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徐肖冰杯”】姜纬:无所谓新旧,只有好坏

2012-10-10 10:21| 发布者:cphoto| 查看:1049| 评论:0|来自:中国摄影报

摘要:我说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活动的严肃性。本届“徐肖冰杯”有近50个推委,从评选的结果看,推委推荐的作品得奖率的确高,但其中也有些推委的责任心不是很高,这都看得出来。推荐制度是一个比较好的制度,但我们应本着宁 ...
 我说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活动的严肃性。本届“徐肖冰杯”有近50个推委,从评选的结果看,推委推荐的作品得奖率的确高,但其中也有些推委的责任心不是很高,这都看得出来。推荐制度是一个比较好的制度,但我们应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要看清楚推委是否真正负起应有的责任。如果以后还是有推荐制度,对推委要有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写推荐语,他们要帮助被推荐人有效编辑作品。有些照片是不错,就是因为编辑的问题,导致比较乱,影响作品完成度。

    第二个方面,比赛评比应具有前瞻性和多元性。作为评委要非常慎重,一只脚要立足当下,另一只脚要立足将来,即考量这次的评选结果可能对下一届带来的影响。谈到前瞻性,国际化是必由之路。那么,重要的是如何国际,我觉得评委名单的国际构成只是表面的,建议有关组织方面如果真想搞国际化,首先,国际化官网是非常需要的,如果“徐肖冰杯”要搞国际化,大展目的、奖项设置就得有英文阐述,最好还有德文、法文等,单纯靠推荐人去解释是不够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多元化,我们往往重视有视觉冲突、主题先行的,我觉得将来一定要考虑后续市场化的结果。据我了解,许多国内年轻有为的摄影师,他们不在乎一场比赛或者一个活动奖金的多少,他们在意的,或者看重的,是真正具有水平的评价,是之后他们的作品在国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所在。摄影作品市场化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能避免作品诞生于昨天、呈现于今天、被遗忘于明天,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市场化是一个有效的保证。

    在多元性方面,我还是觉得不够,虽然我们强调“徐肖冰杯”的纪实性方向,但纪实性摄影发展到如今,应该是多元性的。有朋友提出新与旧的问题,我以前是画画的,新旧的问题还是比较清晰的,画无所谓新旧,只有好坏,我们还是需要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问题。许多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其实都能在欧美找到原形,尽管这样,这依然是有意义的,有其合理性,可以改变我们的艺术生态,改变我们的观察和生活方式。时至今日,我们过去认为的坚固的东西,现在正在烟消云散,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对于记录性、纪实性的、匪夷所思的东西,应该有宽广的视野去加以衡量。比如有的作品与本届“在路上”的主题,从表面上看好像没什么关系,但从作者的角度看,他结合他的阅历,站在他的位置,对“在路上”作了自己的解释,这应该是允许的。我们不能把“在路上”都简单理解为艰难困苦。我就觉得无所谓,为什么“在路上”不可以风清月白?只要作品到位就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8 04:22 , Processed in 0.01803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