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阮晓榕摄影展举办 150多幅作品扫描厦门旧街老巷

2013-2-1 17:15| 发布者:cphoto| 查看:849| 评论:0

摘要:厦门晚报讯(记者 龚小莞)他肩扛40多斤机器,走遍大街小巷,用镜头和胶片,记录下承载着人们太多记忆的旧街老巷。2月2日至24日,“心境景观——阮晓榕‘厦门老巷’摄影展”将在市美术馆二楼展厅举办,展出阮晓榕8年 ...

厦门晚报讯(记者 龚小莞)他肩扛40多斤机器,走遍大街小巷,用镜头和胶片,记录下承载着人们太多记忆的旧街老巷。2月2日至24日,“心境景观——阮晓榕‘厦门老巷’摄影展”将在市美术馆二楼展厅举办,展出阮晓榕8年来拍摄的150多幅作品。

阮晓榕1954年出生于军人家庭,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2004年,人到中年的他放弃经商,专职从事摄影创作。他将镜头对准了深深热爱的鼓浪屿、老城区。2008年2月1日,他在市美术馆举办了鼓浪屿大型黑白摄影艺术展。

整整8年,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阮晓榕都经常扛着沉重的设备,无数次行走在大街小巷拍摄,有些小巷甚至走过数十遍。

他说,那里有他33年来经常买海鲜的第八市场,有他33年前就曾经光顾的绿岛饭店,有他32年前住过的房子,有至今仍卖着针线和回力球鞋的大同路第二百货商店。“清晨拍照时,我会去28年前第一次去过的沙茶面店,或者42年前就去过的‘黄则和’吃早饭”。

在阮晓榕看来,小巷中变化最大的,是人的心态。他拍照时随身携带GPS定位器、地图、笔记本等工具,很多人都以为他是规划部门的测量人员,几乎所有人都会问他同一个问题:“这里什么时候拆迁?最好是就地拆迁。”

他说:“那里的人们在坚守着慢生活的同时,为了不被边缘化,急切地想融入城市化的进程。我不时会见到一些离开小巷搬进高楼大厦的人,他们经常回到小巷,吃点传统小吃或者买些地摊上的小鱼小虾。这些人和还居住在小巷里的人一样,老厦门文化的精髓更是他们难以割舍的。慢慢地我读懂他们了:现代生活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是他们心中的美好愿望!我想,实现这种愿望也是我的拍摄目的。”

【照片背后】

冬日淋雨一个半小时

拍出满意的《外清巷》

黑白照片《外清巷》,是阮晓榕自认非常成功的一张照片。外清巷有一口厦门人熟知的古井,名为“蚶壳井”。那里车来车往,拍摄很困难。他跑了至少5趟,拍摄了无数次,都没有满意的光影效果,最终他选择一个大雨天再次前往拍摄。那是2011年的12月,他将相机搬到雨淋不到的地方,自己则在寒冬的雨中拍摄。整整一个半小时,衣服湿透了,连鞋子都灌满了水,终于拍出了一张满意的照片。  (记者 龚小莞)

忆当年 凝固防空洞历史

一幅二王横巷的防空洞黑白照片,凝固了一段关于防空洞的历史。阮晓榕当兵时,在东山岛等很多地方都挖过防空洞,碰到战备时在里面一住就是半个月,对防空洞有特殊的感情。 (记者 龚小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21:15 , Processed in 0.07060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