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徐肖冰杯”的了解,是注意到第一届的评选结果和评委会对评选所采取的一种空前的姿态。公布于众的首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呈现出了一个新的面貌,它对最新的摄影趋向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评价态度,完全有别于其他的活动和赛事。 第二届的“徐肖冰杯”,是站在这样一个起点之上的,从作者参与的情况和来稿量来看,体现了“徐肖冰杯”已经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大家对它所抱有的心理期许。对我来说,参加评选是一次好的学习机会。第二届相比第一届的定位有了新的调整,调整后的内涵感觉更为明确,使这个比赛的最原本的出发点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指向。它对徐老的身份和其毕生为中国摄影所做出的贡献有了更为清晰的体现。那么,“关注社会、表达思想”作为对参评作品提出的总体要求,也正是在实践上回应了近些年来,当代摄影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中国摄影这些年的发展,积淤了不少问题,也不乏很多人对摄影的走向有所担忧,其中包括对沙龙和风光摄影的指责及希望摄影对社会、对时代的担当,等等。我们从第一届的主导思想和推出的作品中,最先感觉到了组委会的努力,非常清晰地看到了成果。特别是在艺术探索中看到了在当代摄影领域实践的最新成果,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本届参与的作者以及作品题材的涉猎面非常之宽,几乎对时下社会所出现的和我们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以及各种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都有所触及和表现。环境污染、生态问题,就业、养老、农民工,少数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甚至是百姓日常生活的早餐……还有以时间的纵向维度为基点,提出问题和思考的影像作品。各种社会现象以及其中所蕴含的较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所引起的作者的持续关注与思考,这是值得高兴的一个现象,影像和当下社会现实的关联度得到了重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摄影在社会文化整体格局中的价值和生命力。 具体到作品,从总体上,我看到了一种“影像关注社会”在观念上的推进,但是所推进的程度还很有限,不少作品是为了适应大展本身而“主题后置”,这就导致了作品深度的缺失。应该说这个领域的影像,已经超越了前些年单纯从题材进入的阶段了,但大多还是在时间的反复中达到一定完成度的。摄影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媒介,怎样才会更有力量?一个摄影家,以相机为工具,对现实社会的某一关注点,抒发观点、进行评价,其过程中所发生的与对象的各种关系及互动,是摄影家个体生命内在反应的影像。这样的作品还太少。 另外,我感觉到,这一届实行的推荐制是值得坚持下去的,它有效提高了优秀作品进入的程序,发掘和推进了很多走在前端、前沿的艺术实践者,这是一个很值得坚持的方式。另外一个印象较为深刻的事,就是参评作者在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这次大展中,不少参评作者在摄影语言方面强烈的创新意识,值得赞扬。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8 04:03 , Processed in 0.01671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