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是为浙江青年摄影家搭建的极具活力的影展平台。每一位获奖者都是具有发展潜质和创新意识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新锐摄影展上,我见到并有幸采访了2012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的获奖者——陈敏。本次摄影展的获奖作品《花祭》,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摄影师陈敏通过各种时尚而亮丽的青春元素和各类手术器械环境等指代性符号,把人工流产这一私密性极强的主题进行细腻婉转的呈现,用视觉传达痛觉,唤醒或者说是警醒普罗大众。 王蓉:陈老师,您好。我们了解到您毕业于浙大中文系,您觉得文学在摄影上对您有什么帮助吗? 陈敏:我觉得文学对摄影的影响很大,正是因为我对文字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使得我能更好地对影像进行解读。拍摄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可以把我对摄影的理解在实践当中升华,摄影有特有的真实性。如果没拍摄,你可以叙述,但是不一定就是现场的实际情况。在这点上就有所不同了。 王蓉:我看到您的作品多处采用冷暖对比、金属和皮肤质感对比,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陈敏:我觉得拍摄一个作品,首先是个人情感。我经常看见这些年轻女孩子,在这样一个特定场所来来往往,我心里就是一种痛感,很痛惜,最主要是我这种情感对我作品的基调影响特别大。通过这样一种对比的方式来表达痛感和个人的一种痛惜。 王蓉:因为选择了“人流”这一私密性极强的主题,在拍摄时遇到时了什么困难?那您是怎么处理与拍摄对象的关系? 陈敏:我觉得对别人来说着是不想让人知道的秘密。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没敢拿相机,很长一段时间我是用眼睛去观察她们,去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来为什么要这样做,有着怎样的经历,觉得有很多为什么在那里。首先我是作为一个工作人员在那里,我会在交流当中关怀她们,聊天讲故事,出于关怀的去提醒,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对你的身体有伤害,她们之中有些人不一定知道,这样她们心里能接受,她们把我当作医生,知道对她们是友好的。她们听了之后才明白。现在宣传广告很多,铺天盖地的广告掩盖了一个真实,就是不管怎样的手术,它都是有创的手术。尤其是年轻女孩子,生理上的伤害有可能还会导致心理上的伤害,是无形的看不见的,所以当你这样和你的拍摄对象交流的时候,她们觉得她们是被关怀的,对你的抵触心理会减少。当然也有人不想让你记得这种情况,我拍了之后会给她们看,我就是说反映这种现象,希望其他的人借鉴,有种社会性,她们一般也会接受。如果特别抵触沟通不成的话,那也会放弃。 财经视觉杂志《LENS》上也说过,他们觉得这组作品的表达方式很新颖,话题的切入点很小但是反应了很大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复杂的社会关系,我在我自己的主题阐述里写道: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人流手术,但是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女孩子只是手术的对象,但与其相关的可能会有权钱交易,可能会有年轻不懂事的情况。作品里有一张男性在手术室外面边等待,漫不经心的玩手机,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对象,我说:正是因为这样才形成反差,他在手术室外面,手术室里正在进行怎样的过程,这是极大的反差,作为一名男性对象,他并不知道这样做对女性会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他们们感知不到。 王蓉:那这个阶段是处于一个构思的情况吗? 陈敏:对。我在医院拍过很多题材,这个题材是后来才拍摄的。刚开始我比较直观的会关注比如说:农民工子女的看病。因为他们很特殊,他们的服饰一看就看出来了,他们确实也在看病当中有许多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刚开始没有拍摄是因为觉得太直白的方式好像不适合,再后来突然觉得我知道要怎么去表达“少女与人流”这个话题了。我静静的观察的时间比较多,我等等等,发现这个就是自己想要的了,我才按下快门。 王蓉:在构图时,画面中人物多以回避姿态或局部呈现,其中,是否蕴含了创作理念或有助于主旨表达? 陈敏:我觉得虽然我很关注她们这个群体,但是我还是有对女性的尊重情感在里面,我不能把她们暴露于大众的眼皮下,但是我又想表达出我的情感,一种很内向的想法就是想通过这种影像,让观看者有一种痛的感觉,能够有借鉴或一种警示的感觉。 王蓉:我看了您以前的作品,基本上出于黑白的阶段,然后这次变成彩色是非常大的一个跳跃。 陈敏:色彩也是我要记录的一种方式,她的时尚靓丽,色彩上也有所体现,她们服饰、装饰的靓丽跟手术室和环境是形成反差和对比的。我比较多的应用了这些元素,比如说装饰,色彩和局部。 王蓉:医院的光线昏暗复杂,在光线的安排上您有什么心得吗? 陈敏:在拍摄时我比较注意观察环境,怎样的环境更加简洁。后期处理的时候会有提亮。我之所以选择这种小的展示方式,一个是我觉得这个题材具有私密性,应该用小的私密的展示方式,另外一个就是其中几张照片非常暗。门诊是在一个特别暗的角落里,本来现场的环境就决定了那里不可能开着很亮的灯。进了那个环境,都不想让人看到,所以光线都很暗。 王蓉:这组作品中您最喜欢哪张?哪一张最满意? 陈敏:我拍的最早的一张是在电梯上,电梯上一个女孩穿着一个T恤,然后是一双很亮很纯粹很清澈的眼睛,首先给我一种触动,我觉得这样的一双眼睛代表的是怎样的一个女孩,于是我在电梯上按下了这一张。看到这个T恤,首先想到穿这个T恤的女孩肯定是很青春时尚的,但是她去的却是那样的一个场所,我首先拍的这张就把它放在第一张了。 还有一张,是手术台上女孩躺在那里膝盖被绑住,那张有人问过我:你这张照片为什么没对焦在医生的手术器械上面?我说:因为我拍的时候首先触动我的是她们被绑住的那种无力感,无法反抗。从医学角度上是为了保护她,因为无痛人流是要麻醉的,人是处于昏迷状态可能会动起来,会挣扎,掉下来,所以把腿绑在手术台上。我首先看到的是她的膝盖,我觉得在这组照片中我的情感落在哪里,我关注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我的焦点。别的地方我可能就不会考虑。 王蓉:影展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您平时会参加一些协会办的工作坊、研修班等等活动,请问这些活动在创作上对您有没有的影响? 陈敏:这些活动对我很有帮助,现在摄影很多人都是凭主观感觉,没有理论在支撑,但是那种主观的理解不一定符合摄影这个艺术门类。参加这些活动,在理论上给我支撑,我会给自己找到理论的指点。因为我自己也拍摄,就更能理解理论上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在看展览就会出于礼貌性去关注这组作品,但是我觉得我的作品是有刺点在里面的,它能刺痛拍摄者的心,通过影像的表达也能刺痛观看者的心,它有一个刺点在里面,所以我觉得可能很多人看了我这组作品之后他能跟我产生共鸣。理论学习真的很重要,能避免你走很多的弯路。我也喜欢写些摄影的评论,我自己也拍,我自己对摄影的理解是,摄影不是你个人的,我在永康也很希望这么一个群体,大家共同来通过影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并且传播出去,影像在传播过程中才会产生力量。 王蓉:您除了是摄影师以外,也是一个影评人。作为一个影评人,您对浙江摄影这几年变化有什么看法? 陈敏:我是这两年才开始接触摄影,写摄影文字的,这与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像浙江摄协组织的多次活动,包括今年年初举办的浙江锐意先锋摄影工作坊,我也参加了,我觉得我很受益,这次工作坊对我拍摄作品产生了很大的无形的影响。我最深的感受是刚好在这么好的一个时代背景下,然后我们刚好遇上,这是很幸运的。 采访结束了,但是陈敏老师热情直率、言谈中生活的智慧和对摄影的理解,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摄影具有社会责任感”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像,这应该也是《花祭》除了痛觉以外,想要带给广大摄影师的一个命题。也希望陈敏老师能在未来的摄影道路上,越走越好。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6 05:32 , Processed in 0.01634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