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肖尔 著 本网将对此书做一个专题介绍,包括书的部分章节也将刊登出来,敬请关注。 在读者的千呼万唤之下,《照片的本质》终于有了中文版本。从此,读者不必只通过代购来看到这本书,不必亲自辛苦地查询、辨别书中字句的含义。 这本书的字数不多,照片不像其他的艺术书籍中那样富有强劲的冲击力。但是潜下心来静静读进去,却非常耐人咀嚼。文字与照片不断关照,将人引入一个更深邃的思想空间。照片的拍摄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如何拍摄照片却可以是长时间深入思考的结果。相机前的世界是如何转变成照片的?照片如何反映现实世界的维度?照片的物质属性怎样影响了对现实世界的观看?而我们在观看照片时,心理的活动如何介入了照片的内容?…… 我从没有想过那么多,只是在读着这些文字时,下意识地与自己的观片体验相互对照,有些能够印证,有些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在这本书的引导下,思索照片背后“故事”的体验却如此愉悦。
万物在表象之下皆有理、法,这就是它的本质。斯蒂芬·肖尔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思索,深入研究了照片的本质,并通过精确表述的文字,清晰地传达给读者。书中的每一个字眼都是作者潜心研究过的,每一张照片的使用也是精心挑选的,不拘泥于名家名作,不拘泥于照片的题材,仅关注它的形式、结构、内容、维度及其与现实的关联。译者江融凭借多年对中英两种语言的熟练应用,对摄影的热爱、深入理解,将这本书译介给读者。翻译的过程也是江融与作者斯蒂芬·肖尔不断互动的过程,对于不确定的词语,他都与斯蒂芬进行探讨,体会他使用的这个词语与相似字词细微的差别,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最终敲定。这样一种负责任的学术态度,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他与作者思想传达的高度一致性。 在这本书的定位上,原书用了“Primer”一词。这个词在英语中含有初级、入门的意思,意指书的内容是非常基本的东西,大部分读者都应当了解,对之后的深入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以编者的体验,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对于内容的理解,却并不是非常容易,因此,中文版在翻译时使用了“启蒙”一词,意在开启我们对于照片的认知之门,从本书引发的思考中得到更多的智慧。 因此,这本书的内容绝对值得读者用心去体会。 斯蒂芬·肖尔:我的一些照片比另一些更难拍摄,对于懂摄影的人来说,他们知道我的一些照片并不简单,并不容易拍到。对于不懂摄影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就看不懂。 作者斯蒂芬·肖尔简介: 斯蒂芬·肖尔1947年出生在纽约市,17岁时,他便是安迪·沃霍尔工作室的常客,拍摄这位艺术家及其随行人员。23岁时,肖尔成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位举办个展的在世摄影家。之后,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许多博物馆展出。在摄影领域中,肖尔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影响力的摄影家,也是在摄影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要导师,影响了几代摄影家。1982年,他被任命为纽约安南代尔哈德逊的巴德学院摄影系主任。他拥有该学院苏珊·韦伯·索罗斯艺术教授荣誉称号。 翻译江融简介: 江融,生于1962年,现任联合国中文处译审、联合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他发表了大量摄影理论评论文章,参与过多个大型摄影节展览和论坛的策划。出版有《摄影的力量》。2005年获得联合国大会主席颁发的“杰出摄影奖”。2006年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7 23:06 , Processed in 0.01748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