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大楼 (摄影 程 翔)
女作家林仑(左)和主播秦越与听众互动。(摄影 程 翔)
长篇小说《终南山》的作者林仑,在直播室介绍写作背景。 (摄影 程 翔)
陕西三原作协副主席程翔(左一)、三原文化馆馆长武新绪(右二)、三原水利局的陆春成(左二),以嘉宾的身份做客陕西戏曲广播直播室。 (摄影 胡 秦)
书画家、记者程翔(左)和陕西戏曲广播主播秦越。 (摄影 胡 秦) 一、浓情推出作家林仑长篇力作《终南山》
“9年前,林仑刚写完长篇小说《终南山》,我跟她开玩笑,要是凤凰卫视来采访作者,林仑一定会把我们几个文友叫上,一起畅谈这部长篇小说和小说家的心路历程。我是林仑老师的同事,是她文学创作的支持者,并且是《终南山》忠诚的读者,是陕西戏曲广播的听众之一,我叫程翔……没想到,今天来到陕西省广播电视台,接受秦越主播的采访,感觉事先早早策划好似的,我很感动,像在梦里——好啊,是缘分,陕西是咱们的老母亲,我们愿意向母亲倾述心声……”
2012年9月16日,陕西戏曲广播主持秦越、《终南山》作者林仑、三原作协副主席程翔、三原文化馆馆长武新绪、三原水利局的陆春成,以嘉宾的身份做客陕西戏曲广播直播室,他们及热线听众的声音,通过陕西省广播电台传向全省、又通过网络传遍四方。
几年前,有业内人士将《终南山》推荐给太白文艺出版社,稿子在出版社呆了好一阵子,先说是好作品,接下来修改,又说要换社长,一拖再拖,没正式出版。去年,林仑跟我说,河南一位画家想把长篇小说《终南山》画成连环画;东北一家电视台编辑,想与作者合作改编成剧本;陕西戏曲广播的主持人秦越,正在为小说配音,很快就要连播了。目前,全国绝大多数文化人,不管是专业还是非专业,主要靠自费出书。林仑的三哥林鲁常是文化老板,支持出书,被林仑的丈夫挡住了。下层百姓不容易啊,日子过得很艰辛,爱文化艺术的人,可以放开思想,放开创作,但到了出版书籍、包装自我的关键一环,往往会卡壳。若把38年未中断一天的千万字的《程翔日记》编辑成书,可能得10至20本。像林仑和我,县委机关普通一员,用微薄的工资出书的话,就无法供孩子上大学。为长远大计,只得暂时割舍出书扬名的打算,不影响继续做文学艺术的美梦。林仑的丈夫春成是家庭的掌门人,也曾是文学青年。多数两口子是一对儿互补,一个性格开朗些,一个就内向些;一个天真浪漫一些,一个就细心稳重一些;一个是拼打式的人物,一个是防守型的角色。没有春成的现实主义,林仑也没法子静心写作。没立即出书也不一定是坏事,等于给作者和作品一个沉淀的过程。春成说得好,文学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是一粒生命的种子,既然她有生命,不必为她发愁,她一定有她的成长轨迹。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吗?没费心、没花钱,《终南山》通过网络被广大的读者所接受、称赞,又有幸于2012年8月28日开始,在陕西戏曲广播“陕西方言说书”栏目每天中午13:00—13:30时段、频率AM747连播。
秦越主播得精彩感人,配的说白既给力又吸引听众:“一幅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魂魄的壮丽画卷,一曲开掘大时代变革前后发人深省的心灵绝唱,一品沉淀终南山子民奋进精神写照的醇厚滋味。陕西戏曲广播浓情推出陕西作家林仑长篇力作《终南山》!”一位好的作家,一部好的作品,走群众路线更得人心,更富有生命力。
二、与文友林仑的六个第一
去西安前,林仑拨通我的手机高兴地说:“程兄,明天上午8点至9点,秦越邀请咱们到陕西广播电视台与听众互动,得走早一点儿,5点多来车接你,你得好好休息休息……”
我做好了准备,给主播秦越和他的团队写了几幅书法。准确说,若干年前我就做好了接受采访的精神准备。我说过,过去一直画油画,在西安美院深造时搞过版画。因为在书法大师于右任创办的民治小学上过学,因为于右任先生爱乡、爱民的情操感化了我,因为我现在是中国书法之乡——三原县的好学习、好思考的公民,这些年与书法艺术结了缘。或许,不远的将来,程翔先生的书画价值不菲哪。现在一文不值没关系,对热爱东方文化的人来说,送一幅书法,就是与亲朋亲切握手,好比西方人与亲朋热情拥抱。
星期六晚上,我和媳妇小菊暂停收看电视剧,心想,比平时提前两小时休息该保险吧?0点,我醒了,再也无法入眠,不光是媳妇笑话我,连我都在笑话自己——服了,这辈子当不了杨利伟,即使他曾在新疆哈密柳树泉空军八航校一团一大队当飞行学员,我父亲程占彪是他们的副团长。中年的我,经过风雨的我,见过世面的我,无法改变天性、本性——是好激动的人,是文学艺术类型的人,是3级高血压患者的料!
脑子里全想的是到直播室该说啥?选用什么方式采访我们?是凤凰卫视的“三人锵锵行”?还是“鲁豫有约”?谈的太专业、有深度,怕老百姓没兴趣儿听,没谈出深刻的东西,又怕令众人失望。还是用热播的“中国好声音”的形式最好,自由、热闹、有激情。一个小时的采访中,说多了,怕侵占朋友和听众互动的宝贵时间。小时候,我就从朦胧中产生一种理念,人这辈子,品行端正,有事业心的人,一旦成为朋友,一定要在艰难困苦的创业阶段,相互鼓动,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坚信这辈子一定和这样的朋友共同走向成功之路。我看中共同创业的友谊,至于成功后如何分享,并不是我的主题。
没见过林仑前,先看到她的作品。与林仑之间,我有好几个第一。在单位,我是第一个编辑林仑作品的编辑。1993年,刚从三原工人俱乐部调到三原报社文艺版当编辑,一篇从新疆寄来的描写山间村民的文章引起我的注意,像散文又像小说,为此还配了插图。那年年底,林仑从新疆库尔勒调到陕西省三原报社,与我成为同事、同行。她和我既是陕西老乡,又算新疆老乡,于是,我又成为三原县第一个一口气读完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西天行》的读者。古代,三原有影响关中乃至影响全国的学古书院、正谊书院、宏道书院;现代,县城没有省城那么多学府,八十年代末,陆续撤销解散了几个中等学校。县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唯有文化馆和工人俱乐部,爱写作的,调到报社、电视台就算对口了。进到报社才知道,县委报社里,多数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不是文化专业而是戴乌纱帽。能理解,社会离不开管理人才,像林仑和我这种一心爱好文化艺术的人,在行政单位似乎变成另类,变成极少数的弱势群体。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如此艰难。倔强脾气的我,退出与尘世竞争的我,反而鹤立鸡群。为什么有大智大慧的先生,劝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这“远大”是为了让你跨越名与利的诱惑;这时候你友人推一把力,是人才的命有望挺过来,反过来也鼓励自己继续前行;这时候起,林仑把我列为她一生中最支持她奋发向上的文友之一。
2003年6月至9月,林仑在三原县委办公楼第5层三原新闻中心开始写长篇小说《终南山》。平时,我们可以大聊特聊,当她动笔的时候,好像把她送进宇航员训练中心似的,将她与我们隔离开,蹑手蹑脚地生怕影响她的创作思维。稿纸100页一叠,她每写完100页,就把稿子递给我,程翔成为《终南山》的第一个读者。每次下班,瞪着自行车回家,害怕一阵风把稿件吹丢了,路过东十字,我都下车,一手紧紧捏住稿件,一手扶着车把。当过编辑的人,最怕丢失作者的原稿。手里捏着几万元人民币,丢了当然可惜,还有机会赔,若丢掉《终南山》的原稿,就是打死我,也没辙了——信任比什么都珍贵,又如此可怕啊!
19年来,我也是第一个为林仑的作品写书评的文友,总是第一个采访她取得成果的新闻记者。我曾两次晋京步入人民大会堂,领取新闻奖、文学奖和摄影奖,生平第一次和小说家林仑一起,被邀请到陕西戏曲广播直播室。
三、林仑与改革开放时代优劣思潮的碰撞
我写的《我身旁的“夏洛蒂”》一文,先后在省内外媒体发表。1980年,我在新疆库尔勒87493部队的营门站过岗,分到安装连,在大沙漠里也站过岗。老兵和新兵按时交接班,半夜,轮到大个子郭利勇,他甚至连眼睛都不睁,懒怏怏地用脚蹬一瞪旁边的新兵蛋子。新兵私下喊冤,而我却为站双份岗偷乐,我可以利用平房外那盏长明灯,读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当读完《简•爱》的时候,我深深地被简爱炽烈的情感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我持枪笔直地站在大漠的夜色中,朝着西方,默默地给夏洛蒂•勃朗特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是福气吗?我的身旁出现了一位活生生的“夏洛蒂•勃朗特”。1984年秋,我退伍回到陕西省三原县,1993年刚调到三原报社不久,又进来一位女编辑、女小说家,名叫林仑。
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这批人,不幸的是经过文革的浩劫,好在从80年代初,迎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作为怀揣着文学梦的林仑,有朴素的心肠,有熟悉的故事,有写作的冲动,有属于她的灵气就够了。随着社会变迁,多元化的形态扑面而来,单纯的林仑也随之舒展思路,自由书写并非单纯的人物和情节。影响她写作的困惑重重,贫困的人群忽然搞起经济,并尝到了致富的甜头,本来该是好事,可惜的是不少人干脆一边倒了,有的人穷得只剩下钱了,中国出现物质与精神严重失衡的状况,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现在社会上兴买官卖官,发财的发财,谁还有闲心看书哇。”就连林仑身边的亲友都不热她写作。林仑就是为写小说、写散文而生的。2008年12月5日,她被陕西省作协确定为10位青年作家之一出席“贾平凹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表彰暨陕西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它是继80年代初召开的“太白会议”后陕西省文学界的又一次盛会。会上著名文学评论家畅广元和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帮助林仑解剖、会诊她的38万字的长篇小说《终南山》。贾老师评价:“她的小说整体感觉大气、浑厚,故事情节曲折复杂,思想内涵丰富多彩,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读后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整个作品充满了灵气,这部作品构思巧妙,多种线条齐头并进,写起来很难把握,坦率地说,我是写不来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品真实地记录了我们民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巧妙地铸就出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魂,使这部小说具有了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时空穿透力。小说妙趣横生,充满了大玄机、宿命和大智慧、大才气,自然人文结合得很巧妙!”
林仑著的长篇小说《终南山》,以秦岭的终南山为大背景,将乡村与城市、社会与家庭、传统道德与现代思想的碰撞、灵与肉、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纵横交错,波澜跌宕。小说中,主要人物有坚守传统和道德精神家园的代表人物柳秋桂;一身正气、为民办事的县委书记柳正;善于投机钻营的流氓政客王得娃;出卖色相与肉体灵魂的杨水花;打着改革旗号的暴发户尤大成;心狠手辣以害别人为快事的颜狼娃;为情所困的颜耀民、牟聪灵;抗争命运、奋斗不息的颜耀昭、颜祖倩兄妹俩,以及在社会变革中迷失方向、丧尽天良、坑蒙拐骗的郝孬飞、颜祖香……60多个人物相互关联,相互交织。小说向人们揭示了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人类传统优良的东西不能舍弃,谁欺骗了生活,谁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书中的主人公柳秋桂大娘,是以林仑的母亲为原型塑造的。我跟林仑说,得感谢你母亲,她是中国优秀传统美德的代表,不少中国男人,精神上缺失的太多,并不能顶天立地;中国确有许多像柳秋桂一样勤劳善良、舍己顾家、有责任心的母亲,传承着民族优良品质的基因,终南山应该叫母亲山,林仑是你母亲的宝贝女儿、代言人、一支笔。
四、主播和艺术家秦越的“键盘”
天还没亮,一辆小车行驶在三原至西安的一级路上。五位受陕西戏曲广播邀请的嘉宾,在车里开起“碰头会”。“大家和我一样,想说的很多,春成不仅英语好,还是诗人,和林仑是一家子,最了解作者。陕西乡党都知道三原自古是关中的文化大县,林仑的成绩也属于三原的文化成果,文化馆馆长新绪,这会儿你等于代表文化副县长,得好好表扬表扬林老师,代表咱三原感谢陕西戏曲广播团队的支持。对了,今天主角林仑要说的话小说《终南山》里都写全了,就是再激动,千万不能忘记感谢广大的听众,真出现什么状况,咱们相互提醒提醒。我呢,是林仑的同事、文友,是她创作的见证人。”实际,我和每位朋友一样,心里、脑子里打了好几份草稿,设计了好几套方案。我最好侧重于谈思想。“做为作者的亲友团,今天主要任务是为主角林仑捧场,为作家壮壮胆!”我程翔可当不起“老大”,只是跟朋友们逗趣儿,当然说的是正经事——瞧瞧车里都是啥人嘛,用不着导演。
当我们避开堵车高峰,当“司长”胡秦把车停在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大楼门前时,我真为主播捏了一把汗。秦越在栏目中已经提前几天向广大听众发出公告:“2012年9月16日上午8点到9点,邀请《终南山》的作者林仑先生和几位嘉宾做客直播室与听众互动。”遇到非常时期,9月15日星期六,西安及全国50多个城市群众游行,声讨日本将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收回国有的闹剧,说是星期天继续游行。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里三层外三层有保安、公安、武警站岗。这时候,更能显示媒体的重要,编辑、记者的社会地位逐年提高。“喂,秦越,我们在大门口等着你那……”小说家林仑和主播秦越近在咫尺,第一次相见。小说的特点是用文字塑造形象,读者通过文字发挥着想象,有多少读者,就会幻想出多少种美妙的图景;主播也如此,有线无线广播,用声音传播信息,用声音点燃听众火热的情感,用声音放飞人们丰富的想象。我跟书友聊过,书法的字那么大,古人很少戴眼镜,书法是环保的艺术,广播也环保,声音养耳,从来不伤害明亮的双眼。8月28日以来,有的听众用收音机收听秦越主播的《终南山》;我是从陕西网络广播收听的,网络的覆盖面更广大。自然会幻想秦越的模样。首先,他得有张艺谋的眼力,挑选火辣辣的有浓郁本土特色的小说或剧本;像张艺谋那样在原作的基础上精彩并富有个性地二度创作;又不能像大将军指挥千军万马,长篇小说《终南山》里的60多个人物,必须通过秦越一张嘴播出来!
迎面走过来一位中等身材、眼大有神、待人和气、斜挎着黑包的都市帅哥,秦越,比想象的要年轻,老家在咸阳市,延安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曾赴北京北漂,30来岁,还没娶媳妇。秦越,年轻有为+良好的机遇+全息的灵气+热情的工作+坦然的心态,还加一项环保的喜好——每天步行9公里上班。“请老师们等一下。”“咔嚓、咔嚓”秦越用手机把最新的新闻用最快的速度发到微博上了。二楼,记者、主持人曹恒为我们导播,直播室给我的感觉有点像 “神九”飞船的返回舱,造型别致的隔音壁上挂着秦腔名角的照片。历史悠久的戏曲秦腔和“陕西方言”,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篇小说《终南山》之所以被陕西戏曲广播“方言说书”栏目播出,因为林仑是陕西本土作家,小说《终南山》富有浓郁的陕西风情,包括小说中的陕西方言。令人欣慰的是挖掘、保护、利用、开发陕西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大有人在。
直播室东墙,挂着一只长方形的电子表,马上就到8点了,主播秦越还是笑呵呵的不慌不乱的样子。“开始的时候,请戴上耳机……麦克风在这儿……” 秦越是细心人,他若不提示一下,看不出来与桌面一条水平线上,像甲壳虫似的黑网网,原来是嘉宾席的麦克风,主播的座位前,有两个大麦。8点整,刚才客气的主播秦越,忽然变成舞台上的钢琴家,把《终南山》的作者、把围了一圈的嘉宾和桌子上的几部电脑、电话都当成钢琴上的键盘了!先请作者林仑介绍写作背景,又把等候多时的热线电话接进来,广大听众这才弄明白,《终南山》的作者不是男爷们,而是一位女士。长安的阿姨、咸阳的大婶、甘肃的小说迷,终于和《终南山》的作者接上了火……主播说:“接下来,想听听几位嘉宾读过听过作品后的感想,先请程翔老师谈谈。” “我和林老师讨论过一条线,这条线就是丝绸之路,从中原到关中、甘肃敦煌,这条线传承着道教思想和佛教文化。终南山不得了,她是秦岭的代表。历史证明,陕西是东方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终南山》感动我的是,林仑老师用小说的形式记录、歌颂着终南山的子民生活、情感、思想、历史以及先人传下来的品质,并且写得富有本土风味,写得很美。可贵的是作者林仑在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觉悟,她的心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形成一个可喜的流程,成长的流程。”
因时间关系,我快速度地加重语气:“都市人才济济,还有更多的人才,淡泊名利,默默在基层耕耘……”意思是身在下层的有志之士,不必把下层社会当成万丈深渊,而是当成体验生活、修炼身心的一线阵地,当成思考和创作的宝贵资源。像女作家林仑,长年与普通百姓生活在一起,并非削尖脑袋瓜往上专营,反过来才获得独立静思的机缘,反过来获得驾驭创作长篇小说的天分和能力,尽情的描写真情的故事和真实的自己,灵感、才华、体验、心得、情感、思想融为一体得到发挥,同时,心身得到滋养、磨练和进步。贾平凹老师在评论林仑的作品时说:“山神护佑灵花草,大树不需人栽培。”;长篇历史小说《东望长安》的作者郑征老师,是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的老友,至今,郑征老师没有加入省作协。他对我说:“文学是个体劳动”。回过头看看中外文学名著,哪位作家是为了戴帽帽而写作?优秀作家的终极理想该是自由思考,自由创作,以文学的方式记录关怀民生、揭示批判罪恶、歌颂编织真善美,作家的良知与日月同辉。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9 06:14 , Processed in 0.0204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