,于是尝试着到海边找画面,并尽可能参加一些摄影比赛,一方面向各地推介家乡的美风景,另一方面慢慢摸索出一些好的取景点。” 长枪短炮聚焦使霞浦风光名声大噪。 金奖银奖不断滩涂摄影成产业 2008年1月,郑德雄的《心中那片海》在台湾获得第七届郎静山纪念摄影奖最高奖;在此前后另一位霞浦摄影人何兴水的《海上渔村》获得第47届香港国际摄影展金奖;夏东海的《故乡的海》获首届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学院奖……渐渐地,当这些优秀的滩涂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国家地理》等专业杂志彩页频频出现,一幅幅水墨画般秀美的滩涂摄影作品在网络上热传时,观众纷纷给出了“惊艳”的评价。霞浦“中国最美丽滩涂”的品牌也就此树立起来,并被《数码摄影》杂志评为“摄影人必去的十大风光摄影圣地”之首。鉴于霞浦滩涂摄影的巨大影响力,美国摄影学会于2010年10月在霞浦建立了创作基地,这是该学会在中国落地的第一个创作基地。在郑德雄的带动下,当地的摄影爱好者纷纷把镜头对准家乡的海岸,把绝美的自然风光和火热的渔耕场景变成一幅幅作品,并且获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 “霞浦滩涂风光近年确实受到海内外摄影界的青睐,一些作品也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获奖,譬如去年的第22届国展银奖和铜奖就有霞浦题材的作品,上海国际展金奖也有霞浦滩涂的作品。尽管获奖不能代表什么,但至少说明摄影界对霞浦题材作品的认可,这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对于近年来渐渐呈现的霞浦滩涂风光摄影之热,郑德雄道出了付诸的努力和个中的甘苦,“之所以霞浦滩涂风光有着无穷的魅力,我想可能这也是霞浦滩涂有别于其它风光的地方吧。霞浦拥有404公里的海岸线,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的潮起潮落,滩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景观,尤其是这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近海滩涂养殖,那些渔排木屋,小舟鱼网,那些浮标竹竿,随着潮水的涨退,人文与自然得到恰到好处的结合,可谓变幻无穷,因而吸引了无数摄影人的目光。然而,霞浦滩涂摄影仍然存在着提升的空间。当地摄影界人士指出,对霞浦滩涂摄影的推介,目前主要还停留在民间层面,霞浦至今还没有滩涂摄影专门的宣传册、宣传片和官方网站,也缺少一个专门介绍滩涂摄影的文化场所。” 郑德雄《我心中的那一片海》代表作之一。(资料图) 12亿文化创意产业园即将启动 早在2007年,霞浦县政府与《中国摄影》、《大众摄影》杂志社联合,成功举办了《霞浦:我心中的那片海》摄影艺术大赛。这场以霞浦海上风光为题材的全国性摄影艺术大赛,在当时引起全国摄影界广泛关注,并将霞浦滩涂摄影一举推上国际舞台。但此后几年内,霞浦县尚无官方组织的权威摄影大赛,只有民间摄影协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比赛,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作为宁德市政协会员,郑德雄在宁德市“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建设宁德市霞浦滩涂摄影创作培训基地》的建议。郑德雄建议,霞浦县政府出台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并申报“国家级摄影创作基地”项目,筹办“福建霞浦·国际摄影艺术节”,加大宣传霞浦滩涂摄影创作优势,提升霞浦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此,霞浦县有关领导表示,滩涂风光摄影的成名,提高了霞浦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助推了霞浦招商引资空间的拓展,增强了霞浦打造全国知名滨海休闲旅游胜地的信心。今年,县里将抓住中央、省市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积极规划,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今年,霞浦县政府已委托设计院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并向省住建厅申请调整国际滩涂摄影基地建设规划范围。霞浦县长王斌说,目前霞浦县正加紧推进“海峡摄影旅游文化度假区”等摄影旅游文化项目的建设,准备启动建设投资12亿元的“宁德(霞浦)国际滨海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全力创建“中国最美的海滩”这一特色旅游品牌。 大师访谈 记者:拥有高超的摄影技能,是众多初学摄影爱好者所向往的,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摄影大师? 郑德雄:熟悉自己的器材,设想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去应对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苦练基本功,如何持稳相机,如何改变参数,如何敏锐观察,如何注重细节……学会借鉴而不是模仿。网络的发达,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参考资料,但关键是要学会看门道,看人家如何取景、构图,如何把握时间和空间,设想你如果去拍摄这样的场景会怎样发挥,就风光摄影来说,天时、地利虽然重要,要让自己的作品出彩,要多学多练,就是在构图范围和取景角度上多动些脑筋。 记者:有初学摄影的爱好者想去霞浦拍摄,但不知带什么设备,主要是想知道到霞浦拍摄对相机和镜头有什么特别要求? 郑德雄:对于相机,我的观点还是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数码相机灵活方便,传统反转片成像质量细腻,各具优势。倒是镜头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广角使用不是很多,长焦镜头使用相对要多,有个135相机300毫米的焦段也就够用了,还有就是海面风大,一副支撑稳定的三角架是必不可少的。 记者:今后工作室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怎样让霞浦滩涂风光摄影产业做强做大? 郑德雄:来霞浦创作,最好当然是要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今后工作室除开展各种培训讲座、组织摄影比赛交流活动,还向来霞浦的摄影爱好者提供食宿交通等基本条件。应广大影友的要求,工作室友常年提供摄影创作组团服务。今年以来我们还加强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信息中心、《中国摄影》、《数码摄影》等高端媒体的合作,在创作活动组织安排上经验更加丰富了。今后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后我们都有创作活动安排。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8 16:31 , Processed in 0.02903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