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月奇迹吧、付笛生、祖海……歌手、明星将汇聚滨城,众多明星的加盟,一时间成为豫南淮滨城乡街谈巷议的话题,人们翘首以盼着这次建县以来首场大型文艺盛会。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2012年11月16日,有着76多万人口的淮滨城乡顿时沸腾起来,人们从下午3时开始便陆续县城新建体育场靠近,就连近县市及安徽的一些群众也慕名而来看个究竟。当晚19时30分,第二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暨建县60周年庆典活动的重头戏,“浙商纺织情•乌龙之夜”大型文艺晚会,在位于淮河之滨的河南省淮滨县体育场如期举行,县城顷刻间是万人空巷,场内是人头攒动。场内五光十色的灯光绚烂夺目,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殊不知,与此气氛相反的是体育场内外执勤的民警、民兵,他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在喧嚣声中,严格忠实的履行着各自的安保职责。 一切为着安保转 面对文艺晚会将有万名观众入场观看,如何才能保证欢乐、安全有序的进行,一系列重大安保问题顿时也摆在了县领导和公安干警们的面前。
为此,此次大型文艺晚会前,淮滨县委、县政府便把淮河文化周大型文艺晚会安保工作作为整个活动的重中之重进行安排部署。县委书记吴刚、县长曾辉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必须把安保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确保演出活动万无一失。同时成立了晚会安保工作指挥部,由淮滨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军华任指挥长,县公安局长董志刚任副指挥长。作为负总责的淮滨县公安局,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多次组织各警种负责人到演出场实地进行研讨,并将参加执勤的民警拉到现场进行反复模拟演练。在调查论证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出《第二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暨建县60周年“浙商纺织情•乌龙之夜”大型文艺晚会安全保卫工作总体方案》。县公安局还特意邀请市公安局治安方面的专家亲临晚会现场进行指导,并就外场安保、内场安保、场内人数控制、设施安全检查、通行证设置等具体工作及注意事项向组委会和演出方提出意见和建议。
11月13日,县淮河文化周组委会召开安保工作战前动员会,对文艺晚会安保方案进行详细讲解,对执勤人员的位置、任务、上岗时间作详细安排部署。县委副书记张进,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军华对安保工作做了动员讲话,并实地深入到活动现场检查指导。11月14日,淮滨县公安局组织召开各小组负责人安保动员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县纪委专门成立了两个督查小组,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专项督察,确保各项安保措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落实到位。县公安局长董志刚、政委段发玉、党委副书记何晶等局领导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其他党委成员也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同时还对安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组织指挥的流畅性及现场岗点的设置、警力投放等项工作进行全面检验测试,确保安保方案无死角、无漏洞。
体育场就是战场
为切实做好晚会安全保卫工作,淮滨县公安局按照全面部署,重点加强,确保安全的原则,在全警参战的同时,组委会还抽调2800多名民兵协助公安民警执勤,以弥补公安机关的警力不足,至此晚会总投入安保力量3500人。
16日下午16时,体育场及周围进入倒计时,公安民警和民兵迅速到岗到位,以晚会现场为中心向外延伸一公里,设置三道警戒圈,在外围提前实行封控、疏导、过滤,严格安全检查,引导观众有序入场。同时严格按照“划区包干,逐级负责制度,定领导、定人员、定岗位、定时间、定职责,细化任务,落实责任”, 同时实行交通管制,并成立了晚会外围警戒、场内警戒、机动应急、反扒窃工作组,全力做好安保工作。
17时30分,晚会指挥部再次与主办方进行沟通协调,进一步掌握核实活动的具体流程、出席人员、进出通道、场地安排、观众人数等情况,确保安保方案与活动各个环节的一一对应。同时公安督察部门开始不间断的对警务人员到岗到位情况进行适时督导,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晚会现场进行全程地毯式排爆安检,确保晚会现场绝对安全。
18时30分,到了观众入场的高峰期,两处检票口前出现了短暂的拥挤现象,为了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指挥部迅速调整警力增援检票口,加快检票速度,疏导一道门前入场观众。经过30多分钟的紧急疏导,很快使观众进场和检票秩序得到缓解。
尽职尽责圆满落幕
为了确保当晚城区社会面的平稳,县公安局从16日16时至23时30分,还分别组织民警和民兵对城区重点街区开展巡逻防范,防止各类案事件的发生。
此次 “浙商纺织情•乌龙之夜”文艺晚会是淮滨首次举办的大型群体性文艺活动,观众人数多,治安风险相对较高。但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参战民警和民兵的不懈努力下,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晚会活动中,未发生一起案件和安全事故,完成了各项安保任务,从而使此次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得以圆满落幕。
图为当晚安保人员执勤时的情形。
王长江 姜树海摄影报道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30 01:43 , Processed in 0.0197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