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众参与角度看“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的现实意义

2012-11-12 17:42| 发布者:cphoto| 查看:1165| 评论:0

摘要:摘要:社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各阶层、各方面的良好沟通,人们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即可向各界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与各阶层进行交流。“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即通过这种公众参与方式,表明了倡导人们关注贫困问题的态 ...

摘要:社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各阶层、各方面的良好沟通,人们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即可向各界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与各阶层进行交流。“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即通过这种公众参与方式,表明了倡导人们关注贫困问题的态度。本文将从公众参与方面多角度对“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进行解读。

关键词:公众参与 摄影大赛 贫困

2011年5月底,新华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发起主办了一项全球性公益行动——“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意图通过摄影大赛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唤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引起全球媒体对关注和消除贫困问题的响应、支持和参与。这一摄影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世界109个国家和地区的3.2万多张摄影作品,活动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既然有如此多人参与此次大赛,那么摄影大赛是否属于公众参与的范畴?如果属于,公众参与在这次大赛中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这次大赛从公众参与角度看有哪些现实意义?这些问题正是本文即将分析的公众参与在此次摄影大赛的现实意义。

一、公众参与理论及其作用

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也可以说,公众参与不仅涵盖民间社会大众的参与,也涵盖机关与机关之间属于公权力协调性质的参与。

生活中的许多社会冲突都是由于双方缺乏沟通、互相误会而产生的。公众参与即从民众、社会团体参与公众事务的角度,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民众或组织通过参与公共事务,了解社会相关动向,并与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有效沟通。社会组织则通过公众参与这一渠道了解民意,并根据民意在政策角度做相关调整。这样既避免了矛盾,又有利于社会的更好发展。

二、“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的目的与成果

“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是由新华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发起主办的一项全球性公益行动。这次举办这一活动,意在揭示世界范围内不平等问题给全球14.4亿贫困人口造成的影响,鼓励人们积极寻求对策。

这一社会活动利用电讯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网、互联网平台和影廊等传播手段,以及联合国分支机构的展厅展出优秀参赛作品。自2011年5月27日大赛启动至9月1日征稿截止,共有来自世界109个国家和地区的3.2万多张摄影作品。摄影大赛在全球范围内,选取近10年时间段内有关贫困问题的照片,最后于2011年10月17日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

三、“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中公众参与的表现形式

公众参与包括三个主要要素:参与的主体、参与的对象、参与方式。在这次摄影大赛中,参与的主体为新华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各通讯社摄影记者和大量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参与的对象为全球性公益活动。公众在此次公益活动中积极参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影像使更多人关注特定的问题

公众参与社会领域的第一步就是了解社会的相关问题。只有当一种介质帮助人们了解到社会中的相关问题,人们才能有步骤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这一摄影大赛吸引了全球各媒体、各行各业的人士参加,人们在参加摄影大赛的过程中将相机镜头对准了社会的底层人民,发掘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通过镜头,我们看到了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衣不蔽体,他们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他们居住在城市居民连去都不愿意去的地方。以纪实非职业组照银奖作品“大凉山彝家母亲”为例,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四川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母亲。通过摄影师的镜头,我们得以看到彝家母亲在孩子众多、壮劳力多外出打工的情况下,一个人担起家庭的重担,照顾孩子、赡养老人、在田间辛勤劳作,以及因为科技的极端落后造成她们的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通过摄影师的镜头,人们看到,一位彝家母亲不得不背起比自己的身体还要庞大的柴垛。另一张图片

中,一位母亲背着幼小的孩子拿着最原始的劳动工具——镰刀,在一望无际的农田中收割作物。通过镜头我们看到,在这一系列组照中,每一位母亲的脸上流露出的都是生活的重负。

时至今日,许多生活在大都市中的城市人都已经忘记了他们的祖先生活过的乡村的模样,“大凉山彝家母亲”这一组照唤起了人们对偏远地区乡村生活的回忆以及关注,有更多的人开始关心偏远地区人们的生存状况并且因为传媒的作用,开始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脱离困境。这样“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就在公众获知信息的层面上帮助他们开始了公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第一步。

(二)摄影大赛的参与者符合公众参与主体要求

根据定义,公众参与的主体为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这一活动的参与主体根据参与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主办方和参与者两方面。主办方就包括新华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而参与者则为遍布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以色列、新加坡、伊朗、莫桑比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其中前者属于社会组织,后者属于社会群众及个人。

(三)此次活动是以摄影大赛为方式的社会活动

公众参与的社会活动均有一定的方式,“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也不例外。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即揭示贫困对人们造成的影响,鼓励人们积极寻求对策。而为了达到这一关系人类未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议题之时,组委会采取了摄影大赛这一形式,通过这一形式带动广大摄影爱好者聚焦各地极端贫困问题,以记录影像的方式表达摄影师的思想,进而达到这一社会活动的目的。

此次活动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还在于其组织者作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在国内及国际的权威性。组织者之一的新华社是国内唯一的国家通讯社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通讯社。它的旗下汇集了许多国内高水平记者和摄影师,他们的行动对于业界乃至民众的号召力是巨大的。另一组织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为联合国合法组织之一,他们针对许多全球性问题做出统一要求及规划,在各国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此次摄影大赛一经新华社提出倡议,立刻受到广泛欢迎。此次活动的参与方式为提交摄影作品,这种形式公众的参与度很高,也非常容易受到民众的关注,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活动方式。

(四)摄影大赛的目的明确,与各国公众有普遍的利益关系

在社会活动目的方面,摄影大赛的主题“关注贫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000年9月世界全体191个成员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千年宣言》的文件上,做出了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降低儿童死亡率和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等八个方面的承诺。八项承诺的首要任务是消除极端贫困,而其他七项承诺也无一不与贫困有关。此次摄影大赛被认为是新华社与联合国机构推动联合国千年目标的一个具体行动。世界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共同享有阳光、水、空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地区的极端贫困问题,其实并不只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这是人类的生存状况问题。因此,贫困问题是一个关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问题,而不只是地区问题。这一社会活动的目的具有的普世价值是巨大的,这一主题会引起不同阶级、不同种族的注意,与公众具有普遍的利益关系。

四、摄影大赛获奖作品中的公众参与表现

“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作为一个公共参与事件,其获奖的影像作品中也处处流露着其公众参与的特征。

(一)获奖作品以摄影师深入贫困地区拍摄的方式参与

所谓公众参与,首要条件是“参与”。在此次活动中,摄影师深入贫困地区进行拍摄活动就是对于社会问题的参与过程。摄影照片纪实类职业单幅金奖以及纪实类职业单幅银奖总共3张照片拍摄主体都是极端贫困地区的儿童因为食物短缺而呈现出的严重营养不良的状态。这3张照片的拍摄地分别为埃塞俄比亚、印度和尼日尔。在一般情况下,极端贫困地区也是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摄影师为了将最真实的照片呈现给他人,深入这些环境恶劣的地区,切身体验当地的贫困,并通过图片将自己的感受呈现给他人。这些摄影师对拍摄的付出与实践完全符合公众参与中对于“参与”的要求。

(二)此次活动参与者范围广泛

此次“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的参与者不仅包括一些世界主流媒体和专业机构如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俄塔社、共同社、肯尼亚《民族报》和日本《每日电讯》等在内的262家新闻机构,还有来自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以色列、新加坡、伊朗、莫桑比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爱好者。这一全球性的摄影大赛借助新华社的影响力,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摄影爱好者都参与到这一关注贫困问题的活动中去,他们在不同地区从不同的角度用镜头讲述着共同的话题——贫困问题。

仅获奖作品中,就反映了2009年肯尼亚的干旱问题、阿富汗大批的难民儿童的生活、海地产妇高居不下的死亡率以及生活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海边的巴沃罗特人的恶劣环境等问题。人们的这一共同行为都是希望通过关注贫困问题,唤起更多的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三)摄影作品具有明确主题,有醒世价值

此次摄影大赛的作品主题为反映贫困相关的各种问题,作为公众,他们向更大范围的公众传递着信息,发挥着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这些摄影师通过自己的行动向人们传达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警醒着世人、提醒着先行者们。

以纪实类非职业组照金奖作品为例,这一组照主要人物为一群孟加拉国福里德布尔生活在痛苦和黑暗中妓女,其主题为“生活在黑暗中”。这些妓女大多因为生计所迫在妓院中勉强度日。照片中,这些妓女在不同时间做着不同的事:有的将衣服挂满竹竿、昏然入睡,有的坐在陋室的床边拿起口红,在已经红艳的嘴唇上再涂一层红色的,还有的人站在门口招揽生意的……他们的脸上画着或黑或红的浓妆,他们行动迥异,然而有一点却是共通的:我

们不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一丝的快乐,她们的姿态是慵懒的,她们的表情是麻木的。这些妓女们靠出卖身体来维持生计,精神生活极度匮乏,没有生意时便无所事事。与此同时她们还忍受着世人的白眼和极端分子的威胁。作者在对照片进行介绍时说“2010年7月,极端分子烧毁一家妓院,很多妓女跳河逃生,被迫在街头露宿,有的甚至连遮羞的衣服都没有,而这群极端分子并没有受到法律制裁。”她们受到来自生计、安全等多方面的压力。摄影师用镜头如实地记录了这一切,我们通过摄影师的镜头了解了另一个世界中的贫困问题。诸如此类,大赛组委会及其众多参与者以公共参与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了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贫困问题。

五、摄影大赛中公众参与的拓展点

此次社会性活动举办,通过新华社的电讯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网和互联网平台等传播手段,以及联合国分支机构的展厅,在全球展出优秀参赛作品,并不断进行新闻报道。这些手段对摄影大赛起到了推广的作用,使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活动,乃至世界性的贫困问题。公众参与的社会活动,其目的就是以活动的方式,使更多的人明白自己正在做的事,了解自己的目的。因此,此类互动自然是宣传效果越好则越成功。作为公众参与活动,此次摄影大赛还有一定的拓展点:

(一)拓展宣传渠道,使更多的人通过了解摄影大赛进而关注贫困问题

当前摄影大赛组委会虽然也通过不同的传媒机构对活动进行了宣传,然而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组委会还可以选择一些受众更广的渠道进行宣传。2009年微博正式登录中国,这两年发展势头强劲,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受众。大赛完全可以通过各网站的微博平台对活动进行宣传。因为微博的受众相对于其他媒体呈现出明显年轻的特点,因此在微博进行“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的宣传对塑造青年人的人道主义意识非常有好处。此外,以此类推大赛组委会可以在国外的社交网站诸如facebook、twitter等进行活动的宣传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作品参赛,同时也影响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公共活动中。

(二)完善公众参与的方式,吸引更多公众

此次“关注贫困”的活动,主要是以摄影的方式展开,人们通过图片记录贫困现象,通过贫困影响更多的人。在以后此类活动中,可以扩大活动形式,在摄影外可添加DV短片、网页设计等方式,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吸引具有不同爱好的人们参与活动,进而向更大范围的人们传递这些公益理念。

这次摄影大赛聚焦世界范围内贫困人口,关注人们针对这些贫困问题的对策,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非常好的反响,这是公众参与社会活动非常愿意看到的结果。解决贫困、饥饿、动乱等问题,单靠各国政府显然不如世界人民的共同行动取得的效果更明显。这次“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以公众参与的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去,进而加深了人们对他们所倡导的关注贫困问题的观点的理解。社会需要共同交流,正是因为有这些公众参与活动的存在,社会才合理避免了许多因交流不畅而造成的矛盾和冲突,也只有继续发展公众参与活动,社会才能向更良好的方向发展。(作者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参考文献:

张小罗:《网络媒体:公众参与的新平台》,《太平洋学报》,2009年第7期,76-81页。

张福平:《公众参与:新时期舆论引导的正确选择》,《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6 21:12 , Processed in 0.01856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