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间地头,经常会看到一些农民朋友扛着锄头,嘴里哼着“我周仁并非是忘恩负义……”喜欢秦腔的人,没有不知道《周仁回府》的。这部经典秦腔已经演了一百年,至今热度不减。在某种意义上,《周仁回府》已成为秦腔的代名词。 2012年12月,数字电影《周仁回府》在浙江横店影视基地杀青,这是第一次用影视手段呈现这部百年经典,而且表演者几乎都是毫无影视表演经验的秦腔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和影视表演完全是两回事,对这些秦腔演员来讲,他们“触电”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不适 一天勒头十几个小时,吃饭成了问题 秦腔被拍成电影,虽不太多,但也绝不是个例,传统戏和现代戏都有过,但不同的是,这次的重点是表现戏曲的传统美,而不是穿古装演新戏,或者丢掉戏曲的写意美,而将戏曲拍成了电视剧。戏曲就是戏曲,不管电影还是舞台,戏曲的属性不能变。穿的是戏曲的厚底靴,动作却是当代的举止;或者着一身古装,开口就是流行语,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电影《周仁回府》云集了陕西和甘肃很强的演员阵容,我省除了梅花奖得主、著名秦腔演员李小锋饰演周仁外,周仁的嫂子由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梅花奖”得主齐爱云饰演,杜文学和周仁的妻子则分别由著名秦腔演员王小平和冯艳丽饰演。 电影在浙江横店影视基地拍摄,山清水秀,都是全实景拍摄。因为展示的是戏曲的传统美,所以演员走的都是舞台台步,说的也是戏曲韵白。化妆基本是戏曲妆,比生活妆浓一点,比舞台戏曲妆又淡一点。因为生活妆就没了戏曲的感觉,太浓了也会有问题。戏曲妆浓是有原因的。过去看戏,不像电影有特写镜头,观众离演员一远,就看不清,浓妆可以克服这一问题。但电影不一样,镜头可以直接推到你脸跟前,有时候一张脸就可以占整个大银幕,如果妆太浓,观众非被吓着不可。 我省这几位演员,除了齐爱云此前演过一部电影外,基本都是第一次“触电”,演电影的“不适”很快袭来,让他们痛并快乐着。 舞台演出,勒头提眉最多也就两三个小时。电影不行,早上6点化妆,要坚持到晚上很晚,有时候要到凌晨两三点。这勒头提眉,一般人一勒就想吐,更不用说一天勒十几个小时了,整个头都是晕的。冯艳丽笑着说,自己还为这哭过鼻子呢。哭过后牙一咬说:“导演,没问题,拍吧。”导演很“郁闷”:拍什么拍?妆都哭花了。 对女演员来讲,除了勒头提眉外,还要在脸上抹上胶水贴鬓角。妆一上,鬓角一贴,整个脸基本就定型了,而且不像舞台上演完就卸妆了,这不行,一天十几个小时必须保持这样,因此吃饭就成了问题。她们一天也就是拿个吸管喝点酸奶、稀饭什么的。演完了才有机会补上一顿,有时候实在累坏了,卸完妆后倒头就睡,肚子也就只能委屈委屈了。齐爱云这次还碰上了胶水过敏。整个贴片去掉后,脸一圈都是黄豆大小的泡。 现场 看着小伙子时尚的小辫,几次想笑场 横店已完全产业化,每天都有很多剧组在这里拍摄,也有很多的旅行团和散客参观拍摄。不同的导游举着不同的小旗子,后面是一拨又一拨的游客。 演员既要面对镜头,又要面对游客。游客参观和在剧院里看演出的心理完全不一样。去剧院看演出,今天看啥戏,看哪个角儿的戏,目的非常明确,而且是安安静静地看。这里不一样,游客游览参观中,突然碰到有剧组拍戏,完全是一种很惊喜的心态。而且,游客就是要游的,要走动的,晃眼不说,指指点点的也很容易让人分心,特别是对第一次拍电影的人来说,最怕的就是被很多人看。李小锋笑着说,刚开始自己很难集中精力演,但是没办法,这种不适必须很快克服。 除了被游客看,还要被剧组的人看。一次拍哭坟的特写,摄像机镜头就在李小锋的脸跟前,灯光助理举着泡沫板在旁边补光。这位小助理很年轻,也很时尚,头上还扎个小辫。一身古装的李小锋看着小伙子时尚的小辫,几次都想笑场。 舞台上演戏,龙套也好,主角也好,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戏”。电影不一样,拍特写时,镜头只能对着一个人,另外的人就需要配合搭戏。拍《夜逃》那场戏时,为了让李小锋休息一下,齐爱云在一个剧组工作人员的配合下表演,面对着这名穿着现代服装的小男孩,齐爱云怎么努力,情感都来不了。最后没办法,只能小锋再上。 感慨 传统的魅力还远未发掘出来 舞台上唱戏是一气呵成,一口气演完,电影不一样,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有时候演员情绪刚上来,这边导演说停,马上就得停下来。电影拍摄还有个特点,顺序是打乱的。舞台演出是从头演到尾,电影往往是跳着拍摄,甚至是倒着拍。比如先做饭后吃饭,拍电影可能是先拍吃的画面,再转过头来拍做饭的画面。拍《周仁回府》,很多就是倒过来拍,所以对演员的情绪要求很高,要说来就来,还要饱满到位。冯艳丽说,对演了一辈子秦腔的演员来说,这真跟炼狱一般。 这种炼狱还表现在重拍上,说来简单,做起来可真不容易。杜文学打周仁那场戏,周仁要在地上被打得转圈圈,戏曲上要通过反扑、滚爬、抢背、扑虎、滚堂甩发等技巧来表现,舞台上都是木板,这里可是砖头的地面,尽管导演很体贴,在地上铺了一层薄薄的毯子,但地面那种坚硬感依然存在。这场戏拍了整整一上午,好不容易拍完了,可看回放时突然发现,周围四个衙役的衣服穿错了。大家整个都傻眼了。没办法,只有重拍!好家伙,又是整整一下午的摔来滚去。晚上回房间一看,胳膊腿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李小锋笑着说,幸亏幼功好,否则这一天摔打下来,还真招架不住! 通过这次触电,秦腔演员对电影有了更深的感受,切实感受到了所有的美都是背后很多的苦和枯燥累积起来的。这种跨界的尝试也更让他们坚定了对秦腔的信仰。李小锋说,传统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挖掘得还不够,传统的美还远未表现出来。距离才产生美,如果我们把戏曲也拍成了电视剧,那谁还看你! 记者问齐爱云,以后还会碰触其他领域的影视题材吗?她坚定地回答不会!“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已经不容易了,我这辈子就卖给秦腔了!” 本报记者 秦子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2 15:02 , Processed in 0.06932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